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裡御花園,在古裝劇中,見得多了,看起來很寬、很美的樣子。那些妃嬪們,沒事就遊遊園,有事就在花園裡宮鬥。她們一旦宮鬥起來,花草樹木都可以利用。
其實,到了故宮御花園,不由得心中生出感嘆,怎麼沒有想像中大呢?
這不怪想像力,故宮御花園,佔地面積1.2萬平米,共計18畝,真的不大。
御花園,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當時叫宮後苑,清朝時改稱御花園。
御花園,位於故宮的中軸線上,坤寧宮以北。
御花園內,有座天一門,始建於公元1535年,在明朝時,天一門,原本叫天一之門。清朝時,才改名叫天一門的。取名天一,是圖吉利的意思,畢竟《易經》中有一句:「天一生水」。北方在五行之中,不就屬於水嗎?
天一門前,有一對獬豸,雙目炯炯有神,額上長角。獬豸是古代神話中的神獸,有智慧,能辨忠奸。
坤寧門與天一門之間,有一座高大的銅香爐,比人高多了。看來,連皇家的香爐,也是不同凡響的啊。
銅香爐以南,有一對連理柏,枝枝相纏繞,枝枝相糾結,樹齡大約在100年至300年間;
御花園裡,那些古樹,參天而立,枝幹粗壯、遒勁。
御花園東南方,還有蟠龍槐,樹枝渾圓,蜿蜒伸出,猶如一條條遊龍,正在翻滾騰挪;
御花園裡,眾多古松翠柏,冠蓋如雲,夏天陰涼了一大遍。
御花園北門影壁旁,兩株柏樹之間,有一頭銅象,長鼻子拖在地上,前腿半跪著,後腿直接跪在地上。
冬天的北京,常常會下雪,滿樹玉樹瓊枝,入泥憐潔白,匝地惜瓊瑤。也是別有一番景致。
御花園,一年四季還有花可以觀賞。
初春,可以去玉翠亭賞杏花;
暮春,花園內牡丹花盛開了。在朱紅色牆壁映襯之下,綠葉簇擁著的大紅色牡丹花,居然分外嬌豔;在朱紅色牆壁映襯之下,綠葉簇擁著的玉色牡丹花,居然更加粉嫩;
夏天,可在御花園湖邊,觀看荷花: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
故宮御花園東南,有一座小型殿宇叫絳雪軒,據說乾隆年間,種有不少海棠,海棠花凋零之際,亂紅紛飛,猶如下了場紅色的雪,真是名副其實。至道光年間,換種了種太平花,花期4至6月的太平花,潔白的花瓣,凋零紛飛之際,只是一場白色的雪。於是,絳雪軒就有點兒名不副實了。
御花園裡,隨隨便便一套石桌、石凳,都是精美的,都雕刻著活靈活現的龍與鳳。
御花園中,那些亭子都有著門與窗。即使下雨天,也可供皇帝、皇后,與妃嬪們坐在亭子中,觀賞著花草樹木。
御花園出口處,有一些高大的太湖石,堆砌出了堆秀山。堆秀山上有一座御景亭。御景亭佔據著御花園的制高點,每逢重陽節,皇帝、皇后都會登上御景亭,眺望遠方。
其餘重要節日,比如: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等,皇帝、皇后會攜妃嬪們,在花園中舉辦相關活動。
出了御花園,就是故宮最南端的神武門。
一些遊覽了故宮御花園的人們,感嘆這花園太小了,還比不上江南的那些園林大,於是不免替古代的皇帝、皇后,以及妃嬪們傷感。
其實大可不必。電視劇裡演繹的那類宮廷生活中,只有爭寵。那樣的生活,並不是古代宮廷生活的全部。特別是,在明君與賢后並存的時代,他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讓天下百姓過得更好,想讓國家更加地富強。
所以,千萬不要把那些宮鬥劇當作了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