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名(私募基金經理):央行數據信號影響股市節前趨勢
周五指數衝高回落,午盤附近慣有跳水的走勢。周五關鍵是央行續作MLF的因素,1月15日5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20億元逆回購操作。而相比於近期到期的5405億元,是一種縮量的續作。所以,貨幣政策收緊,以及1月12日公布的央行金融數據,共同印證寬信用見頂,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的預期。此外,周五是明顯的銀行股拉升推動指數,但其餘跟隨則較為一般。銀行股是反覆介紹過的長線因素,所以這個不是用來短線的,還是堅持長期思維模式。而權重啟動,必然對應相關派發因素,如稀土為首的有色,還有白酒,以及連續大漲的鐵路建設板塊等。
全面註冊制下勢必會進一步加大板塊間的分化,權重輪番發力,估值水平上來看已經有數量可觀的個股處在泡沫化的階段,基本面驅動的上漲結束,接下來僅僅是投機資金的盤中博弈,同時要提防這種快速衝漲後的業績不及預期反而成為利空因素的衝擊。實際上,近期板塊內部也有切換,比如說證券板塊,方正、中原等倒下,中信系護盤;證券調整後,銀行板塊護盤。實際上,這個階段指數不是關鍵,而是資金的調倉因素。尤其是在對資金面重新評估下,資金也會有一個風險偏好下降的過程。
股市交易是「不公平」的,下跌的基數總比上漲時高是一樣的情況。是交易機制決定的「不公平」。大家可以思考,沒有研究個股規律和股性,以及制定詳細的計劃和風控,你很難去伏擊,往往是追漲,這時候漲了幾天了,往往後期是小漲,但回落卻是將幾天累積的風險直接回吐。買的個股似乎總比沒有買的好,怎麼破?買的個股相比於沒買個股總是範圍小的。買1隻個股或幾隻個股,而沒買的個股是有4000多隻,拿少數和多數對比,就會導致差異的不平等。而且這山看著那山高,看的個股多,總會有大漲的,然後就會覺得似乎問題是心態,而非功課研究和交易體系,結果反覆犯錯。股民操作時,不要總想著自己決定漲跌,那是絕不可能的。而是要思考自己博弈的模式,其利潤產出的路徑。如箱體模式中,箱底和箱頂區間內利潤,由此制定止損止盈計劃,清晰的風險收益比,等待、伏擊、撤離、重新等待,如此循環。且無論什麼個股,屬於同一模式,皆是同樣的博弈策略。
張春林(知名證券投資顧問):下周新老熱點面臨切換
緊張又忙碌的一周過去了。總結一下本周的市場,周一市場急速下跌,人仰馬翻,周二長陽反包,紅光滿面,周三衝高回落,情緒冷卻,周四白馬中槍,哀鴻遍野,周五小幅企穩,回歸平靜。周K線上,滬指終結四連陽走勢,收出一根意味深長的十字星,創業板指數在3207點附近,收出小陰線,但守住五周均線。
本周抱團股出現鬆動,前期老熱點軍工和新能源板塊,出現寬幅震蕩,盤面上有資金流出的跡象,與此同時一些低位滯漲的藍籌股,比如以中國中車為代表的中字頭,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表現強勢,周五雖然新能源板塊有所企穩,但號召力已打折扣,這一切或與最近某券商首席關於藍籌泡沫的言論有關。
純技術角度分析,目前上證指數KDJ指標處於相對高位,下半周震蕩之後,已開始向下發散,下周有繼續震蕩的可能性,但下跌空間有限,支撐區在十天均線3480-3500點區域,創業板指數短線技術支撐在3000點關口附近。
市場短線震蕩之後,熱點將面臨著進一步分化,總體原則是,前期漲幅過高的板塊,將面臨休整或者回落,而前期漲幅不大的價值類藍籌板塊,將出現企穩回升,一如本周的高低切換。此種情況下,金融三駕馬車,銀行保險券商和部分滯漲的中字頭以及水泥、家電以及消費電子、晶片半導體等科技股,將面臨著輪動補漲的機會。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由於新基發行迅速,指數再一次鈍化性上衝,這種情況下,應該還是老熱點走強,因為只有他們能帶動和激發市場人氣,比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和軍工等。春哥更傾向於第一種市場演變格局,因為良性的市場,應該是熱點輪動,而不是逼空地把一個板塊往死裡懟。
總體而言,春哥建議各位繼續做好組合,做好平衡,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藍子裡,防守端是金融和土木工程等滯漲品種,進攻端是主流熱點和科技股。無論是上述哪個方向,根據當前市場的審美偏好,仍然要儘量選擇底盤大,噸位重,流動性強的行業龍頭品種,它們更適合於機構資金的進出和買賣。從成交額角度來看,全天電子設備、電器機械、銀行、醫療衛生和券商、保險板塊,成交規模居前,這些有望成為下周資金關注的方向,各行業龍頭,值得投資者繼續跟蹤關注。
黃智華(資深投資人):市場博弈風格會否轉變
本周市場震蕩加劇,尤其部分前期漲幅大的機構抱團股持續大跌,而銀行股等權重股拉起對大盤有一定穩定作用。創業板指1月8日已回補2015年6月26日下跌缺口,漲勢告一段落,即使未來回補2015年6月19日下跌缺口估計也要經過一段時間蓄勢。
滬指上周初上破近5年多個重要高點連成的壓力線(3460點上下),其為多空重要分水嶺,但上破後也有回抽可能。同時之前指出,近年大盤逢單月上旬呈60日自然周期轉折波動現象,如滬指2020年的1月6日、3月5日、5月8日、7月9日、8月31日(至9月3日)、11月9日時段,均衝出高點而後展開一兩周調整。結果,大盤上周五、本周一衝高回落,本周二反彈後連續三日也持續走弱回抽,短期回抽所帶來的結構性波動風險仍不可忽視。今年1月上旬不少強勢股衝高回落至今,特別是近兩周釀酒、券商等前期強勢板塊持續大跌,在周三創新高后,大牛股酒鬼酒周四、周五跌停,巨大浮盈之下,白酒板塊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出現較大波動。近日軍工、鋰電、光伏等機構抱團集中板塊也出現大幅調整。
大盤上周五、本周一受壓,周二反彈後,周三、周四、周五回落,均體現60日周期時窗效應。但與以往60日時窗轉折調整一兩周不同,在部分權重股走強下,大盤本次體現為震蕩蓄勢,形成一定抗跌。近期市場風格有所轉變,低位的銀行、「中字頭」等傳統藍籌有資金流入跡象而拉起。
滬指上破後,重要高點壓力連線後,低位周期股機會增加,這或許也是低位周期股的重要分水嶺,結合目前中國經濟正朝著復甦增長的方向穩步前進,一些業績大增的周期股更形成強勢,而某些順周期品種實際上已調整了5年,在2020年或跌出歷史性大機遇。
當然,部分大盤銀行股經過2020年7月上旬和11月下旬兩度持續放巨量大漲,又大幅下挫,使上檔高位積累了較大的套牢盤,估計再度衝高后面臨上方解套壓力,需要略長時間消化。而券商股近期持續走弱,或說明市場全面啟動的時機仍未成熟。白酒等消費類板塊機構調整後或仍存在機會,市場風格估計不會完全轉變。
上方歷史套牢區有待消化,滬指目前已到達2015年11月至12月3500-3700點整理區,特別是2015年7月至8月中旬3600-4100點為歷史成交量較大的整理區,要有效上破需成交量持續放大,未來推進難免會有反覆。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