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網絡上流行一個詞彙叫「冷氣軍師」,意指坐在冷氣房當軍師,而有人在「線上鬥爭」。「修例」風波浪潮湧動之始,文宣高手徐緣就是一個「冷氣軍師」。
徐緣原名徐俊文,是香港市場推廣界「紅人」。他中學就讀於英華書院,大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曾任職英美菸草、聯合利華、曼秀雷敦。曾任壹傳媒首席營銷官,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營銷課程。
自2009年起,徐俊文以女兒的名字「徐緣」為筆名寫作,題材涉獵營銷廣告、品牌形象、商業管理、社會時事及流行文化。
我們之前講過,「肥佬黎」喜歡籠絡各方「人才」。2014年,徐緣被黎智英看中,加盟壹傳媒。出任首席營銷官(Chief Marketing Officer )及《蘋果日報》執行總編輯。2017年,和「肥佬黎」不歡而散,成立自家新公司創業。
「修例」風波期間,徐緣不斷利用廣告文宣手段,利用香港社會存在的一些客觀問題,在網絡上發動思想戰,在香港社會挑動對立、製造矛盾。
2019年2月港府推出修訂《逃犯條例》草案不久,網上傳出一份招聘通告,表示需要全職或「自由人」做視頻、公關、文宣等,特別表示要招募「一定數量有拍攝及基本採訪經驗的學生」。
該通告鼓動年輕人,「我想做一件香港沒有人做過的事」,「成就一件痴線(喪心病狂)而我認為對香港有意義的事」。
這顯然是徐緣善用的廣告文宣手法。
他在Facebook貼文,直認「反修例」廣告出自其團隊手筆,他利用《蘋果日報》廣告文宣,向政府「挑機」,對建制派(支持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人或派別)「宣戰」,最終成為各路妖孽的文宣頭目人物。
此次 「修例」風波中,香港《立場新聞》不遺餘力地鼓吹對抗政府、挑起社會矛盾。據香港媒體報導,徐緣發表了不少攻擊香港建制派的「上兵伐謀」文章,攻擊建制派人士和親中企業。
作為一個營銷廣告人,徐緣專門在《立場新聞》上撰寫了《藍絲攻略——拆解 18 種建制》一文,率先號召打文宣戰,並聲稱:「除了遊行示威的行動力外,在文宣戰上也要全方位開打,同建制鬥搶民心……」
為香港黑衣人製作文宣產品,其中最活躍的當屬徐緣,他擅於刻意挑起警民矛盾、政府與民眾的矛盾。他還鼓動「廣告界的文案高手,各自出力多寫專攻建制派的文宣」,不惜要搞散無數個血脈相連的家庭。他還自稱盡力去支持黑衣人在街頭「裝修」,鼓動其「維持最大的團結,保持整體的士氣」。
這次「修例」風波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兩個工具是連登討論區和telegram,前者是公開的大型BBS,後者則是可加密的即時通訊軟體,可以建立大大小小的討論群組。看似「沒大臺」的修例風波,徐緣喜歡用無形「黑手」,在Telegram群組內引導網民意見。
徐緣曾是壹傳媒老闆黎智英的左右手,而黎在這場修例風波中出力不少,甚至走到華盛頓獲美國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接見。
從連登、徐緣、黎智英到美國這個關係鏈,令人產生了不少遐想。
有了徐緣等人的精神引導和控制,又有了受眾,剩下的任務,就是以某種形式的組織,把這些人動員起來,並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人。
柯林·斯巴克斯,這位香港浸會大學的英國籍文化傳播的學者,主動提供私人帳戶,為暴徒保管示威活動募集的大量資金;發表讚揚暴徒的文章,詆毀香港警察;在網絡平臺上煽動激進示威。
2019年8月,全港大罷課平臺「非法籌款」後,柯林·斯巴克斯乾脆跳到前臺,以個人名義保管示威活動「非法籌款」經費,支持香港暴亂。
2019年8月至今,柯林·斯巴克斯多次發表支持香港黑衣人的文章,並讚揚其「勇敢」「足智多謀」。
斯巴克斯經常在change.org網站發布召集遊行的帖子,多次在線煽動激進分子遊行示威,change.org是一個網絡起義平臺,目前活躍在該平臺的有3億多人。
斯巴克斯生於1947年,是典型的「獎學金男孩」——以前, 家庭貧寒的孩子幾乎不可能在英國上大學。
一戰後, 英國為了國家重建而廣開高等教育之路, 一批後來被稱為「獎學金男孩/女孩 (scholarshipboy/girl)的學者應運而生。
斯巴克斯是工人子弟,靠天資頻獲獎學金進入高等學府,早年於英國伯明罕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獲得博士學位,曾於1974年起執教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長達37年,任該校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傳播與媒體研究所所長。他也是學術期刊《媒體、文化與社會》主編。
在歐洲學界活躍了37年後,斯巴克斯又來到香港,現居住在香港沙田,是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座教授,兼傳播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應該說他已在國際和香港學術界頗有話語權,但他仍不甘寂寞,積極在幕後策應香港暴徒。
柯林·斯巴克斯的妻子蘇爾·斯巴克斯,也是香港學生罷課的積極支持者,她多次發表反中的文章,參與並煽動香港示威活動,與丈夫一唱一和。
有媒體與斯巴克斯對談發現,他的研究一直專注於解決社會問題。從傳播的角度獲得話語權,斯巴克斯深諳此道。他有意識地將來自中國(包括港臺)、古巴、越南的優秀學生納入旗下,更願意為香港學生作「顧問諮詢」。
諮詢的背後,是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和世界基督教傳播協會和歐洲委員會的經費資助,這也構成了斯巴克斯亂港禍港的外部策動力量。
在香港「修例」風波中,「社會公益組織」香港明愛行政總裁閻德龍的角色也很重要。
閻德龍神父表面維持中立,卻呼籲教徒支持香港暴亂事件向明愛籌款。據媒體報導,閻德龍曾經是教會禍港分子陳日君(香港天主教區前任主教)的私人秘書。
陳日君這名「紅衣主教」退而不休,幾乎參與了居港權事件、反「國教」運動、二十三條立法、「佔中」運動以及所謂反「修例」騷亂。
在街頭肆虐的暴徒,打砸搶燒、甚至無差別地襲擊路人,免不了會產生不安、焦慮、恐慌,以及愧疚、自責、迷茫等情緒。
閻德龍除了號召教眾支持香港暴亂事件踴躍捐款,還在香港明愛家庭服務官網推出「明愛心靈支援服務」,專門針對「遊行示威人員和受到遊行示威影響的人員」而進行「心理輔導」。
閻德龍聲言讓示威者「好好充電,我們深信放鬆不是放棄,而是稍息,讓我們可以走更遠的路」。他們的「輔導」,歸根到底是為了讓這些暴徒在歧路上走得更遠、更快。
不僅如此,香港明愛家庭服務官網「諮詢師」們還主動出擊,創造了一個新的服務類型:伴隨式心理輔導。顧名思義,就是在街頭巷尾、暴亂現場為暴徒實時開展心理幹預和後勤服務。
立場如此鮮明,不難想見這樣的「心理援助機構」積極尋找年輕人,不是為了讓他們遠離暴力,目的就是提升「戰鬥力」,生怕「炮灰」們動搖,實時為暴徒打雞血鼓勵他們繼續「戰鬥」,將暴力美化為「正義的行為」……
更為惡劣的是,香港明愛還號召「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發動其它機構共同為暴徒進行「心靈支持」,鼓勵其繼續「戰鬥」。
「香港獨立聯盟」公開發帖表示「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要堅持『革命』」,提到一旦有自殺或者需要傾訴的念頭,可以通過Open Up平臺等尋求幫助,24小時在線為想傾訴的暴徒提供情緒支持服務。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出「港講訴time to heal」計劃,提供70名精神科醫生為參加香港示威者提供服務……正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正是通過「心理輔導」來攻心和洗腦,推動引導持續發動暴亂,越來越多的青年蒙蔽了心智,瘋狂地去做正常人絕對幹不出來的惡行,令香港街頭的暴亂至今禁而不絕。
社會被這些人「騎劫」,而這些亂港「軍師」,把自己領導和服務的機構,變成暴徒們進行文宣、教育和動員的大本營。
其實,這些在港毒暴徒們背後上下其手的陰險惡毒師爺們就是一群垃圾豬——
聲明:本平臺堅持實事求是,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弘揚正氣。文章若有侵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聯繫我們,以便及時處理。謝謝。
投稿信箱:Fair-justi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