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30多年如一日的張信哲,仍然在音樂中繼續給人帶來驚喜。他剛剛發行的新歌《慢慢走》,從形式到內容,都顯露出「情歌王子」歌唱之路的越走越遠和漸行漸「新」。
「新」首先在形式上,這首歌的創作是來自「音樂創作營」的寫作模式。張信哲及其製作團隊Jim Lee、何啟弘等,遠赴瑞典,參與瑞典音樂人Erik Lewande與Gavin Jones所在的「Writing Camp」,為張信哲量聲寫作,共同寫成了這首《慢慢走》。
瑞典作為世界上流行音樂能見度極高的國家,創作營的音樂寫作方式已經比較成熟。此前,Erik Lewande與Gavin Jones已經多次為亞洲歌手寫歌,包括少女時代、f(x)等、此次,他們希望為華語歌手「定向」寫歌,經由唱片公司的牽線,他們向張信哲發出了邀請。
而華語方面赴約的兩位成員Jim Lee、何啟弘亦是有豐富創作經驗的音樂人,也是張信哲的老搭檔。在這首歌中,Jim Lee負責了與瑞典音樂人的共同編曲和製作,何啟弘則負責歌詞創作。
由此,《慢慢走》成為為數不多的,由外方音樂人主動邀約和定向創作、從中外音樂創作營產生,並由華語歌手演唱的作品。在張信哲的歌路上,這樣的作品算新,在華語樂壇中,這種故事和模式也算新。
▲張信哲《慢慢走》MV
「新」還在歌曲呈現的音樂內容上。儘管這也是一首情歌,也是大家熟悉的「情歌王子」的聲線,但與此前的一些張信哲經典歌曲不同,這首歌既非情緒大開大合的張信哲式「大情歌」,如《過火》《愛如潮水》,也非《白月光》這樣整體恬淡的「情歌小品」,而是一首介乎二者之間的作品。
它的旋律適度起伏在某種情緒區間,律動卻切分明顯。尤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主歌到副歌過渡的Bridge部分,節奏突然由開始的平靜淡然,轉為短促的縮進。
此處「所有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都是歲月它在紀錄愛過的標記」這24個字,是在一個樂句中一口氣唱完的,中間沒有任何換氣點,這在張信哲的情歌中真的是不多見的。而此後的副歌,則再次回歸開闊的音樂情境中。
也因為這段特殊的Bridge,讓歌曲從主歌到橋段再到副歌,好像是做了一次深呼吸,帶著一種呼吸感。坦白說,如果單聽旋律和編曲,我真的想像不出此處張信哲唱會是一種什麼效果,將會用哪表現語氣,可他仍然將此詮釋得信手拈來、自然從容,好像這樣的難度在他這裡,根本就稱不上難。
除此之外,這首歌的難度和新意還體現在音樂情境的把握上。歌曲主題「慢慢走」,傳達的是在感情中慢一點、細細品味過程的愛情觀,既突出「慢」,又凸顯對愛的積極和渴望。
張信哲的演唱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配合北歐「冷調」的編曲,他在主歌中緩緩道來,帶人進入敘事情境,Bridge又以跳躍為主,體現情感的悅動,到了副歌,再隨著歌詞唱出人生感悟,上升了歌曲的表意情境。
其實,張信哲的音樂之路,也是他不斷刷新作品表達方式的道路。他非但沒有滿足於「情歌王子」的金字招牌,像很多歌手一樣吃老本、打情懷牌,反而不斷將新鮮的內容和形式加入到自己的音樂中,讓情歌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味道。
像是他一直大膽選用新人的作品。很多人不知道,張信哲10年前就已經收錄過李榮浩的作品《牡丹憂》,那時李榮浩還隱於幕後,也是李榮浩較早寫給別人的作品。而近些年,張信哲還不斷收錄周興哲等新人的創作。
像是他也一直用新的形式和概念來做演唱會。他2018年的《歌 時代II》音樂會,將過往經典作品用古典音樂的方式重新演繹,還採用One Tack的方式進行記錄,成為在北京國家音樂廳演出的第一位流行歌手。
▲戳圖感受張信哲「神級」唱功——《歌 時代II》
而此次,在「音樂創作營」模式逐漸走入華語樂壇之時,張信哲又以一首新歌《慢慢走》走在了前面,顯示出「情歌王子」的意涵仍在不斷擴充。而與此同時,他30多年的音樂之路也越走越遠,漸行漸「新」。
文|樂評人梁曉輝
編輯|胡蘿蔔
- 長按關注QQ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