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盛昊陽
電影《狂野生活》的開頭沒有暗示任何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或社會變革,陽光晴好的午後,一對手持橄欖球的父子在屋前追逐,怡然自得,鏡頭轉到屋內,一家三口的交談也顯得和睦美好。
這個家裡的裝潢和家具以簡樸實用為主,三人的言語中又透露出一家剛剛搬到此地的信息,由此可知,這並非一個中產階級的富裕家庭。
除此之外,父親是多了幾條抬頭紋但帥氣依舊的傑克·吉倫哈爾,母親是沒有頂級美貌卻氣質出眾的凱瑞·穆裡根,兒子喬很有幾分神似導演保羅·達諾少年時代的樣子,成績優秀還聽話懂事。雖然生活總是有些窘迫,雖然廣播裡正傳出「1960年可真他媽不好過」的抱怨,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在任何時代都被視為模範代表的幸福家庭。
在賦予了現世安穩的假象之後,《狂野生活》的下一幕又展示了蒙大拿州大瀑布城美麗靜謐的全貌:火車從城中緩緩穿行而過,紅色磚牆的建築物錯落有致,遠處連綿的落基山脈之間升騰起濃密的煙霧,與山頂經年氤氳的霧氣和流動的浮雲融為一體。
而這樣的景象,並不是多麼讓人讚嘆的奇絕美景,因為隨後就有人告訴我們,那團煙霧實際上是森林正在燃燒時的產物。「火災有它積極的一面,它能燒盡灌木叢,促進林木再生……山火一旦燒起來,就無法控制……事實上,十有九成的火災都可以避免。」
護林官的諄諄教導是一個關於未來劇情的預言,從未經歷過森林火災的新生喬自然要認真聆聽,記下筆記。但是,他的本地同學很快就告誡他,「如果山火真的燒到這裡,做什麼都太晚了」。
要到電影過半之後,此時尚一臉茫然的喬才能咀嚼出這句話的真意。可劇變已經迫在眉睫,不單單是指父親傑瑞突然被解僱後,頑固地拒絕再回去工作,寧可選擇去做危險且低薪的消防員,也是曾婉言謝絕代課老師工作的母親珍妮特,在家人面前主動表示要出去工作。
1960年的美國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有些人適應良好,在嚴酷的天擇之下調整自己的步伐,比如家庭主婦珍妮特,她用有限的資源精心修飾外表,利用道德壓力巧妙示弱,婉曲地逼迫招聘者給自己一份工作。
也有人感到無所適從,比如前高爾夫職業選手傑瑞,躺在沙發上,神色漠然地聽著妻子興奮宣告自己的好運,也知道攔阻不了妻子和兒子的決定,於是索性一走了之,用救火的高尚目標掩飾自己的逃避和無能。
喬是個聰明敏感的少年,但他只有14歲,他可以主動去照相館兼職,幫補家計,父母齟齬和矛盾的複雜性卻遠遠超出了他的想像力。
喬目送父親離去時,還期待著父親早日歸來,他固然無法理解這一切,心中至少還抱有希望。但隔日,母親換上藍色的裙裝,一臉冷漠地聲稱要去找新的工作,搬進新的屋子,並往家中帶回一位客人米勒先生。
儘管父親傑瑞的戲份不多,在影片整個中段缺席,傑克·吉倫哈爾滿臉生無可戀的神情看起來越來越像科林·法瑞爾,臨近結局時,這位不討喜父親的爆發仍然無限接近於真實。
14歲少年被母親帶到外遇對象家中做客時的困窘和悲傷,看到父親縱火時的絕望和恐慌,都被艾德·奧克森博爾德詮釋得驚心動魄。然而,讓《狂野生活》獲得影評人諸多讚美,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4%的關鍵人物還是凱瑞·穆裡根飾演的珍妮特。
她時而天真甜美,在和兒子對話時露出少女般憧憬的表情;時而怪異焦慮,裹著捲髮器和頭巾,在兩排晾衣繩前說出一堆語焉不詳的話語;時而蒼老市儈,穿上所謂最好的裙子,放縱地隨音樂起舞。「火災有它積極的一面」,從燃燒殆盡的灰燼中,珍妮特想重獲新生,問題是,她不可避免地傷害到了自己的兒子。
喬質問母親:「我們一家人會怎樣?」那並不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即便如此,三個人還是聚在一起拍攝最後的全家福,父親臉孔繃緊,兒子微笑,母親努力擠出笑容又變得不知所措。
正因為人與人之間這種看似深刻,其實隨時解體的牽絆,快樂的時光永遠是一瞬間,成長後的少年終將認識到,你一生最親密的夥伴,只有孤獨和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