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又見他》我們在追求什麼?

2020-10-12 瀟湘聽雨

不同於《華麗一族》,看完《白色巨塔》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知該寫點什麼,直到重新看完《回首又見他》。真的很諷刺,小時候看的時候以為好醫生石川最後把壞醫生司馬感化了,最後好醫生不幸死於絕症,壞醫生失落地走出醫院,迎著漫天的飛雪一個人走在黑夜裡,但從此身上背負著逝者未盡的使命。這個印象跟隨了我好久,從懵懂無知的童年到少年到青春期,一直到30歲重新再看,才發現一切都是個誤會,就好像曾經的我曾搞錯了所有的是非黑白,真理和謬誤。原來,好醫生的石川為了趕走壞醫生司馬不惜和供應商達成私下交易,最後還拿性命作為賭注。當然,結局之時他贏了,在倒下的那一刻,司馬醫生被趕出了醫院。然而又怎樣呢?他的命還需要司馬醫生營救。原來石川也不想死,他也怕死。聯繫至財前和裡見涇渭相對分明的壞與好。司馬和石川,真的很難說誰是真正的好,誰是真正的壞。當石川忙於營救病人而忽略了骨盆骨折,面臨生命危險的老婆婆時,是司馬醫生及時發現了她的危情。但供應商向司馬提供採購項目明細,司馬卻對著沒給錢的那位連連強調「誠意」。然而給他的誠意的那位,我們卻發現真正吸引司馬的是她那套代理的設備。中川部長說,司馬父親患病時,正是由於處於缺乏這臺設備。說起來,財前和司馬一樣都有著極為高超的醫術,他們都喜愛挑病人,尊崇叢林法則,從來不會對救不活的病人施以任何善心和援助。他們更喜歡積極營救一些對他們有價值的病人,收拿回扣從來不問問良心。但財前總是拿拯救更多病人作為自己野心勃勃的藉口。相比之下,司馬就現實直接得多。當被質詢到看著病人心跳恢復,為何還故意將屏幕關掉,選擇視而不見,放任病人去死。司馬首先選擇耍賴,然後開始撒謊,最後把責任乾脆推到別人身上,到了實在瞞不過去的時候,仍是一臉不服氣。對站出來替他受過的護士,也是絲毫沒有任何感激和溫情,還把人送的禮物扔進垃圾桶。簡直是賤人中的極品戰鬥機。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你不得不佩服他的可恥,人能做到他這樣將壞和賤做到極致也的確是一種本事。這裡還包括為了扳倒石川醫生,故意引來那位骨盆骨折的婆婆的兒子,挑起一場醫療糾紛,最終讓石川醫生稀裡糊塗地退出了參事的競爭,自己坐上了主任的寶座。有時真的很難理解,他這種凡事都報以和世人對著幹的處事方式到底想幹嘛?他到底在追求什麼?如果說財前五郎在做了壞人還意識到自己是壞人的話,司馬江太郎可能連這個覺悟都沒有。他只是將眼前的一切當做自己的追求,追求高難度的手術,追求更多更高的紀錄,然後就是想方設法把石川醫生打趴下。至於錢財和升官,能有自然是最好,不拿白不拿。當然與財前相比,很難界定他是不是更好。雖然他使用安樂死是為了讓瀕臨死亡之人在死時不至於那麼痛苦。但財前也有他的目標,往上爬不是最終的目的,往上爬運用更多的權力實現救助更多病人才是他的目的。然而他們做的是對的嘛?畢竟他們都是創作家虛構出來的人物。但留給我們的思考卻是真實而又嚴肅的,不是嗎?如果我們贊同他們的做法,是不是要連同他們那些不道德的做法也一併贊同?如果不是,他們那些光輝點,我們又如何看待?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相比之下,裡見和石川或許是我們想看到的那一類人吧,他們始終身上帶著光芒。裡見,幾乎是十年如一日埋頭在救命和研究中。當佐佐木因為財前的失誤而死後,他不惜和整個醫院作對,也要出面指正財前的錯誤,只為讓財前不至於再錯下去。當然,最讓人動容的是,他在這期間是有過猶疑的,不論是對財前的未來著想,對自身的處境,對醫院的立場,還有對家人的考慮。但還好,他站了出來。那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經過長時間的,在對各方進行了各種平衡和思量後所做的決定。我一直認為不知其中艱險而貿然採取行動的人是不理智的,即便他表現得很悲壯也不值得嘉獎。但那些經過多方考量,知曉其中深淺還採取行動的人,那是值得佩服的,哪怕他最後失敗我們也要永遠將其視作豐碑。而石川和裡見正好就是上述那兩種人。首先聲明,在司馬和石川兩者之間,我依然更喜歡石川,雖然最後他的人設有點崩,我依然還是更喜歡石川。因為我是個平凡人,在最無助的時候,我希望有人關心我。那種酷酷地向你指出人就是該死的話,我就算心裡明白也不想親耳聽到。然而就算那樣。我也無法否認石川的局限性。石川,不可否認他是個好醫生,就算為了扳倒司馬,做出了違背道德的那些事,他還是個好人。因為那是在他自知時日無多之下的無奈之舉。但相比裡見,我更想問石川,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石川用性命作賭注告訴我們,他是要扳倒司馬醫生。然而如果是這樣,他的好未免格局太小了吧。好醫生之所以為好,是因為他以救死扶傷為天職,一切與這一天職相違背的舉動,他都視之為恥。誠然,從美國剛回來,還未上班就投入到搶救病人當中,並且同時一人做兩個手術的石川的確就是那樣的人。他一開始不喜歡司馬也因為司馬的見傷不救和只救有權者。直到故意關掉患者的屏幕,做手術只挑高難度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兩人的矛盾終於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然而你也很難說,當結局來臨時,兩人解決的還是不是當初結怨時的那個矛盾?我想恐怕未必吧,反倒是公義上的衝突演變成了兩人個人恩怨上的私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和諷刺。我不知道司馬江太郎總是用酷酷的心態看待這個世界真的是出於他本來的意願嗎?如果是,那麼他註定無法得到快樂,無法得到光明。因為他的眼裡根本看不到光明,就算有光明,他也選擇無視而只能永遠生活在黑暗裡。如果不是,他就真的是悲劇了。至少財前還能看到一個始終光輝著的裡見,那麼他眼前的石川呢?以自己意念中的好為自己的最終意志,並始終毫不轉移,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很難想像,那樣的他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因為專斷固執的人如果無法改變他這一特質,難保將來不會因此造成更大的災難。然而是誰讓石川最後變得失去理智呢?是司馬江太郎。但這真是他想看到的嗎?無論面對誰,始終都持以你終究是壞人的觀點看待對方。這就是司馬的追求嗎?如果是這樣,何以解釋他在石川死後獨自在黑夜中前行時的落淚?然而比起他的追求,我更想問的是我們,作為觀眾的我們又在追求什麼?如果沒有陰暗,光明真的好嗎?裡見在經過多番考量後,扳倒了財前,但新醫學大樓,龐大的團隊計劃,野心勃勃的病患救助理想也隨之崩塌了。無論財前最後是不是患病,可以想見一個天才醫生的隕落,註定將會有無數病人因此蒙受損失。這也是裡見不願看到的,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告發。這是他的原則,是他的底線,也是作為人類所無法迴避的兩難境地。由此,我不禁要問,我們到底在追求什麼?幸福的生活?快樂的感覺?先進的技術?公平和正義的社會?不死的生命?不痛的體驗?不苦的滋味?在當今這個科學日益發達的時代,在當今這個個性日益得到解放的時代,在當今這個各種觀點並駕齊驅,各種視角勢均力敵的時代,我們似乎已很難回答上述問題。財前和裡見之間的爭論是術與道之爭,司馬和石川之間的爭論是死與生之爭。歸根結底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卻是壞與好之爭。然而貪心的說我們都需要,我們甚至希望每個醫生都能融匯他們身上所有好的地方,摒棄他們身上所有的不好。然而,這世上沒有那樣完美的人,我們只能擇其一二,包括我們自身的理想,我們的追求,只能擇其一二,而放棄其餘所有。我們又該如何抉擇?又該如何安排自己的追求?

相關焦點

  • 《回首又見他》回首又見他
    當飛鳥與恰克的結束音樂響起,仿佛又回到了回首又見他的劇情中。我暮然回首就能再看到你,可近可遠可親可疏。織田裕二的角色叫司馬,角色是一個用堅硬外殼包裝自己的人,一流高超的醫術是他,但別人詬病沒有醫德沒有人性的也是他。我不這麼認為,出發點不同而已,與另一個偏向於聖人的角色不同,司馬有自己對於人的生與死,尊嚴的不同定義。
  • 《回首又見他》讓他死吧!
    回首又見他9.01993 / 日本 / 劇情 / 若松節朗 河野圭太 木下高男 / 織田裕二 石黑賢《回首又見他天真樓 並無 天真事《回首又見他》日文名是:但也正因為有這份生命不能承受的死亡,才凸顯出我們活著的分量。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太宰治《人間失格》回首又見他,回首又見他。
  • 《回首又見他》回首初戀是司馬
            近年來一部《白色巨塔》成為醫學題材日劇難以撼動的標杆,然而原來早在十多年前便已有了《回首又見他》這樣的先驅。看《白色巨塔》的時候我是那麼不喜歡代表現實一方的財前五郎,為什麼看《回首》時卻毫不猶豫地愛上同樣作為黑暗象徵的司馬。
  • 回首又見他
    後來國內又引進了一部織田裕二的《回首又見他》,雖然也挺好看的,只是只看到「完治」而沒看到「莉香」總覺得不是那麼和諧。在青澀的年紀看《東京愛情故事》除了記得莉香的微笑就只記得完治的木訥了,而20年後再回首,感慨又不一樣。也許人只有經過了一定的時期才能理解之前的隱含。就像在5月底,我提出行情已經反轉,很多人不理解一樣。大部分人都是滯後性動物。
  • 《回首又見他》織田罪不至死
    《回首又見他》作為10年前的經典日劇,我非常慚愧前兩個星期才剛剛有機會看到。在這之前看了一系列的由仲間由紀惠主打的日劇,包括《圈套123》,《極道鮮師》讓我對當今的日劇漸漸心寒,在老徐同學的推薦下走上了懷舊路線。
  • 《回首又見他》the outsider: dr. sterben
    小時候最難回答的問題就是「為什麼喜歡回首又見他」和「為什麼喜歡司馬醫生」是啊。為什麼呢?就算知道為什麼,又怎麼描述呢?一想起他,腦子裡就一大堆情緒聚在一起,各種畫面疊加怎麼也整理不出來什麼語句有一點可以清楚證明自己的確是喜歡司馬的:在這之後再也沒法喜歡上其他角色但每次提到,都立刻劃清界限「不喜歡。沒法相處。」
  • 《回首又見他》織田裕二很棒的演技
    最近看了很多日劇,真心覺得不錯,有的很深刻的揭露了社會上的現象,如果說韓劇滿足了年輕人的那種對愛情的渴望,那日劇就是適合像我們這麼大的社會人看的,回首又見他是我看過織田裕二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當然是大名鼎鼎的東京愛情故事了,這部劇有些像後來的白色巨塔,不過更直指人心,大讚織田裕二的表演,每個人即使簡單的像白紙一樣,也會具有兩面性,更別說更立體更真實的各種各樣的每個人了,希望陽光能照在每個人的身上,能給別人以溫暖和光亮
  • 《回首又見他》黑與白,光與影
    司馬冷酷而絕情的臉孔下深藏著一顆熱血善良的心,只是藏得太深太久了,連他自己也忘了自己曾經是個滿懷憧憬,天真又誠摯的青年。借用《傾城之戀》裡範柳原對白流蘇說的話,「如果你見過以前的我,那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司馬就是這麼一個人,可憐可敬又可憎。而石川,他親切溫和,善良懇切,仁心仁術,他憎恨司馬,認為他是害人之馬,不惜一切手段,要把他趕出醫院。
  • 為司馬江太郎「平反」——日劇《回首又見他》觀後感
    換來的是司馬輕蔑的眼神,之前的他還將「別以為全世界的人的想法都跟你一樣」掛在嘴邊。想必,司馬早已看清這點,才會如此鎮定出手。可是我們回頭想想這個故事環節,他是出於金錢的目的嗎?在中川醫生與大櫬醫生的對話中,讓我們了解到他的目的是為了治療癌症晚期的病人,那臺治療儀能夠大大降低化療對人體的傷害(當時他的父親是因癌症過世,如果醫院有一臺這樣的儀器,可能可以延長生命),換個角度,是為了治療石川用的。
  • 忍不住會一天看完的醫療日劇——《回首又見他》
    織田裕二人生的第一部日劇就是《回首又見他》,雖然當時年幼懵懂,但完全被裡面的反派醫生給吸引了,他就是《東京愛情故事》裡的男主角織田裕二。除了《東愛》他還出演過《跳躍大搜查》、《世界奇妙物語》和最新的《金裝律師》等 。
  • 日本千堂秋穗愛情劇《回首又見他》,豆瓣9.0分,網友:超好看
    日本千堂秋穗愛情劇《回首又見他》,豆瓣9.0分,網友:超好看黑白對峙、多處矛盾衝突點都很像《白色巨塔》,包括一方絕症,將人性置於最極端製造出強烈戲劇化;織田裕二一改東愛中唯唯諾諾,冷酷又孤寂的形象非但不引人討厭,還讓人生出一絲憐憫;不過最終的冷漠根源和後來的行事邏輯,都有薄弱之處。
  • 《回首又見他》司馬醫生,出來行走江湖要的就是一個「拽」字
    可能我們這些80後真的到了come of age的時候了,現在好多的電視節目(尤其以娛樂節目居多)都興起了懷舊的風潮,例如有好多總結諸如80後小時候看過的動畫片,電視劇和電影的專題,把我們帶進了一個屬於80後的集體回憶(在這裡我所說的80後主要集中在85前這一批人,因為我覺得85前和85後還是有一些代溝的)。
  • 《回首又見他》回首又見他。。。
    石川一直都是做他自己,而司馬,卻更加沉重。。。 好劇,很經典。現在去看,還是能感受此劇的深度,至少我不能完完全全去理解裡面的每個人。太多的現實和人性的黑暗,理想信仰和現實的衝突,一個黑一個白的互相促進。。。 只是,最終,都還是離去。留下的是那些個能適應這個生存環境的。。。
  • 《赤月青日》EP23~EP24,回首又見他的「紅色哭泣」。
    《赤月青日》編劇的障眼法、不斷幹擾我們視線、影響我們對真兇判斷能力的選擇性障礙頻發,所以有很多豆友們都在質疑編劇的「腦洞大開」和跳躍性多重反轉最後依然「回首又見他」的超級「忽悠」人們的異常的邏輯思維行為。其實說句心底話,個人真心不覺得編劇的邏輯思維有問題,反而越來越感受到編劇堅持初衷的那份韌性和毅力。
  • 再回首 恍然如夢 再回首 我心依舊
    可以這樣說,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有關於它的故事,而音樂也不例外,音樂有靈魂、有感情,自然也有故事,而《再回首》背後的故事比歌曲還要催淚,道不盡的人生坎坷,聽完歌曲再了解背後的故事,早已淚流滿面,那麼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七月的歸途令人欣慰,並積極出擊,回首對妻子的追求,心愛的白頭
    在你的生活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一定是匆匆過客,路過時沒有任何心動,然而有些人會在你心中生根發芽,即使你沒見過幾次,他的聲音和微笑仍會縈繞在你的心頭,永遠不會忘記。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我們可以有一個愉快的旅程回家,我們可以積極地攻擊和回望我們的妻子,我們的愛人是白頭,我們可以再次享受甜蜜。處女座處女座很聰明,在思維上已經遠遠超出了身體,他們冷靜理性,另一方面,獨立。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王國維《人間詞話》之二六「成大事業、大學問」,是指追求真理,而非世俗的學問和事業。
  • 驀然回首:寫在十五歲生日
    願生活可以如詩般自由——吃想吃的東西,見想見的人,看喜歡的風景,做可以做的事。
  • 《解憂雜貨店》的現實意義:於回首處見初心
    如果說《解憂雜貨店》中有什麼蛛絲馬跡能證明是東野圭吾的作品的話,那一定是複雜的人物關係,和環環相扣並互相印證著的五段故事。東野圭吾擅長將一段段散落如珠的故事悄悄串聯起來,毫無瑕疵。書中的五段故事迴環往復,形成了一段邏輯的閉環,精妙非常,人物關係讓讀者覺得「人與人的一切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冥冥中有那麼一些藕斷絲連的線,讓他們彼此獨立又相連。
  •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猶見新山渾一色,忽逢好景漫三更。隔窗自賞心中喜,已忘躬身續夢情。彩虹空野聚,銀瀑見奇觀。       攬日騰空懸晉陝,至今相與人間。千秋不負水雲天。欲歌千萬裡,方飲九州關。淺談古詩作品中變格的運用   作者:王德金(大連)絕句作者:杜甫(唐)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