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例行記者會表示,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
昨晚,香港特區政府宣布:從1月31日起,BNO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亦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
對此,本港各界紛紛表示認同,並稱特區護照受歡迎程度早已遠超BNO,港人去英國只會前途黯淡。
趙立堅表示,英方罔顧香港已經回歸中國24年的事實,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公然違背承諾,執意炮製出臺所謂「量身定製」的具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份的香港居民赴英居留和入籍政策,並一再擴大適用範圍,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已經徹底改變了原來中英諒解的BNO性質,英國現在所謂的BNO不再是原來的BNO。
此外,中國駐英國使館發言人昨日就英政府擬實施英國國民(海外)(BNO)籤證政策答問稱,中方已多次表明嚴正立場,並將作出有力回應。
使館發言人指,中英曾就BNO護照問題互換備忘錄,英方在備忘錄中明確承諾不給予持有BNO護照的香港中國公民在英居留權。如英方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一再交涉,為有關人員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路徑,將嚴重違背自身承諾,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港府:
BNO不能用於香港出入境
香港特區政府昨日宣布,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由1月31日起,BNO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亦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中英兩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香港居民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早有共識,並於1984年互換備忘錄確認。英方在備忘錄中明確承諾,不給予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的香港中國公民在英居留權。英方現在做法實質性改變了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性質,根本地違反了英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英方違背承諾在先,我國對此採取反制行動,是理所當然。我國不承認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並不違反中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中央政府現對英方違背承諾採取的立場和政策是外交行為和中央事權,特區政府定會全力配合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所須採取的具體措施。」
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政府授權下,向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籤發香港特區護照。截至2020年12月,入境處已籤發並仍在有效期內的香港特區護照近580萬本。現時,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享免籤證前往167個國家或地區的待遇,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爭取更多國家或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籤證的待遇,便利需要出行的香港居民。
至於可能有極少數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若他們只持有BNO而沒有其他有效旅行證件,他們可向入境處申領籤證身份書,以作國際旅行之用。在遞交申請表和所需文件和費用後,入境處一般可在5個工作天內完成辦理。
發言人嚴正指出,英國政府此次舉措明顯是利用部分港人仍持有BNO或身份作政治炒作,藉口為有關港人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新路徑。其偽善態度亦可見於英國政府在回歸前一段頗長時間透過改變法律或政策無意給予港人居英權,而自BNO推出以來,護照持有人到英國旅遊時一直須受入境和逗留限制,不得在英國工作或就讀。持有BNO或身份的香港居民應看清英國政府的政治圖謀。
香港導遊總工會代表昨到英領館抗議英方蠻橫幹預香港事務 。記者 蔡啟文攝
發言人說,「除了政治目的,英方舉措亦會賺取很多自身經濟利益。英國渴求人才和資金,不應藉BNO舉措作『政治遮醜布』護航。」
【各界回應】
特區護照明顯更受歡迎
外交部和港府宣布不再承認BNO作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各界紛紛表示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譚耀宗指,英方違反承諾,中方反制理所當然;兩位保安局前局長葉劉淑儀、黎棟國指中方決定對港人影響不大,但打擊BNO的國際流動性及認受性,並稱特區護照受歡迎程度早已遠超BNO。
譚耀宗表示,英國就BNO舉動其實是背信棄義,違反中英協議。今次中方初步反制用以表達立場,並不排除日後有進一步行動。他指,如果香港市民希望透過BNO移居英國,至少要留在當地5年,之後能否獲準入籍都是未知數。屆時有關人士如若未能取得英國國籍,就會「兩頭不到岸」。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大部分港人都持有特區護照,逾170國家及地區已有免籤安排;而港人到內地都使用回鄉證。入境處要跟進的是通知航空公司和旅行社,來港人士不可用BNO護照買機票或入境。她還稱,如英國違反諾言再有敵意安排,中央就須考慮採取進一步反制,方向之一是從國籍法入手。
全國政協委員黎棟國批評,英政府單方面改變BNO地位,中方只是作出相應反應。他說,香港特區護照受歡迎程度其實遠超BNO,預料事件對港人進出本港影響不大。至於港人在其他國家之間來往會否受影響則有待觀察。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英方舉動明顯違背中英協議,今次只是中方初步反制,不排除有「更辣」措施推出,如以BNO途逕入籍英國的港人,未來可能喪失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等。一旦喪失永久居民身份,入籍英國人士若留港便與外國人無異,會失去政治、福利等權利,進入內地亦會遇阻滯,此等人士只會落得前途黯淡、到英國當二等公民的下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指,英方違諾在先,中國反制合法、合情、合理。他提醒港人,現時國家發展一日千裡,灣區更是機遇處處;英國地方不大,經濟不彰,反移民情緒高漲。故此,港人不可衝動,要諗清諗楚。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英國宣布,明日起合資格申請BNO的香港人,可以籤證入境英國逗留最長5年,之後倘符要求則可申請定居,滿1年後可以入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堅決反對,指英方徹底改變原來中英諒解的BNO性質,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幹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同時宣布明日起中國不再承認BNO作為旅行證件及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港府昨也配合同步不再承認BNO,包括不得使用BNO在本港出入境。
BNO是香港回歸祖國歷史遺留產物,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已表明,1997年前籤署的《中英聯合聲明》清楚說明BNO只是旅遊證件,並非國籍證明。現在英國單方面修改定義,嚴重違反承諾,沒有認清香港已經回歸中國的事實;中國採取反制,捍衛香港及國家的利益和立場,誠屬理所當然。
英方聲稱做法是回應去年實施的香港國安法,即為港人提供「逃生門」云云。英國是真心實意為港人牟福祉?回想回歸之前,英國便斷言拒絕賦予所有港人居英權,而僅給予一本象徵意義大於一切的BNO(絕大多數港人皆用特區護照而非BNO出入境);現在,英國目睹香港回歸後發展更上層樓,港人資產及收入並遠勝從前,居然又重推港人移英方案。所謂「5+1」方案正要求移居港人先貢獻當地經濟及稅收若干年,然後才容許申請定居及入籍——注意,這裡僅指可以申請,而非申請必批,更非自動入籍。假如英國真為港人好,何不馬上奉送英國護照?大家不難看出BNO背後的利害本質。
況且,移居英國肯定比留在香港好?這也是大家必須想清楚的。英國前景充斥不明朗因素及不確定性,近年當地GDP增幅普遍低約1%,遠遜於香港過去十年平均的2.7%,社會向上流動空間可想而知,尤其脫歐後;單計抗疫表現,當地死亡人數便剛突破10萬,即每萬人口有15人死於疫症,而香港比率則僅約0.2人。再者,在成功入籍前,英國已表明「5+1」期內不能享有大部分福利,例如醫療服務亦須自費。在英國一旦確診新冠肺炎,除非病情嚴重否則只能居家休養,乃是公開的秘密;除此以外,當地其餘房屋、教育等資源都非常緊張,近期香港許多移民顧問及已移居英國的KOL,都不斷溫馨警示當地難找工作、生活艱難、歧視嚴重等等。反觀香港,自國安法實施後,社會已由亂入治,加上「一國兩制」可受惠國家高速發展,大灣區建設更提供了大量機遇……到底留港抑或移英較好?無必「隔籬飯香」,甘當「二等公民」。
還有一點必須小心衡量,就是在國籍問題上反反覆覆的英國一旦再改規則,又或放棄香港所有的移英者最後入籍被拒,則相關人士的孤注一擲便恐滿盤落索。再加上,有聲音指中國反制英國的可行措施之一,乃取消藉BNO移英港人的中國國籍。那麼,若然無法取得英國籍,同時失去原來中國籍,屆時豈不「雙失」?這絕對是不能忽視的風險。
總之,在法在理在情,英國今次做法背信棄諾,香港人一般亦無移英理由。BNO變質的事實,大家必須認清。
記者 戴合聲 李哲
編輯 Ori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