提起克林姆特
毫無疑問關鍵詞是金子和情色
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克林姆特
克林姆特是奧地利表現主義畫家;維也納分離派的創導者,是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第一任主席。克林姆特生於維也納一個製作金銀首飾的世家。我想這是他的作品喜歡用金色的原因。
其代表自然是那幅非常壯觀的《吻》和充滿傳奇色彩的《阿黛爾》(又名《金衣女人》)。但克林姆特的價值是很豐富的,這兩幅畫集合了他大部分風格特徵,再加上閃亮的金子,所以顯得尤為耀眼,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克林姆特畫作中的金色部分用的都是真實的金子。如在《達那厄》一畫中,女神腿間傾瀉而下的黃金雨便是由真金子所作。大概因此,人們稱他黃金畫家。但他的其他作品也非常精彩。
這幅以金色為主調的裝飾壁畫,表現了人類永恆的愛情主題,這兒描繪著一對熱烈擁抱親吻的戀人。在一片細碎的花叢上跪著一位被男子擁在懷裡的姑娘,她身著象徵女性的圓形圖案長裙,皮膚白皙,姿態柔媚,陶醉在戀人的熱吻中。男子雙腳埋在花叢裡,象徵男性的方塊圖案鬥篷從他肩上直垂到花叢,他正俯身急切地親吻著姑娘的臉頰,那深褐的膚色和粗壯的脖頸增添了男子的力度和剛毅,然而一切美好外表之下,畫中女子卻已經身處懸崖邊緣。整幅畫除面部和四肢外,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採用了金色作底,顯得輝煌燦爛。
Danae的題材。故事背景是希臘神話,天神宙斯愛上了達娜厄,化身成黃金雨與之纏綿。
畫風上的創新總要有堅實的基礎,偉大的畫家不是瞬間養成的,克林姆特初始時還是以一個學院派,新古典主義藝術家的身份出道。他一出道就極為成功,其學院派繪畫的基本功極高。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兩大主題,他都能駕馭自如。
除了對人體的掌握,另一個學院派藝術的功底就是對群像的把握了,群像是很難的,畫零散的個人,可以畫模特,從其他畫上借鑑一下,群像就沒那麼容易了,每個人 姿勢不同,人和人之間還有交流,還有業主特定的要求,只能靠速寫和默畫。克林姆特受當時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委託,為維也納的城堡劇院 (Burgtheater)畫裝飾畫。這幅《倫敦環球劇場》是其中之一,畫的是倫敦環球劇場的一角,畫中左側是舞臺,正在上演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一個場景, 觀眾們正在很投入的觀看。他這個群像畫的著實好,關鍵人物個個出彩,舞臺上朱麗葉正假死中,一襲白衣,頭枕鮮花,很是美好,而羅密歐已經服毒自盡,伯爵已 經被殺倒在一旁。最精彩的還是下面的觀眾,這是劇情高潮的階段,觀眾們明顯被劇情調動了起來,前面那個黑衣觀眾甚至站了起來,身體前傾,恨不得撲向舞臺。
▼▼
在克林姆特一生當中,雖然形形色色女子不斷。但卻有兩個人卻他來說極為重要。
一個是與他一生相伴的艾米麗。克林姆特創作了關於艾米麗的系列肖像畫作。
▼▼
另一個對他很重要的女人是阿爾瑪。兩人初見時相互迷戀,後阿爾瑪先後和作曲家馬勒、建築師瓦特·克羅皮烏斯、使人弗蘭茲·維爾菲爾結婚,同時還是畫家奧卡·柯克西卡、作家卡爾·克勞斯等藝術家的情人。相傳阿爾瑪有著一雙獨具魅力、近似紫色的藍眼睛。這不斷激發著藝術家們的創作才能。克林姆特描繪的女性中,很多都有阿爾瑪的身影,纖細的肢體、妖嬈的白皮膚以及誘惑的雙眸。
▼▼
克林姆特和艾米麗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兩人心心相印。依照克林姆特的提議,他們每年夏天都在阿特西湖畔避暑。這期間克林姆特創作了系列風景畫。克林姆特的風景畫有其自身獨特之處。畫面風景由無數碎片構成。細看時,它的樹木、草地、花朵都像是一點一點的筆觸畫成。
▼▼
這是城堡劇院內景,色調溫暖,場景宏大,金碧輝煌,人物姿勢神色各異。除此,畫面中的人物都注視舞臺,但明顯並不是劇中的場 面,可見必然有大人物在舞臺上吸引觀眾的注意,這個人當然就是皇帝了,因為這幅畫,皇帝為他頒發了金獎,代表上流社會對他的最高認可。
▼▼
克林姆特在獲得一些成就後,並沒有默守陳規,而是嘗試各種流行的的畫風,以尋求自己的風格
受薩金特影響的畫作
最左為克林姆特作品
▼▼
受惠斯勒影響
▼▼
受比亞茲萊影響創作的裝飾畫
▼▼
受斯託克的《罪惡》影響
▼▼
受梵谷影響
▼▼
受莫奈影響
▼▼
模仿杜克的《朱迪斯》
▼▼
雖然克林姆特一生都在探索新的風格,但他最終還是修煉成了他自己的風格,他風格的核心主要是象徵和裝飾。
這幅《死神與生命》是經典作品,死神題材從文藝復興開始就一直很受各路畫家喜愛,象徵主義畫家對其更是青睞有加,尤其是德國象徵主義畫家勃克林就有很多死神 周邊的作品。克林姆特這幅畫的主題,延續了前文提到的早期作品《愛》,在《愛》中,生老病死等人生各階段注視著接吻的戀人,當然其中也有死神;而在這幅畫 中,死神單獨成為主角,在一旁手持大棒窺視,嘴角甚至露出了戲謔的笑。右側是從嬰兒開始的人生百態,象徵著生命。
▼▼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其他作品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