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銷售離職了
有一次跟幾個創業的朋友聚會,閒聊起來聽一位說起他的疑問:
「我們公司以前有個金牌銷售,每個月銷售都遙遙領先團隊平均水平一大截,我覺得他個人能力非常出色,就讓他開始帶團隊。沒想到他團隊的銷售成績總是低於平均水平,跟他聊了好幾次,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可惜的是,最近他離職了。」
我忍不住插嘴說:"你家這位金牌銷售帶團隊的時候,是不是老跟你吐槽手下能力不行啊?」
那位朋友說:「是啊!」
我又問:「是不是還會幫手下去跑那些特別難啃的代理商啊?」
那位朋友說:「真的是呢!」
哈哈,那就沒錯了。
畢竟我是自學成才的十八線的創業算命大師呢。
▼
優秀父母平凡娃
在解答朋友的疑問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育兒的問題(沒孩子的讀者們,不著急,我們講的還是職業發展和創業的那點事兒)。
大家有沒有在身邊的親戚朋友們當中發現一種常態,從概率上來說,職業上非常成功的父母,孩子出色的比例反而不高。
我認識一位媽媽,30歲不到就任某外企高管,我曾經跟她有過工作上的合作,她工作起來非常踏實,雷厲風行。但在很久很久沒見面之後,在一次聚會中偶遇,她卻跟我訴苦說她的孩子非常不合群,很難控制情緒。
她後來諮詢過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說她把工作習慣帶到了家裡,在家裡要求孩子做事要高標準,考試一定要拿第一,在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下,孩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成績反而一路下降。
這種情況其實蠻常見的,能力出眾的媽媽爸爸們,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事很簡單啊,你怎麼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好?」
因為對於出色的家長來說,孩子遇見的這些問題和困難確實很簡單。
▼
人,是企業的槓桿
「這個事很簡單啊,你怎麼這麼簡單的事也做不好?」
我怎麼覺得這句話這麼耳熟呢,想起來了,工作當中,我也常聽一個同事說。可能出於成人之間應有的禮節吧,後半句很少說,或者有時候不會說出口。
但「這個事情這麼簡單」這句話,是時常縈繞在一些同事的心裡的。
能力越出眾的職場人士,越是覺得普通的事真是簡單,這不三下兩下就搞完了。但是他們不能理解的是:職業能力的磨練和塑造是需要一定的環境和時間的,也就是說,如果上司管理有方,再加上一點時間作為催化劑,很多現在看起來並不優秀的同事是能夠變得更厲害的。
這個道理跟養孩子是一樣的,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懂得自我控制,做到情緒穩定,能夠進行合理的時間規劃,這些都是後天習得的能力。他們需要的,是一個不那麼強勢的導師/媽媽,用正確的方法,以及一點點的耐心。
我以前說過,在投資上,金錢是槓桿。在生活上,時間是槓桿。
其實在做企業的過程中,人員是一個巨大的槓桿,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的企業,只有一個人。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管理能力」。
然而有趣的是,跟財商教育一樣,整個中國的教育系統裡面,都沒有「管理能力」的培養課程。即便是我進過所謂的管理學院,讀過所謂的工商管理,發現他們並不教管理。
他們教財務分析、市場營銷、績效考評、戰略定位等等,然而就是不教「怎麼激勵人,怎麼讓團隊擰成一股繩,往一個戰略方向去奮鬥」。
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人,關注人」。
了解你的同事是什麼性格,因人制宜地去激勵他,培養他。而回到個人能力強的人,大部分更注重「事」,而不是「人」。更喜歡,向前一步自己做,而不是退後一步,鍛鍊團隊的能力。
但是一個人的職業發展,勢必是要走到管理崗位的,否則這個人發揮的能力就極其有限。
就像一個人用全款買房子,而不依賴房貸這樣的貸款。也像一個人不懂得合理的時間規劃,無法從容安排生活一樣,一個人如果無法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就只能限於孤軍奮戰的境地。
▼
如何調動團隊積極性呢?
其實要問解決方法,也不難。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不要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
這點看似很簡單,其實不然。
正如前文所說,越是能力強的人,越是覺得別人做的都不如自己好,越是容易往前一步自己來。那個金牌銷售,想必就是陷入了這樣的困境。
其次要解決的是——有時候身先士卒,有時候退後一步。
身先士卒是苦的、累的時候,是有黑鍋的時候。
而退後一步,就是有功勞的時候,可以讓團隊成員去做的事(也許比較慢比較差但不影響大局)。
正所謂,一切的鍋,都是領導的鍋,一切的功勞,都是團隊成員的功勞。
然而這一點,也很難做到,很多所謂的管理者,做的正好相反。
如果有問題,那是下屬的問題,如果有功勞,當然是領導有方。
我一直跟團隊成員講我很喜歡曾國藩的一句話,叫做「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意思就是如果你想職業更上一步,首先要讓你周圍的同事,你的團隊成員職業更上一步。
一位優秀的管理者,要有「把我的手下培養得可以替代我的位置」這樣的胸襟。大部分人會擔心這樣會不會砸了自己的飯碗,但我的經驗告訴我:當團隊成員的能力更強的時候,團隊領導人反而可以走到更高的位置去。
最後要做的就是,團隊管理者要看得遠,要管得近。
看得遠是指要能夠有長遠的戰略目光,並且經常要給團隊成員「畫大餅」(此處無貶義),激發他們的熱情。
同時要能夠看清現在的任務細節,要放手讓團隊成員去試錯,同時要控制結果,不能出大鍋,即所謂的「管得近」。
再回到本文開始的那個命題,大部分個人能力強的人,其實並不真正具備管理能力去帶領團隊。所以這個鍋又甩回了高層領導人的身上。
也就是說,當去提拔一個管理者的時候,除了看到他業績出色,也有給予一定程度的管理能力的培訓,循序漸進地幫助他去帶領團隊,這樣才有可能讓個人出色的能力,輻射到整個團隊身上。(文/長投學堂水湄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