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圖上,能直觀地看到亞東的輪廓,就像一根楔子從喜馬拉雅山南坡鑽出,斜插在中國、錫金、不丹的交界處。所謂的亞東溝指的是帕裡鎮以南的亞東河峽谷,從海拔4700多米的帕裡鎮下行,經上亞東、下司馬鎮(海拔2945米,亞東河與珠穆河在此交匯,從帕裡至亞東縣府所在地下司馬鎮的46公裡)、下亞東,四面環山,東與不丹接壤,南與印度交界,海拔高度2800米。南北落差近二千米,植被從高山草甸到低矮灌木叢,到高聳的喬木林。
2017年,中印洞朗對峙事件發生之後,使亞東這個默默無聞的邊陲小城一下子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這也驗證了亞東所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驗證了邊境的安危在大家心目中位置的重要性,人們都希望邊防鞏固,國強民富。同大多數人一樣,懷著這一份愛國主義情懷,我利用假期休息時間去領略了一下亞東溝美麗的風景,見識了一下這片土地上祖國的大好河山。
從日喀則出發,一路向南挺進,沿年楚河經過白朗,江孜,康馬,一路沐浴高原陽光,藍天白雲相伴,偶有羊群從馬路中間穿過,過了江孜便不見大片的田野和村莊,更多的是蒼茫,雄渾和遼闊的高原風光。到了多慶湖,眼前為之一亮,遠處是連綿的雪山環繞,在陽光的照射下,光芒萬丈,近觀湖面水波蕩漾,水鳥翻飛,湖邊的草地水草豐美,牧人趕著羊群悠然自得。卓木拉日雪山與多慶湖相依相擁,恬靜的多慶(情)湖倒映著秀美的雪山,仿佛一對姊妹溫柔相伴,嫵媚動人。駛過多慶湖就到了卓木拉日峰觀景臺,藏族傳說卓木拉日峰是七仙女峰之一,是喜馬拉雅山第七座山峰,海拔7326米,在藏語中意為「神女峰」,山的另外一側就是不丹王國,難怪出了江孜就要辦理通行證,在平坦的湖面和遼闊的黃沙戈壁映襯下,顯得卓木拉日格外突兀陡峭,氣勢磅礴,人走在這個荒原上,顯得格外的渺小,「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正是最好的描述。再往前走,路邊有一座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紀念碑,曾在日喀則的宗山歷史博物館了解過這段歷史,雖說是一處遺蹟,但此刻迴響著電影中片段和展覽中的圖片,那樣的慘烈和血風腥雨,才知道我們西藏的土地多麼彌足珍貴,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
過了帕裡鎮,才真正到了亞東溝,溝裡植被茂密,飛泉流瀑,河水奔騰,山花爛漫,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來不及安頓,我們來到了下亞東鄉駐地附近的仁青崗邊貿市場,邊貿市場內基礎設施現在建設得很好,但由於洞朗對峙,中印衝突的影響,經貿往來也隨之受到衝擊,現在的情形真可謂門前冷落鞍馬稀。
「不到亞東溝,不知高原美」,久居西藏的人都這麼說。「到了亞東溝,方知亞東美」。歡迎大家有時間到祖國的邊疆多走走,多看看,也希望世界多一份寧靜,少一份紛爭,給各國人民一個和平,和諧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