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猶豫,我到底應不應該講這個話題?
曾經有個年輕的網友給我發來私信說:「要不是看你長得...,我早就取關了。」她是嫌我經常在微博上發那些個專業照片。弄得我現在發圖之前總要說聲:sorry。
我剛工作的時候,出去別人問我幹什麼的,我很自豪說,醫生!但當再問是哪個科的時候,我就卡殼了。那時候,我腦子裡跟她的想法一樣。
既然是尷尬,還是要避免。所以這個系列我不講病,講器官,都是自己身上的肉,如果不了解才尷尬呢!
所以,今天我們就講講肛門。
人生三大幸事我們都知道,但人身三大幸事是什麼,你知道嗎?吃得香、睡得著、排得暢。吃嘛嘛香、著床入眠,這肯定是幸福的標誌,但這「排得暢」怎麼就成了幸事了呢?
早晨起來如廁,輕鬆卸掉頭一天產生的垃圾,會頓覺上下通透,渾身輕鬆,然後你會帶著愉快的心情走出家門,去開始新的一天。可是一旦排不暢,甭說吃得香了,你根本就吃不下,或吃進去馬上又會吐出來,睡得著也根本不可能。所以這排得暢嘛,不僅是幸事,還是幸事中的幸事。
是否排得暢和我們人體的兩大器官—肛與腸有關。說到這兩個字,尤其是「肛」,很多人往往覺得難以啟齒,認為說出來很尷尬。也許是它們工作對象的特殊,人們普遍存在歧視思想。有個成語叫「吮癰舐痔」,說的是戰國時期,宋偃王派曹商出使秦國,曹商能說會道,深得秦惠王的寵信,秦惠王特意賞賜他100輛馬車。回國後曹商對莊子炫耀,莊子說:「秦王對給自己吮癰舐痔的人都會賞賜馬車,越髒的地方給的車越多。」莊子認為長在肛門上的痔和癰是最髒的,所以用吮癰舐痔來諷刺挖苦曹商。
哎,「英雄」受辱啊,天天為人們的幸福在辛勤工作,不但沒功,最後還被嘲笑,竟然連名字都沒人願叫,這肛腸兄弟倆就真的是那麼讓你丟面子嗎,如果他倆罷工會怎樣?
人到中年的老劉生意場上幹得風生水起,幾乎沒遇到難事,可最近卻被一個「面子」問題難住了。幾天前剛剛被查出了直腸癌,醫生告訴他,想保命,得儘快手術,而且,由於腫瘤位置過低,肛門保不住,需要改道,今後糞便就要從肚子上排了。聞聽此言,老劉是堅決不同意。他說:「這跟要我命沒什麼兩樣。我的朋友多,每天應酬多,如果我天天帶個糞兜在肚子上去見朋友,我就太沒面子了。」對老劉來說,肛門比面子重要。
小靑姑娘最近不上學了,媽媽怎麼逼她也不聽。今年13歲的小靑從媽媽肚子裡出來時就沒有肛門,後來經過手術治療,糞便可以出來了,但由於肛門發育不好,糞便經常還沒到廁所就拉褲子裡,尤其是拉稀的時候。小時候還好,反正不懂事,也沒有在乎這事。後來上學後,同學們經常在背後指指點點,每當這個時候,她總是偷偷的流淚。最近有個同學公然在課堂裡當面捂住鼻子取笑她,嚴重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一氣之下她乾脆躲家裡不上學了,任憑父母、老師、同學怎樣勸說,都無濟於事。對小青來說,肛門就是學業。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讓人覺得尷尬的對象,恰恰是它在忠誠地守衛著我們的自尊、斯文、優雅和面子。
當然,這樣說並非標榜肛門有多重要,但最起碼讓它們能享受同身體其它組織器官一樣的待遇。毫不客氣地講,由於既往的偏見,人們對肛門的認識非常不夠,還存在很多盲區、誤區。正是由於這些偏見、盲區、誤區的存在,不僅導致了肛腸病發病率的提高,也加重了肛腸病造成的痛苦與危害。也正是我們對它缺乏足夠了解從使我們經常被誤導。
健康的肛腸是我們每天幸福的保證,而做到這點,需要我們去對尷尬的部位、尷尬的話題進行重新認識與討論。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