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小櫻,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韓國的燒腦神劇~
劇情夠新奇夠有趣,喜歡懸疑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啦~
《寄生蟲》大家有看過嗎?導演奉俊昊因為這部劇登上神壇,成為了韓國百年電影史上第一位拿到奧斯卡的導演。
而在2003年,《殺人回憶》讓奉俊昊一舉封神。
影片簡介
《殺人回憶》是由宋康昊、金相慶、樸海日等主演的犯罪懸疑片。
這部電影豆瓣8.8分,榮獲最佳亞洲電影獎。
該片上映於2003年4月25日 。
該片講述了韓國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一系列的連環殺人案,小鎮警察和從漢城調來的蘇警察共同辦案的故事。
那麼,這部劇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會被稱作韓國影史上的裡程碑呢?
因為,這是一部最後也沒有抓到兇手的犯罪懸疑片,結局也完全不符合大眾常見的設定,正義沒有戰勝邪惡。
劇情簡介
1986年,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屍早已發臭,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屍,在生前被強姦過。
兩個月後,用相同手法的殺人案,相繼出現。
但警方對連環兇殺案苦無頭緒,人心惶惶。
於是,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的案件。
小鎮警察樸鬥滿,和漢城來的蘇泰允接手了案件。
線索的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樸鬥滿和搭檔曹探員,粗暴的逼供,使用第六感推斷,好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
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的被殘忍殺害,他們只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
樸探員發現現場有疑犯的精液,但卻沒有陰毛,由此判斷行兇的嫌疑人是沒有陰毛的男人。
另一方面,蘇探員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
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臥底去引誘行兇者。
到了第二天,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
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青年成為最大嫌疑人。
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並不在此處停止。
影片評論
網易娛樂評:該片作為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對懸疑的設置和拿捏頗具大師水準,而陰沉壓抑的氣氛營造,亦堪比大衛·芬奇的《七宗罪》。
此外,韓國電影特有的詼諧幽默,也時而在片中閃現,共同構成近乎完美的整體感覺。
但是,如果《殺人回憶》僅止於此,那不過是部水準上乘的商業片而已。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於,對韓國軍政府獨裁時期的時代記憶,隱藏在一個連鎖殺人故事背後。
一切罪惡與憤懣,其實是關於那個時代的。
片中的兇手永遠在雨夜,宵禁警笛響起,街上空無一人時出來作案,這恰恰是對那個暗無天日年代的絕妙諷刺。
至於結尾更是驚世駭俗——誰都沒想到一個懸疑故事會以沒有答案的方式收場。
小櫻寄語
這劇被大眾稱為韓國影史上的裡程碑,影片中可以看出導演,一直追求的「反套路」。
所有人都在尋找真相,但真相卻一直都沒有浮出水面。
直到電影結尾,導演也並未交代真兇是誰。
也許,對於電影來說,並不重要。
這部驚悚,懸疑,充滿著黑色幽默的電影有著太多的隱喻。
本著冷靜查案的警察們,最後也變得越來越暴躁,甚至有了意見分歧和內訌,警察成了被罪犯調戲的對象。
那種抓不到、還被調戲的無力感,在電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我們平常所看到的警匪片,這部電影才顯得更為出類拔萃。
影片的背景是動蕩的年代,腐朽的社會,黑暗的時代,不公正的環境,扭曲的人,都在這樁兇殺案裡得以呈現。
這部電影也讓看電影的我們思考,到底誰才是兇手,到底誰才是
奉俊昊曾解釋:「我不知道兇手是誰但這部影片有540萬人次觀看,我相信,兇手就是其中一個。」
在如今這個時代,和平的年代,我們更要學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