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手記:來自一個游離中的攝影記者

2021-03-04 假雜誌

2020年4月9日,武漢東湖,一張自拍。

或許每個疫情期間駐在武漢的攝影記者,都拍下了一些令人難忘的畫面。來自上海Sixth Tone的攝影記者史陽琨在武漢解封(2020年4月8日)前一周到達武漢,在解封前後拍下了數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與其疫情爆發初期我們看到的那些使人揪心、悲傷的畫面不同,史陽琨的照片足以給人慰藉與信心,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在他的照片中,我能直觀的感受到攝影本體最初作為記錄方式所表現出的強大的能量。

距離解封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全國各地也都陸續恢復成疫情前的樣子。近日,我向史陽琨就他的這段採訪經歷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並邀請他寫了一篇簡短、卻又令他難忘的文字。那麼,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位年輕的攝影記者對於武漢的回音。

 2020年4月7日,一位護士在送別援鄂醫療隊的典禮上。寫這篇手記的時候,我是心虛的,因為一來我在武漢只待了三周不到,我的同事們已經在那堅守了近三個月了,與他們比我更像一個旅客。二來我主要是給文字記者做好配圖工作,並沒有什麼驚心動魄的採訪經歷,因為拍了幾張業內傳播的照片,才給了我在這拋磚引玉的膽量。我和同事是4月1日中午抵達的漢口火車站,當時距離武漢解封還有7天,我們從火車站到酒店,一路上的行人零零星星,街邊很少有店鋪是開門的。2020年4月10日,雷神山醫院ICU病區兩名醫護人員走過。2020年4月11日,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感染病房內,兩位醫生正在拉起一位腳麻癱在地上的醫生。
2020年4月14日,一名醫護人員在雷神山醫院ICU空蕩的病床上休息,當日雷神山醫院實現病號「清零」,並於次日休艙。疫情爆發後,我最早的幾位同事是封城之前就進入武漢的,之後也有同事是跟隨醫療隊進去的,在那裡已堅守了近三個月。我二月、三月都在上海做疫情相關的新聞,一直到三月底,接到領導的任務,說我們要派記者去武漢做系列報導,才有機會進到武漢。
走之前單位給我們每個人發了防護物資,包括口罩、手套、護目鏡、酒精棉、防護服等等,我拎了兩個行李箱,除了攝影器材和衣服,防護物資就佔了箱子的一半,到武漢的第一天,前線的大本營又分給了我們很多物資,第二天我們就投入工作了。
我的主要工作是對文字稿件進行視覺上的配合,然後作為司機好好開車。兩位文字記者的工作則要辛苦很多,她們要聯繫線索,爭取權限,進行採訪,信息核實等等,包括對各方因素的權衡,壓力蠻大的。武漢又很大,我們住在光谷附近,每天兩岸到處跑,路上經常都是四五十分鐘的車程,加上飯店不準堂食,我們有時就買點快餐在車上吃飯發稿。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周,我因為沒有拍出什麼好照片,被後方的編輯下了「通牒」,要在「解封日」拍出幾張照片,作為我們系列報導的海報用。我心想同事的報導辛辛苦苦寫出來了,要是因為我拍的照片不好,不能吸引人去看,那我是坑了隊友呀,所以要拼一拼。解封那天我只睡了兩個小時,先是拍了零點的高速路口解除離漢通道,之後去拍了第一班駛離漢口火車站的列車,再去吉慶街附近拍攝「過早」,而後到婚姻登記處拍到一路打架來離婚的夫妻。趕在中午之前,出了第一批的「解封」照片,收到的反饋還不錯。2020年4月8日零時,武漢離漢通道管控正式解除,車輛通過位於武漢東部的龔家嶺收費站。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首日的早晨,店主正在製作熱乾麵。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當日,江漢區婚姻登記處門前一對前來辦理離婚的夫婦發生爭執。但我心裡就覺得還缺那麼一張,能真正代表這個城市解封的感覺,下午就一個人開車又出去逛,到了東湖的武大的凌波門附近,看到有人遊泳,就停車去拍到了「跳東湖」。但也因為拍這張照片,回過頭去,車上多了一張違章停車的單子(到現在還沒處理的罰單)。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首日,兩名男子縱身跳入東湖。 我只進了一次紅區,穿防護服的時候我因為個子大,防護服的袖子短,我一伸手,橡膠手套與防護服的袖口處就會脫開,露出手腕上的皮膚。後來醫生找來醫用膠帶,把手套與袖口緊緊地纏在一起,勒到我手腕疼,又讓我在外面戴了第二層的手套,才算過關。 2020年4月11日,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床上休息。進到紅區後,我的狀態一直比較亢奮,跟著醫生後面挨個病房查房。一直到我遇到一個女病人,我才有了些許緊張的感覺。她坐在病床中間,用膝蓋抵住自己的胸口,頭順勢往下耷拉著,手裡拿著一包抽紙,臉色黯淡,想要小心翼翼地對著紙巾咳嗽,但她卻喪失了掩飾的力氣。她咳得讓我覺得那病床中間有個洞,隨時能把她乾癟的身軀吸進去一般。走近說話,得知她今年61歲了,丈夫之前也是確診,但已經康復回家了。最困難的時候是2月中旬,自己成為危重病人,要靠呼吸機維持生命,丈夫也住在同個病房,一邊接受治療,一邊照顧自己。有次在半夜,她意識不清醒中自己拿掉了呼吸面罩,多虧隔壁床的丈夫被自己掙扎的聲音驚醒,喊來醫生,算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後來我回到上海後再聯繫,得知她現在已經轉到了定點康復醫院,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之後就能回家了。出紅區的時候經過了三個房間,按照要求逐步脫掉防護設備,比如摘護目鏡的時候要閉眼,脫防護服的時候要往外裹著脫,穿插在其中的每一步是手部消毒等等。麻煩的是相機,雖然給它包了一層保鮮膜,但是前端的鏡頭是裸露的,鏡片上可能是附著病毒的。醫生也不放心,她讓我拿著相機,反反覆覆用酒精棉片幫我擦拭相機後,才放我出門。4月2日早上,我和同事到青龍巷附近採訪,我看到一家雜貨鋪的門前擺了一個小攤子,上面摞了一些祭祀用的紙錢在賣。因為清明臨近,我隨手拍了一張照片,並問了兩句店鋪的阿姨生意如何,便匆匆往前走了。過了十分鐘左右,我在巷子裡拍空鏡,同事追上來給我說,剛才你拍的那家雜貨店的阿姨哭了,說是政府今年清明節禁止了外出掃墓活動,她可能怕自己私下裡售賣這些違反規定,看我去拍照,還以為是不給她賣。我羞愧難當,折回去給她解釋我拍這個對她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也不知道她最後有沒有寬心。記者是一個有些許弔詭的職業,很多時候,它幫助你去對抗生活中的虛無,比如當你面對他者實實在在的生命經驗時,你會覺得自己的焦慮不值一提。可有時候,反過來當你真實介入到他人生活中時,記者又成了去直面焦慮的人。2020年4月7日,武漢江灘,一位抱著貓散步的女孩。
我身邊有很多優秀的記者,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多麼合格的記者,我可能做著一件相對膚淺的事情:拍到好看的照片,吸引人來看,僅此而已。我在武漢的時候也做了個人的創作,但作品本身也沒有那麼重要,等時機成熟,我也想拿出來一起分享。
這兩年經常會被問到很多次關於身份的問題,多媒體記者?攝影師?藝術家?我想過這個問題,答案或許沒有意義,重要的是自己在某個時刻,要不要對心裡的某個聲音,進行某種方式的回應,而它是一直游離的、沒有標準的。

2020年4月5日,一個男孩在武漢江灘駐足。

2020年4月6日,一個看手機的男人。

2020年4月8日,武漢解封首日,居民在街邊鍛鍊身體。

2020年4月9日,武漢街頭的一尊維納斯雕像。

2020年4月12日,一位挖藕的工人在河邊清洗蓮藕。武漢作為著名的蓮藕產地,疫情過後,種植戶們在抓緊時間搶收蓮藕。2020年4月13日,武漢光谷,一名進核酸檢測的醫護人員在工作間隙休息。

2020年4月13日,武漢光谷產業園,一名工人正在工作。

2020年4月14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實現患者清零。

2020年4月14日,武漢雷神山醫院實現患者清零。

關於攝影師

史陽琨,1991年生於河南,2016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並獲攝影碩士學位,目前作為一名多媒體記者和攝影藝術家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他曾獲得過馬格南攝影基金,TOP20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PHMuseum Grant,LensCulture藝術攝影大賽提名等獎項。作品曾展出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浙江省美術館,Dunedin Fine Art Center等展館, 並獲得過包括TIME,Artsy,一條,《中國攝影》等媒體的關注。

薦書

相關焦點

  • 武漢重啟:解封時刻
    此時,距離武漢解封還有五分鐘。黑暗中看不到所有車輛的全貌,只有車燈打出的急切光束,從更遠的黑暗中傳來,暗示著每一個出城者的心情。這樣的場景發生在武漢的各個主要的高速路口。在武漢西高速收費站,車流開往荊州和宜昌。而武東收費站位於武漢的東南角,是通向黃岡和鄂州的必經之路。自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從這裡進出的大門就關閉了。
  • 武漢解封,深圳首趟前往武漢航班今晨起飛!
    4月8日,武漢解封,乘坐深圳第一班前往武漢航班10歲小女孩興奮的向記者表示。這名小女孩全家1月22日來深旅遊,受疫情影響,直到今日才踏上返程的航班。記者了解到,本次航班共有20多名乘客,劉阿姨也是其中的一名。
  • 記者手記 攝影記者是如何拍出精美點心的?
    而蔡小川便是拍攝2014和2015年兩年開篇圖片的攝影記者。平日,他為《三聯生活周刊》拍攝新聞攝影作品,而每逢此時轉為美食攝影記者的他,又有怎樣的故事?此文即是他寫下的心得體悟。《三聯生活周刊》的攝影記者蔡小川我總說,拍攝新年十五張點心這活,拍一次得少活兩年。因為對於我這個拍新聞的攝影記者來說,實在有些力不從心。
  • 武漢動物園重開:矮馬「解封」、麋鹿「重啟」首見遊客
    4月22日,墨水湖邊的武漢動物園重新開園。此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動物園曾閉園3個月。開園當天,「抗疫」「重啟」「解封」終於見到了飼養員以外的人類。它們是疫情期間出生在園內兩隻麋鹿、一隻矮馬,「抗疫」生於4月2日,「重啟」和「解封」生於4月8日。
  • 武漢「解封」凌晨探訪武昌站 離漢旅客:疫情過後一定再來武漢看看
    【武漢戰疫·一線見聞】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季春紅 蔡琳4月8日凌晨00:50,K81次列車從武昌火車站緩緩開出。這是武漢「解封」後經停載客的首趟旅客列車。當天上午在武漢轉車,因為火車晚點半小時,剛好趕上武漢封城。接下來的70多天裡,被滯留武漢的父子倆輾轉住了4個酒店。得知武漢解封消息後,張忠香提到買好返回廣東的車票。「我們打算直接回廣東復工復學,以後抽時間再回信陽老家吧。」
  • 武漢攝影記者又獲國際大獎,鏡頭下每張臉都震撼人心!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武漢晚報攝影記者邱焰拍攝的《重生》獲得「系列組」第5名,並出席了當晚在杜拜歌劇院舉行的頒獎典禮。據了解,大賽組委會本屆共收到來自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25萬幅攝影作品,參加者超過55000人次,22位攝影師分別獲得「挑戰組(本屆主題)」「數碼後期組」「一般組(黑白和彩色)」和「系列組」等四個組別的21個獎項和總冠軍。
  • 武漢解封,76個日日夜夜,我們陪你走過
    這些瞬間,讓我們看到了空曠的街道、停擺的城市,更看到一個個普通的人——他們為這座危弱中的城市,「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記「疫」,不僅是暫停,更是重啟。風雪中,封閉的離漢高速通道。(每經記者 曹炳梵)按下暫停鍵的城市,空空的沿江大道。(每經記者 張建)停擺的公交車,靜靜地站在路邊,沒有了報站的聲音。
  • 解封後,滯留武漢異鄉人的去與留
    4月7日,陳遠航告訴南都記者,生意還算正常,只是公司內部的一些變化,只能回去解決,「現在就是等著回去才能解決和面對工作的問題。」屈玲玉在武漢開餐館的夢想也被擱置了。這個來自甘肅張掖山丹縣的姑娘去年來到武漢工作,過年被滯留於此。
  • 解封第一天,武漢又哭了
    武漢的朋友圈裡,充斥著恐慌、焦慮、心碎......很多人都在為這座城市哭泣。直到昨天,武漢解封。地圖由原來的一片紅色變為一片綠色。很多地方風險都在變低。人們也在哭。不同的是,這一次更多的是開心。圖片|愛攝影的劉星童-攝03封城之初,武漢出現過這麼一幕。夜幕降臨,武漢市民打開窗戶,自發組織了一次唱國歌的活動。所有人高呼「武漢加油。」此後,於家中隔離成了每天的日常。彼時武漢,煙火氣徹底消散。每個人都不知道,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 武漢又見面了是什麼意思?武漢封城多久時間 武漢解封令人激動不已
    3月20日,漢口火車站全面消殺,現場視頻火遍全網;3月25日,這座城市重啟公交;3月28日,部分地鐵線路恢復運營;3月30日,武漢地標之一楚河漢街重新開街……人們爭相記錄他每一個甦醒的跡象。鐵軌的摩擦聲、社區樓的童聲、火車站的廣播聲、爽朗的交談聲,在共同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這些熟悉的聲音給人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76天前的「封城」同樣,武漢的解封也註定要被永遠記錄在這次危機的歷史底稿上。
  • 武漢解封第1天,這首歌火了: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4月8日零點,江漢關的鐘聲準時響起,數百輛私家車緩緩駛出武漢「東大門」。封閉了76天的武漢離漢離鄂通道,就此打開。江灘兩畔,燈火璀璨,一場綿延20餘公裡燈光表演,正式宣告了武漢的解封。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作家劉娜曾不無感觸地說:「這場疫情是全人類的災難,但它卻讓中國人在疼痛中確認歸屬感。」深以為然。武漢封城76天裡,我們見證了太多苦難和傷痛,億萬國人的心卻也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中靠得更近。
  • 武漢解封,那些滯留在武漢的港人怎麼樣了?
    但今年年初至今的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武漢與「肺炎」、「病毒」這些詞綁在了一起。終於,在封城76天後,內地新冠肺炎早期疫情重災區湖北武漢今天(8日)零時全面解封,恢復對外交通。據統計資料,全日有逾5.5萬人搭火車離開武漢,當中前往珠三角地區旅客佔四成,估計未來將出現更多武漢返港者。但香港目前疫情仍然嚴峻,昨天再新增21宗確診個案,累計達935宗。
  • 在武漢,她們缺失的那段校園時光 |《原地生長》導演手記
    大學本科就讀於武漢,學習導演專業,2016年畢業,後求學於北京電影學院。疫情爆發的最初,並未身處武漢,卻在家中坐立難安。年初三,瞞家裡人回北京工作,輾轉抵達武漢,一面做著志願工作,一面攜團隊,記錄這座城市當下的境遇,完成了《冬去春歸:2020疫情裡的中國》。四月八日,武漢解封,媒體也開始逐步撤離。
  • 武漢「解封」3分鐘後迎來新生命,醫護人員防護服上寫下新希望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傑/文視頻 趙俊鴿/剪輯4月8日0時,在「封城」76天後,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重啟」後,那個熟悉的武漢回來了。而就在武漢「解封」3分鐘後,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名產婦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成功分娩了一名體長50釐米,體重3275克的健康男嬰,這是武漢重啟後,湖北省婦幼保健院迎來的首個新生命。這一新生命的到來,也帶來了新的希望。
  • 攝影手記丨一個叫「春」的女孩
    磨磨蹭蹭了好多天這篇死因攝影手記終於憋粗來了沒辦法喜歡「磨磨蹭蹭」是男人的天性嘛 這篇東西是幹啥玩意兒的呢(本期特邀嘉賓:春原妹妹)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本人在霓虹國呆了好多年因為工作的關係(什麼工作呢真的好想知道呢)跟很多不可描述事務所的社長也比較熟然後某一天跟一個社長吹牛逼
  • 西青記者前線手記—西青白衣天使 那些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
    前線手記—西青記者記錄馳援湖北西青白衣天使的動人故事【4月10日 三月十八】西青白衣天使那些許下的願望實現了嗎?回到家中,迎接她的不僅有來自家人溫暖的擁抱,還有兒子對母親的愛——他端著洗腳水邁著蹣跚的腳步,給母親洗腳「您照顧病人,我照顧您」。★西青馳援武漢第一批醫護人員 邢玉桃:邢玉桃是第一批馳援武漢的西青醫護人員,從1月26日離開家鄉,每次在採訪中,她都會提到對家人的牽掛。在無情的疫情下,她對家人的思念與日俱增。
  • 武漢解封 , SNOPPA開拍!
    封閉了76天後,武漢終於解封了。SNOPPA拍客學院也健健康康地回來啦!本期是拍客學院復工後的第一次外出拍攝。我們帶著新品Vmate去看了看解封後的武漢街道。街道上的關卡漸序撤去,沉寂了兩個多月的城市正在恢復她的聲音。
  • 77天「暫停鍵」,英雄武漢正式重啟:「解封」英文怎麼說?
    歷經76天的「暫停」,武漢終於在今日0時正式重啟!英雄的武漢,重新煥發活力!隨著長江兩岸絢爛燈光的跳動,離漢通道逐一開放,超級月亮高懸夜空,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看完視頻的口語君不禁流下熱淚,封城的76個日日夜夜,武漢同胞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實在是太辛苦了!「趁熱打鐵」,我們馬上來學習一下這個讓所有人激動的「解封」,用英語究竟怎麼說~No 1.
  • 解封不等於解防是什麼意思?武漢重啟倒計時1天 「四必」原則必須堅持
    封控70多天後,江城武漢即將按下「重啟鍵」。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作為疫情防控主戰場,武漢「解封」之際,必須明確的是:「解封」不代表「解防」,零增長不代表零風險,打開城門不代表打開家門。當前,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
  • ​郭松民 | 圍城中溫柔而堅定的力量——讀武漢女作家池莉的「封城手記」
    這次武漢遭遇疫病圍城,一個突出特點是幾位著名女作家被「圍」了進去,其中一位就是池莉。池莉的小說,我讀過不少,印象比較深的是《生活秀》,後來被拍成了電影,陶紅主演。女主來雙揚是武漢吉慶街久久鴨脖店的老闆娘,她漂亮、能幹,但生活並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