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是誰?」「伊能靜的老公」
我是水木君。
網劇《隱秘的角落》,最近火的一塌糊塗。
評分高達9分,微博熱搜穩居不下,朋友圈被刷屏.
而那個在劇中帶著眼鏡,性情溫文爾雅,實際上是嗜血變態的張東升,更是替代了馮遠徵老師,成為了新一代的童年陰影。
「去爬山嗎?把你推下懸崖的那種。」
代入感太強,水木君已經開始恐懼了.
演技如此深入人心,飾演者秦昊,也瞬間成為了萬人討論的對象。
過往史被挖出,微博也遭到了粉絲的「轟炸」,連章子怡都沒能忍住過來調侃了一波。
這個偏執了42年的男人,終於火了。
為什麼這麼感慨?
結婚6年,秦昊一直戴著「伊能靜老公」的帽子。
如今終於與伊能靜說「再見」,靠自己的神演技被熟知,著實讓人感到欣慰。
畢竟,在這兩年的亮相中,和妻子張口就是小作文的才華相比,他簡直就是一個「純招黑體」。
在《婆婆與媽媽》中,他的一句「全世界哪有對我這麼關心的老婆」的玩笑,遭受過度解讀,被人稱為「鋼鐵直男」。
在《吐槽大會》中,提到伊能靜問自己「60歲還會不會少女」的時候,他耿直表示:「這就是作啊」,惹來一眾粉絲的怒罵.
不懂得綜藝套路,也不會甜言蜜語,有啥說啥的秦昊,在觀眾群裡博取的好感度幾乎為零。
「這樣的男人,伊能靜為什麼嫁給他?」
這是所有人之前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更是有人,直接罵他為「軟飯男」。
可奇怪的是,不管如何被黑,秦昊從來不正面回應。
「任憑外界罵天罵地,我自輕鬆且自在」。
曾以為他是認清現實後選擇的一種妥協,直到了解了他的故事才知道,他只是不在意。
通過綜藝博取好感,原本就是他不樂意做的事情,作為演員,他只懂得堅守著自己的本心。
這個男人,太執拗了。
⒉
秦昊,好「便宜」一男的
事實上,他的執拗,在上學期間就初顯端倪了。
1996年,秦昊以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先解釋一下這個「第一名」分量有多重。
96級中戲表演班,是出了名的明星班,包括章子怡、劉燁、袁泉、秦海璐、梅婷、胡靜等人。
而這些影后影帝潛力股,在當時的專業課成績,無人能及秦昊。
大學四年,秦昊的成績一直名列在前,連三場畢業大戲的男主角,都被他緊緊撰在了手裡。
在所有人看來,有九分實力的秦昊,只要一分的機遇,就能比其他人的演藝之路,走得更順暢。
可後來的發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那時,章子怡因為《我的父親母親》成功「改名」為「國際章」。
而劉燁也因為《藍宇》成為了影帝。
反觀秦昊,連部戲都沒拍成,更不要提名氣了。
難道真的是命運不公,連一分的機遇都不給他?
並不是。
演員和導演的關係可以被分為三種。
沒有名氣的演員被導演挑剔;有名氣的演員等導演上門邀請;沒有名氣的演員任性挑導演。
前兩種都是常態,唯有第三種是輕狂少年的痴心妄想。
秦昊就是那個輕狂少年。
畢業第一年,有8部戲找他拍,他全推掉了;
第二年有3部戲找他拍,他又全推了;
直到第三年,沒人敢來找他拍戲.
親手推開了所有找上門的機遇,在別人看來,秦昊太傻了。
可他卻說,「要做,就做好演員,要拍,就要拍好電影」。
要知道,演員沒戲拍,就相當於丟失了賺錢的手。
而秦昊畢業後的生活,用「貧苦」兩個字來形容,一點兒都不為過。
生活拮据,有上頓沒下頓,連車票都買不起.可不管怎樣,他都沒想過放棄。
事實證明,秦昊的等待是值得的,畢業第四年,他遇到了導演王小帥。
一直對王小帥導演另眼相看的秦昊,果斷答應了參與電影《青紅》的拍攝。
這是秦昊在熒幕上的第一次亮相。
而這一次亮相,直接把他送到了坎城電影節的紅毯上。
影片中的一段經典的舞蹈片段,更是獲得了西方媒體的盛讚,連當時已赫赫有名的陳凱歌,看到後都不禁感嘆:
「他直接把我拉回了貓王時代。」
不鳴而已,一鳴驚人。
自那之後,秦昊在演藝圈,可以說是一炮而響。
俗話說,人不輕狂枉少年。
執著於夢想是年輕人的傲氣,一旦嘗過名氣帶來的甜頭,再堅守就很難了。
可這話在秦昊身上,並不適用。
⒊
「要拍,就拍能上坎城的影片」
「我只拍自己覺得能上坎城的電影」,見過坎城電影節的他,大放狂語。
同班同學的爆火沒有讓他眼紅,耀眼的閃光燈也沒能改變他的初衷,相反,他曾經的目標更明確了。
此後的他,要麼擇大導演接劇本,要麼質量過硬才選擇拍攝。
可這樣也就意味著,適合演的角色也少之又少。
在後來的幾年,他也只得到了王小帥,和常拍攝同類型作品的導演,婁燁的青睞。
雖然他之後憑藉兩位導演的作品《春風沉醉的夜晚》、《日照重慶》和《浮城謎事》,再三獲得坎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身份。
但名氣和金錢,依然與他失之交臂。
因為這種類型的片子,真的太小眾了。
而小眾就意味著低流量,低流量也就意味著沒有收益。
這一點,連他自己都忍不住拿出來調侃。
自嘲中又帶著一種「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不改」的任性。
的確,秦昊明明知道文藝片賺錢少,但這遠遠不能撼動「拍好電影」在他心中的位置。
如果說第一次的執拗,是秦昊的自視清高,那麼第二次的執拗,就是真的「傻」了。
好在,他的目的達成了。
雖然沒有賺多少錢,也沒收穫多少粉絲,但他確實給觀眾留下了一個個經典的作品。
看看他在劇中的表現,隨便揪出一個片段,都可以被視為「教科書式」的表演。
在《春風沉醉的夜晚》裡,戴著假髮,穿著吊帶裙的秦昊,握著話筒還不忘翹起兩根手指,輕微收了一下鎖骨,便將擰巴又糾結的同性戀形象演繹到了極致;
在《推拿》裡,他一隻眼睛閉著,一隻眼睛翻著白眼,點起一根煙就癱坐在桌子上,將盲人沙復明演繹地活靈活現,甚至在影片播出後,有人竟然真的認為這個演員本身就是個瞎子。
「他根本不表演,他就是在生活,在人間和角色中生活。」這就是著名導演婁燁,對秦昊的評價。
有的演員,演誰像誰,有的演員,演誰就是誰。
秦昊顯然就是第二種。
而靠著令人驚嘆的演技,在所有的導演眼中,秦昊雖未在名譽上摘得影帝之冠,實力也早已與國際影帝媲美,「無冕之王」的稱號,也就這樣落在了他的頭上。
那幾年,在娛樂圈外,無人不識明星伊能靜。
可在娛樂圈內,秦昊的實力,卻大大壓過了他的妻子。
⒋
綜藝裡的「軟飯男」,比你想像得狠
從堅持上中戲,到堅持只拍自己想拍的電影,秦昊整整為夢想執拗了24年。
任憑生活多困苦,別人如何不理解,他都不在意。
這樣的人能爆火也應當是一種理所當然吧?
可很多人卻笑了。
「揚言不上綜藝,最終還是上了,說好只拍電影,卻接了網劇。這不還是違背了自己的初衷嗎?」是啊,接綜藝能賺錢,這事兒大家都知道。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秦昊想賺錢,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底氣和資本,堅守「不接爛片」的底線。
「我堅持只拍電影的時候,只能在一些爛片中找一個最不爛的拍,但到今天,我可以很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再有一部電影可以用錢砸到我秦昊。」而關於網劇,與其說他變了,不如說他成長了。
每一個角色,只要用心去體會,都能被塑造成有靈魂的人物。
曾經秦昊不懂,如今他看的很透徹。
就像這次在《隱秘的角落》裡表現的那樣。
在原劇本中,這一個只是為了錢財殺人的「純壞人」,但秦昊認為一個活生生的人,不能單憑「好惡」來評價,張東升「殺人不眨眼」的背後,必然會有他的可憐之處。
於是,他嚮導演提議,給自己設計了禿頭的形象。
一個禿頭的男人,卻時常戴假髮,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可想而知,這個人內心是自卑的。
除了在角色上面上心,他也不放過劇中需要表現的每一個細節。
有一場戲,是張東升和一大家子人在酒樓吃飯。
導演原本是在片場設了一個房間,背景就是簡單的白牆。
在秦昊看來,這樣一點兒煙火氣都沒有,讓大家看了認為這就是在拍劇,怎麼能感同身受呢?
後來,他們才將拍攝場地換到了飯店,也就有了劇中的這個熱鬧場景。
一個小提議,一個小改變,就讓觀眾了解了張東升人物的複雜,提高了這部片子的質感。
有了全方面的鋪墊,才有了張東升的普通,與可怕。
就像這個片段一樣,什麼動作都沒有,但是似笑非笑的嘴型和若有若思的眼神,就足以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到一陣寒磣。
《隱秘的角落》爆火後,總有人感嘆,終於老天有眼,發現了這個寶藏演員。
殊不知,這一切不過是秦昊對自己的成全罷了。
如果沒有多年來對好劇本的揣摩,他能提出改造意見嗎?
如果沒有多年來對好角色的琢磨,他能將這樣複雜的人物演的活靈活現嗎?
如果沒有多年來對夢想的堅持,他能有心思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嗎?
秦昊還是那個秦昊,從來沒變過。
看似不在「夢想和金錢」之間較勁的他,實際上從未停止過較勁。
這一點,和曾經剛踏入中戲時的那個少年一模一樣。
「我要做,就要做好演員。」
⒌
執拗的最壞結果,不過大器晚成
秦昊曾在採訪中說過一段話:
「500年後根本沒有人記得今天的所謂首富的名字,但今天的一首好詩,一部好的電影,卻可以流傳很久,我希望我能演一些能給後人留下點什麼的電影。」這便是他如此執拗的原因吧。
如今的時代物慾橫流,而在流量為王、小鮮肉橫行的演藝界更是如此。
隨便說幾句臺詞就能賺一大筆錢,隨便賣賣人設就能招來一眾粉絲的追捧,又有幾個人還記得演員的初心是什麼。
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秦昊,不因自己被黑就急於解釋的秦昊,展示了一份對藝術的尊重和做演員的純粹。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匠人精神?
這樣的秦昊,雖傻,卻也真的令人敬佩。
如今,秦昊火了。
他終於用時間向所有人證明了,所有的成功都是厚積薄發的道理。
是啊,生活原本就是如此,有些人二十歲就登上了頂峰,之後就慢慢走上了下坡路,有的人前半生一直都在努力,四十歲那年才見識了山頂的風光。
可不同的時段總有不同的風景,誰又敢說,先登上的人和後登上的人,有高低之分呢?
在這個夏天,所有人都記住了演員秦昊,忘記了他是「伊能靜的老公」。
但相較於演員的身份,秦昊最為珍貴的品質,才是更應該被人記住的。
人生實苦,人心浮躁,但願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勇敢且執拗的生活。
因為,執拗的另一個詞,就是堅守本心。
而它的最壞結果,就是大器晚成。
不點「在看」,秦昊就約你去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