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柒月(爸媽進化論主筆)
《演員請就位》中辣目洋子爆紅了,她用演技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還被嚴苛的爾東升導演誇讚有機會成為影后。
辣目洋子從小喜歡表演,夢想有天能成為演員。高中時:還鄭重的在本上寫下想成為A類影后的願望。
大學開始涉足短視頻,她為了拍攝效果,不僅深入農村,還被淋了一星期雨。
辣目洋子說:自己與他人起點不同,努力就好了,一點點往前走,不追求飛躍。
隨著短視頻的火爆,她也被更多人所熟知。順利的完成了,從搞笑博主到演員的轉型。
內驅力指的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一種內部喚醒狀態或緊張狀態,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
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發自內心地想學習。
愛爾蘭詩人葉芝說過: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每個孩子都有想學習,讓自己不斷變好的欲望,關鍵是家長不要強行給孩子腦中灌輸自己的思想,而是要點燃孩子心中那把想要進取的火焰。
家長為了孩子學習,想各種辦法。但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為自己而學,對自己負責。
優秀的孩子,都有讓自己不斷前行的內驅力。
梅拾瓔說: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產生持久的動力,更是卓越人生的開始。
當孩子真正熱愛某事時,就會全身心投入,自然能取得好成績。
內驅力很強的孩子,家長不僅能省時省力,孩子也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發自內心熱愛的東西,孩子不會輕易放棄,還會用實際行動讓它落地開花。
「足球狀元」張文政就是如此,今年7月,足球特長生張文政以530分的高考成績,「踢」北大。
張文政從小有個足球夢,想當一名職業球員。
上小學時,就經常在院子裡踢球,一踢就是一天。初二時,每天上午訓練,下午學習,周末參加各種足球比賽。
每年冬天還會去北海沙灘上進行體能和力量訓練。訓練過程真的很苦,想哭的心都有了,但也沒想過放棄足球。
如今的他不僅獲得了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書,還參加了國際賽事。
喜歡踢球擁有超強自驅力的張文政,不僅成為了國家運動員,還參加了專業的比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被喚醒內驅力的孩子,不用外界推動,願意主動自發地去追求卓越。
兒童心理學表示:當孩子在內心深處覺得對他們有幫助,或感到快樂,就能堅持不懈地去完成任務,即使中途遇到困難,也不會輕易放棄。
孩子從內心認可時,就會堅持下去。
內驅力強的孩子,會為他喜歡的事努力,遇到困難時,也不會輕易放棄。
內驅力越強,孩子越優秀。
《銀河補習班》中的馬皓文對兒子說: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是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話,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有內驅力的孩子會讓夢想落地開花。而沒有內驅力的孩子,夢想只是空談。
夢想固然重要,內驅力才是實現夢想的核心。
考拉小巫上大學時,英語老師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的大學奮鬥史,讀研時到北大學習的經歷,還有她的出國夢。
老師激動地說:人生是要奮鬥,人生因奮鬥才有意義,沒有奮鬥的人生就像行屍走肉,一下敲醒了她。
下課後,她連忙追出去,請教老師到底該怎麼奮鬥。
老師建議她先學好專業知識。於是她每天列計劃,堅持學習英語。
期中考試時,因為考拉小巫已經把課本自學了一遍,上課又聽老師講了一遍,竟然考了全班第一。
初高中時,想要在排名表上找到她的名字,一般都是從中間往後看。可現在,居然排在第一。
她開心極了,從此對英語的熱情一發不可收拾,而她的名字也開始頻繁出現在大大小小考試排名表的第一名,還成功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研究生。
考拉小巫明確自己目標後,通過努力不僅取得了優異成績,還點燃了她的學習熱情,從一名差生一躍成了優等生。
2020年的最新調查,哈佛新生超過78%的人學習都來自於自我期望,而非來自家長,老師或其他方面的壓力。
他們將關注點落在自身,才更容易成為學霸。
內驅力強的孩子比起外界的獎勵和要求,更重視自身的成長,願意主動學習。
夢想的實現,需要內驅力為根基。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lt 》書中寫到:家長需要迎合孩子們的內在驅動力,這樣孩子會更容易」覺得「自己學習能力強,從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每個孩子都有內驅力,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引導,放大孩子身上的內驅力。
父母學會如何引導孩子設定目標,同時給予積極反饋,就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內驅力。
1、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他就會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四川三年級小女孩給鍾南山寫信說:他是英雄,是全國14億人口的保護神,自己將來也要成為一名醫生,為生病的人解除痛苦。
《來自傳承》中寫到:人有模仿比自己社會地位高的天性。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給孩子讀一些名人傳記,讓他們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有了想要成為的人,自然願意主動學習,從內心激發出自己的內驅力。
重視榜樣的力量,對孩子的學習很重要。
2、引導孩子設定目標
其實聰明的家長,都會增加孩子的參與感。讓孩子感受到被重視,有主動權,孩子就願意去做。
胡可在節目中說,安吉沒事打開鋼琴彈一下,胡可就試探問他,想不想學。安吉同意後,她就請老師一周教一節課。
媽媽就問安吉每天想練多久,他說20到30分鐘,現在都能自覺練琴。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共同的目標,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把學習的責任交給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標,要學什麼,學多久。讓孩子參與其中,他們就更願意行動。
孩子感受到重視,就能調動積極性,增加他的內驅力。
3、積極反饋,肯定他的能力
對於沒有內驅力,不願行動的孩子,家長最需要做的,是肯定孩子的努力,將孩子往你期許的方向引導。
《墊底辣妹》中沙耶加摸底考試時,沒有一道題答對,坪田老師對她說:雖然全部答錯了,但所有解答欄都填滿了。
坪田讓她把目標定為日本最優秀的慶應大學,還對別人說:她是有無限可能性的優秀女生,會考上慶應的。
她聽到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自己一定能考上慶應。最終她拿到了慶應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孩子做完一件事時,家長給予及時的反饋,就會讓孩子信心大增,將來會做的更好。
心理學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是,人們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有怎麼樣的成就。
家長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到自己期待的樣子,不斷給予鼓勵,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成為你所期待的模樣。
《培養孩子的自驅力》中說:每個孩子都渴望進步,渴望學習出類拔萃,因為這樣可以在學校小社會裡,贏得老師和同學的尊重。
只有當孩子感受到進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時,才會更願意行動。
養育孩子就像蓋房子,父母是孩子的工程師,父母給予孩子怎樣的材料,孩子才能築成怎樣的房子。
父母的終極使命是養出有內驅力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也正是因為擁有了內驅力,他們在未來道路上才能不斷打怪升級。
當孩子不斷長大,身為父母的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替孩子解決問題。而是幫助孩子擁有內驅力,實現人生目標。
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輛汽車,父母就是為裝上馬達的人,內驅力就是孩子前進的馬達。
願每個孩子有夢想,不斷努力,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這也是能讓家庭幸福的根基啊。
作者簡介:柒月,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希望理性看世界的菇涼,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