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的鮮血書寫了悲壯的歷史,也喚醒了一頭雄獅

2020-11-19 騰訊網

說起盧溝橋,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因為它是中國現代史上一場持續多年反侵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83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在這裡挑起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妄想進一步吞併中國。不堪當亡國奴的中國人民奮起反抗,在這裡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盧溝橋,既是一座歷史的橋、藝術的橋,也是一座英雄的橋。它見證了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壯歷史。

盧溝橋

迷路士兵成日本全面侵華藉口,日本企圖強奪盧溝橋

1936年5月起,日本陸續增兵華北,不斷製造事端,頻繁進行軍事演習,華北局勢日益嚴峻。同年8月,日本制定的基準國策綱要聲稱,日本要繼續軍事擴張,1936年冬,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北平、豐臺為假想目標舉行軍事大演習,二十九軍也同時舉行對抗性大演習。雙方兵力在無形中轉換,日軍演習部隊為1萬餘人,二十九軍演習部隊為5萬多人。到1937年春,大量關東軍入關,平、津日軍增加到4萬人左右。二十九軍由於對自身實力的高估,導致對日軍備戰產生疏忽。就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幾天,時任關東軍參謀長的東條英機又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日軍便開始瘋狂尋找挑起全面侵華戰爭的藉口。

這個藉口很快出現了,1937年7月7日夜,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日軍聲稱少了一個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日本華北駐屯軍第一聯隊的聯隊長牟田口廉也立刻以此為藉口集合大隊日軍,企圖進入中國士兵守衛的宛平城尋找失蹤士兵。然而,在日軍還沒有趕到宛平城的時候,志村菊次郎就已經被找到了。原來志村菊次郎是因為迷了路所以沒能立刻回到軍營。此時的牟田口廉也卻隱瞞了志村菊次郎被找到的消息,依然向中國守軍蠻橫地提出進入宛平城搜查志村菊次郎,他的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斷然拒絕。之後,按照牟田口廉也的命令,日軍向位於橋東的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並企圖強奪盧溝橋。由於準備充分,日軍第一發炮彈就直接擊中了宛平城行政專署大廳。這就是「盧溝橋事變」,亦稱「 七·七事變」。

日本「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日軍炮轟宛平城

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二十九軍二一九團三營十一連排長申仲明接到緊急命令帶領隊伍開赴宛平城外鐵路橋東,防守橋頭,阻擊日軍入城,最後戰死。由於日軍人數眾多,武器先進,將士們幾乎傷亡殆盡亦沒能阻止日軍前進,鐵路橋失守,日軍又繼續佔領了回龍廟。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面對日軍的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反擊。代理二十九軍軍長的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對官兵說:「犧牲戰鬥,堅守陣地,盧溝橋與宛平城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尺一寸國土,不得讓與敵人!」守衛宛平城與盧溝橋的官兵喊出了「寧為戰鬼死,不作亡國奴!」的口號,多次打退日軍進攻,並奪回鐵路橋和回龍廟。

駐守盧溝橋的中國士兵

日軍的野蠻侵略行徑,激起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盧溝橋的槍聲響起後,抗日救亡熱潮席捲全國。事變發生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向全國發出通電,呼籲:「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並指出「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全國各地的抗戰救國運動風起雲湧。工農大眾和各界愛國人士以募捐、勞軍、宣傳等各種方式積極支援抗日前線。

日本玩弄陰謀,拖延時間調兵遣將,血戰平津再所難免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日軍通過盧溝橋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二十九軍部兵應戰的準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藉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二十九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在接到日方通牒後,立即在鐵獅子胡同的「進德社」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抵抗日軍的侵略。7月27日,宋哲元嚴詞拒絕了日方的最後通牒,並通電全國,表明自衛守土、誓死保衛平津的決心。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二十九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中國守軍疾馳盧溝橋

平津失陷,八年全面抗日戰從此拉開了大幕

1937年7月28日,3時許,日軍以陸軍與航空兵協同作戰,向宛平城、衙門口、八寶山、北苑、南苑等二十九軍各陣地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進攻的重點在南苑軍營,投入步兵3個聯隊、炮兵1個聯隊、戰機30餘架,共約4萬餘人,從3個方向進攻。日軍依據漢奸潘毓桂提供的情報,首先集中猛攻南苑軍營南面的軍訓團學兵據守的陣地,因為這裡是中國守軍的薄弱環節,這些學兵都是北平、天津各大學、中學的學生,才受訓半年,第一次上戰場,很多人連槍響要臥倒都不懂,許多學兵倒在血泊中。隨後,日軍衝向南苑被轟塌的圍牆。但是,我軍士兵依然勇往直前,和日軍拼刺刀。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

28日上午8時,日軍在炮火掩護下,對南苑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遭到了中國守軍主力部隊的頑強抗擊。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親臨前線指揮。軍訓團的男女學生與二十九軍官兵並肩戰鬥。日軍惱羞成怒,出動戰機對南苑狂轟濫炸。由於第二十九軍缺少重武器,幾乎沒有有效的防空武器,南苑只是建立在華北平原上的一座軍營,無險可守,最終多年建築的工事迅速被日軍摧毀。南苑形勢危急。

7月28日下午1時,趙登禹下令,全部守軍放棄陣地,分南、北兩路撤退。但隱藏在二十九軍內的漢奸迅速將南苑守軍的撤退時間、撤退路線等,報告了日軍前線指揮官,導致趙登禹、佟麟閣遭到日軍伏擊慘死戰場。在日軍的輕、重機槍與迫擊炮等各種武器猛烈掃射,戰機狂轟濫炸下,撤退的守軍們由於沒有掩護,沒有接應,戰鬥變成了日軍單方面的屠殺。軍訓團的學生兵1500多人中,活著回到北平的只有600,南宛守軍7000多人,傷亡達5000多人,大多倒在大紅門,這是平津抗戰最慘烈的一幕。

7月28日傍晚,佟麟閣、趙登禹兩將軍戰死的消息傳入北平城內。宋哲元等人受到很大的震動,緊急商討,最後決定,二十九軍各部即刻撤出北平城,前往保定,北平城內留下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維持局面,控制局勢,與日方周旋折衝,做好善後工作,掩護大軍撤退。

日軍於7月29日踏進了北平,於7月30日佔領天津。中華民族的古都北平,在夏季的沉悶、壓抑與恐怖中,被日軍正式佔領了。平、津陷落了,但是中國人民的全面抗戰從此拉開了大幕。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盧溝橋的鮮血書寫了悲壯的歷史,也喚醒了一頭雄獅。朱自清先生曾說:「睡獅果然醒了。從前只是一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 面對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在偉大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億萬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奮起抗敵,中國的全民族抗戰在世界東方開闢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讓中國從「一盤散沙」變成「血肉長城」。

八十三年過去了,盧溝橋的望柱以及宛平城城牆上,當年日軍的彈痕猶斑斑可見。在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前,屹立著一座高4.5米的巨型雕塑《醒獅》。這一雕塑時刻警醒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勿忘國恥,奮發圖強,以新的業績告慰前輩和英烈。

本文系祖國網據相關歷史資料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
    盧溝橋!盧溝橋!國家存亡在此橋!如今硝煙散去,但歷史的傷痕還在,歷史的教訓還在!是的 我是盧溝橋我有資格告訴世界那個夏天夜晚和凌晨的故事要用鮮血寫進中華民族的史冊要用鋼刀刻在中國的每一塊界標盧溝橋抗戰的炮聲猶如最莊嚴悲壯的號召我們要在每一寸國土上戰鬥要用噴血的喉嚨呼號這是我們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 盧溝橋!盧溝橋!最後勝利是吾曹!
    據老戰士回憶,歌詞中的「盧溝橋!盧溝橋!男兒墳墓在此橋!」曾是29軍的誓言。如今,80年過去了,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仍讓人動容。歌曲中每一個音符都在記錄著歷史,然而在當今日本,仍有人無視歷史事實,無視在戰爭中犧牲的數以千萬計的無辜生命,逆歷史潮流而動,一再否認甚至美化侵略歷史,企圖推翻戰後國際秩序!令人不齒!
  • 南方日報評論員: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原標題:捍衛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7月7日,一個中華民族永遠銘記的日子,一個記錄國家命運轉折的日子。 77年前的這一天,日本侵略者悍然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這既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揭開了中國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 邯鄲野生動物園 一頭非洲雄獅「溺亡」
    11月12日,有網友發布視頻,顯示邯鄲佛山野生動物園一頭非洲獅一動不動躺在水池中,大半個身子浸入水裡,非常可憐。當地一家媒體電話聯繫動物園工作人員,得到的答覆卻是「沒有這個情況,那個獅子可能是趴著休息呢,不會出現死亡。」  動物園的解釋隨即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稱:「很可能是一頭兩棲獅子王」「獅子在水裡休息?
  •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還有後半句,聽完讓人生氣!
    但是拿破崙一生說過無數的名言,但是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對中國的評價:「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我們一直聽到的都是這句話,但是這話還有後半句,那就是「那麼就不要讓他醒來」。這後半句聽了不禁讓人感到憤怒,為什麼拿破崙要阻止中國的崛起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大象正在喝水,一頭雄獅突然發起進攻,結果就悲劇了!
    大象正在喝水,一頭雄獅突然發起進攻,結果就悲劇了!作為草原霸主的雄獅,它們位居食物鏈的頂端,在非洲大草原上可以說是叱詫風雲,憑藉強悍的戰鬥力能以捕殺一切動物。這天一頭正在河邊喝水的大象被雄獅盯上,要知道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哺乳動物,雄獅自然是不敢輕易進攻,可是在飢餓難忍的情況下,它還是決定幹一票大的,站在大象身後反覆大量後發起了進攻。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下一句才是精髓,現已應驗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的古老國度,我們國家如今所擁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文明,也是從古古至今全世界人們所研究的重點對象,要知道我們國家可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歷史最長的,一直流傳至今都不曾出現過斷層。
  • 慘烈、悲壯、震撼的八佰讓人淚雨滂沱:勿忘國恥,銘記英雄
    之所以說矛盾、複雜,是因為當下對於電影《八佰》的評價,走了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好評如潮,票房收入再創新高;另一方面是對電影嚴重與歷史不符、情節不合理等的抨擊。 二、奇葩戰爭,喚醒國人的覺醒。 當看到蔣介石政府下令撤軍,將士們含恨衝橋往租界撤退時,敵人的機槍瘋狂掃射,大橋上將士們中彈倒地,鮮血染紅了橋面。「一寸山河一寸血」,將士們沒有屈服,在槍林彈雨中相互攙扶、拽著、爬著,前赴後繼衝向河對岸。
  • 歷史架空電影《天將雄獅》看起來在一本正經的講故事,但不能深究
    歷史上的中國與羅馬交集,只在電影《天將雄獅》裡看到過,2015年上映的《天將雄獅》目前豆瓣評分5.9,有好評也有差評,不過電影是大製作,演員也是中外都有,但你要說「嚴謹」嗎?其實不嚴謹,電影中存在很多歷史漏洞,不過不要緊,你只要把它當做是歷史架空電影就好。
  • 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聽完下半句,你就笑不出來了
    他對大家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拿破崙這句話說得很有藝術,所謂雄獅,當然是有無窮的威力蘊藏其中,然而前面加了一個「沉睡」,就說明至少暫時這頭獅子還沒什麼用。 許多人認為這句話體現了他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其實不然,這句話的後半部分才是重點,拿破崙警告他的部下們說:「但不要打擾,讓它一直沉睡。」這才是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的最重要意義。
  • 2頭雄獅發現個大洞,一頭雄獅剛伸頭試探,下一秒險些被拉了進去
    2頭雄獅發現個大洞,一頭雄獅剛伸頭試探,下一秒險些被拉了進去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獅子,不僅會捕捉野牛、羚羊等動物,有時也會抓幾隻疣豬來換換口味,但是疣豬也不像野牛等明目張胆的在獅子眼皮子底下晃悠。它們會利用自己長長的獠牙,在一塊隱蔽的地方挖掘深洞,但即便是這樣也總能被獅子找到,兩頭獅子發現了一個大洞,一頭雄獅憑藉著豐厚的經驗,大著膽子把頭探了進去。可是沒想到下一秒險些被拉進去,還好在周圍同伴的幫忙下,把野豬從洞中拖了出來,這下獅子可能美美的飽餐一頓了,不過不要因此小瞧了疣豬的實力,視頻中一群獅子圍捕著疣豬洞。
  • 拿破崙說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還有一句話,鮮為人知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其實還有下半句,才說出了他所想說出的重點,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來講一講他是在什麼樣的情勢下講出的這句話。下半句是什麼?拿破崙在聽完這位英國商人對中國的描述,也是說出了非常有名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他覺醒的時候,也都會為之顫抖。還有這下半句,一直鮮為人知「感謝上帝,讓它一直沉睡下去吧。
  • 【北國最美秋色】10月26-28日:北京香山十狼牙山十盧溝橋三日
    中國人秋季賞楓,觀楓,誦楓己有幾千年的歷史。打開百度,中國四天賞楓聖地躍然眼前,一曰北京香山,二曰南京棲霞山,三曰蘇州太平山,四曰長沙嶽簏山。提起盧溝橋,但凡稍音事是的中國人都知道其所在,這裡不僅僅是中華民族抗戰的起點,而且是中國三大古代名橋之一,還是燕京八景∽∽盧溝曉月的所在地。這裡不僅僅有人文,還有歷史,更有風景。秋天是個美好的時節,您是否己經打好背包去探尋中國最美的秋色!身未動,心己遠,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線路,那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共同尋覓北國最美的秋色。
  • 角馬不甘心被雄獅捕食,上演一場「絕地求生」,一頭撞向獅子!
    角馬不甘心被雄獅捕食,上演一場「絕地求生」,一頭撞向獅子!角馬在草原上與雄獅相遇,雄獅迅速地衝向角馬,而角馬根本沒有來得急逃脫,就被獅子按倒在地,獅子死死地咬住角馬的脖子。
  • 拿破崙: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不過還有下半句,那才是他的本意
    拿破崙不但從一個任人欺凌的小兵,成為了統治歐洲的「老大哥」,還說出了一句經典名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顫抖。因此,拿破崙對阿美士德說了這麼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顫抖。但實際上,這句話是不完整的,在這句話後面,其實還有一句話:不要打擾他,讓他一直沉睡下去吧。
  • 《燃情歲月》:似一頭雄獅的布拉德皮特,定格成經典
    大愛片中配樂,美國西部風光,藍天白雲,連綿的洛基山脈,無際的大草原,策馬奔馳的牛仔,燃情的音樂響起,轟炸每一根聽覺神經,攪沸每一滴血液……烈烈風中,金色長髮舞動,似一頭雄獅的布拉德皮特,定格成經典……安東尼霍普金斯的表演依然是無可挑剔,老戲骨就是這個樣子吧,演員與角色早已靈魂相通,骨肉相連。The End
  • 他的失蹤直接點燃盧溝橋事變的導火索,逃亡多年終死在中國人槍下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87,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意味著全面抗戰的爆發。「盧溝橋!盧溝橋!男人的墳墓就在這座橋上!最後時刻到了,犧牲不退縮。
  • 一場被圍觀的戰爭,一出魔幻悲壯的戲劇,《八佰》值得打call
    精心挑選的「舞臺」,讓全世界通過美聯社、法新社等新聞媒體,和國際觀察團一起親眼目睹日寇之殘忍,抗戰之悲壯。管虎導演運用了大量寫意與魔幻的場景,給這場殘酷的戰爭增添了更多的悲壯色彩——戲文終究不過是虛幻,而現實卻總是殘酷的。
  • 文藝界抗戰的吶喊——《保衛盧溝橋》和《盧溝橋》
    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收藏著兩部話劇劇本——《保衛盧溝橋》和《盧溝橋》,它們是描寫和反映七七盧溝橋抗戰的重要文物。《保衛盧溝橋》話劇是在七七事變爆發後,文藝界的中國劇作者協會集體創作的三幕劇。當時參加集體創作的作家和藝術家就有20多位,集中了當時文藝界精英。
  • 穿越歷史時空 追尋先賢足跡 ——盧溝橋事變現場報導第一人方大曾的故事
    「我站在盧溝橋上瀏覽過一幅開朗的美景,令人眷戀,北面正浮起一片遼闊的白雲,襯託著永定河的原野,偉大的盧溝橋也許將成為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了!」這段對祖國大好河山飽含深情的描述和預言式的文字,出自方大曾的《盧溝橋抗戰記》,他寫這篇報導的時間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的第三天。那時方大曾還不滿25歲,是什麼讓他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