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20年12月份在國內銷量達到了23804輛,創下了該車型在國內開始交付以來的歷史新高。也正是由於連續數月的銷量大漲,國產Model 3在2020年累計銷量高達了137459輛,穩穩地坐上了新能源年度銷冠寶座。那麼這個舶來物是如何用短短的一年時間在中國市場這個新地方披荊斬棘,直至銷冠的呢?圈哥認為降價刺激市場是國產Model 3最有效的手段。
一年時間,超10萬降幅
汽車降價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目的基本都是一個,那就是促進銷量,但是特斯拉在Mode 3這款車型上的降價操作非常具有小心思。下面《車壹圈》就來為大家理一理Model 3的價格變動史。在Model 3還未正式國產之前,其實消息已經是滿天飛了,當時已經有很多消費者停下了購買進口Model 3的想法,靜待國產上市。而在2019年10月國產Model 3開始接受預定之前的8月份,特斯拉先將進口的Model 價格上調,標準續航升級版(進口版)價格從35.59萬元上調至36.39萬元;Model 3高性能版價格從49.99萬元上調至50.99萬元。此時已經給消費者建立了一個價格牢固且還會上漲的印象。
而到了10月份正式開始接受預定,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前的預訂價格降為35.58萬元。這次操作真的非常厲害,既讓已經購買進口版車型的消費者心情大好,又讓潛在客戶覺得特斯拉價格堅挺,值得購買,此時新能源巨頭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在12月份Model 3首次交付之際,也許是實際訂單量不如意,也許是想再次提升競爭優勢,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補貼前的價格又下調至32.38萬元,享受補貼後售價為29.905萬元。一時間特斯拉突破30萬元大關的消息接踵而來,而銷量也是一路高歌,在1月份就突破了3000輛。這時特斯拉已經開始嘗到了降價的甜頭。
在2020年4月份,有一則政策公布,那就是補貼前售價必須要在30萬元以內的新能源車型才能享受到國家補貼。正當大家紛紛遺憾Model 3不能享受補貼之時,人家轉眼又將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前售價下調至29.18萬元,在補貼之後售價為27.155萬。此時特斯拉月銷量已經穩定在了一萬輛以上。
而到了2020年10月份,特斯拉或許想在年底衝一下銷量,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將標準續航升級版補貼前售價由29.18萬元下調至了26.97萬元,補貼後為24.99萬元。此次降價效果更是顯著,各地門店紛紛出現搶購熱潮,11月和12月銷量直接突破兩萬輛,也因此造就了2020年逼近14萬輛的年度銷冠成績。
特斯拉降價空間仍舊不小
在這一次次的降價過程中,國產Model 3的銷量的確是一次又一次得到突破。不過簡單回顧一下,國產Model 3從開始接受預定到目前已經降價超過10萬元了,而這個價格還會不會再降,《車壹圈》認為是極有可能的。
Model 3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降價空間,其一自然是造車成本足夠低,否則人家不可能虧著賣車造福消費者吧。而這個造車成本當然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國產化效率的提升,而另一部分就是特斯拉自身的「節約」了。其二是在於該品牌在市場運營和公關宣傳方面的投入較少,側面節約了不少成本。簡單舉個例子,特斯拉公司2019年在公關、營銷方面花費的支出僅1.86億元,僅僅是大眾集團的0.1%。而這個價格底線到底是多少圈哥也無法得出個明確結果,但是根據圈哥對Model 3的了解以及多次體驗感受來說,其價格突破至20萬元以內我不會感到驚訝。
按照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Model 3月銷量已經穩定突破兩萬輛,若2021年價格稍稍再有點鬆動,今年的銷量相比2020年來個翻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車壹圈》觀點
在全國排名前十的《車壹圈》看來,特斯拉的這一系列操作的確是讓自身的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但是也的確讓先購買的消費者有了實打實的損失。倒不是說不能降價,首先降價幅度必須得控制,其次降價周期也需要控制。像這樣一年的時間降幅高達10萬元,而且還沒完,那這車的成本到底才多少錢?此前又賺了消費者多少錢?這樣的過路站一錘子買賣,讓誰的心態能夠平衡?所以在特斯拉銷量一路上漲的同時,線下門店也經常被消費者「圍攻」
這樣的行為真的很不像一個有長期規劃的國際型大企業的作風,倒很像網友說的「割韭菜」企業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