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關注,文章編號 0 7 7
本文只討論原著,非軟硬廣告,請放心品嘗
© Ryan McGuire
文 / 姬 霄
· · ·
前段時間因為誅仙拍成了電視劇,這本小說又重新回歸到了飯桌上,成了朋友間聊天的談資。校園時代,我也曾為了讀這本書徹夜不眠,為張小凡和陸雪琪、碧瑤之間的愛恨交織所感動,亦為書中所提到的正邪難分,仙魔難斷而感慨。時過境遷,再次翻開這本書時,我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始終遺忘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林驚羽。
林驚羽其人,與張小凡是草廟村的髮小,一個普通農家長大的少年,在草廟村被血洗後,與之一同被收入青雲山門下。與張小凡不同的是,林驚羽自幼就天資過人,俊才外現,被青雲山諸多首座視為良材美玉,搶著收他為徒。短短三年,當張小凡還在大竹峰砍竹子的時候,林驚羽已經手握九天神兵斬龍劍,修為在太極玄清道四層以上,被蒼松道人認作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可與青葉祖師相提並論。
這樣一個天縱之才,根正苗紅的誅仙男二號,每回出場都伴隨著前輩同門們的高贊背書,有著傾盡天下的驚豔氣勢。本以為他跟主角張小凡就算不是絕世雙雄,如櫻木和流川,也是命運安排的宿敵,如鳴人和佐助。豈料幾個回合下來,見面不過幾次,轉瞬就被張小凡後來居上,中間還隔著陸雪琪、齊昊、蕭逸才等一大票好手,再後來直接被甩到了替補席上,令讀者不禁為之扼腕。
林驚羽是怎樣一步步輸給張小凡的,這個論題在網上一搜無數。有人說張小凡有主角光環,林驚羽只能靠邊站;也有人說張小凡雖然資質差,但奈何幸運值爆了表;還有人說張小凡經歷了林驚羽不曾經歷的苦難,在種種磨礪中的成長,自然強過在埋頭青雲山苦修的林驚羽。誠然,這些原由每一個細說下來都不下千言,但真正的原因,我認為只有兩個。
一是對預期值的管理。
在誅仙的開篇,無數人都曾在明裡暗裡比較過林驚羽和張小凡這對草廟遺孤,難兄難弟——前者是奇才,後者是普通人,這個設定也耳濡目染了讀者。但認真想想,林驚羽其實背了一個很大的鍋。
大師兄齊昊曾轉述蒼松道人的話,說林驚羽之才堪比青葉祖師,但細細想來,這也許只是蒼松對徒兒的過譽之辭。且不說小竹峰的天才少女陸雪琪,年齡比林驚羽小,成就比林驚羽高,光是長門的蕭逸才,門內的大弟子齊昊,雖然年長一些,但論資質恐怕也不遜於林驚羽。蒼松道人單單拿林驚羽跟青葉祖師的驚豔絕倫相提並論,難道陸雪琪比青葉祖師更強嗎?
這樣一看,林驚羽真的是天縱之才嗎?未必。也許,他的資質是遠遠高於常人,但並沒有到達普通人不可逾越的境界。真正的天縱之才,能迅速尋找到自己法寶的優勢所在,如陸雪琪,入門短短幾年就修煉成了神劍御雷真訣。反觀林驚羽,他雖手持九天神兵斬龍劍,但從未悟出屬於自己的絕招,在獲得萬劍一指導之前,他連斬鬼神真訣的邊都沒碰到,顯然,他在修行上並沒有獨特的創造力,只是一味的在基本功上努力,要說他是個勤奮的學霸,可以,說他是天才,就是過譽了。
戴著這頂過譽的帽子,林驚羽的壓力可以說比任何人都大。他自小是眼高於頂的性格,兒時在草廟村跟張小凡打鬧時,只為了一句服不服,就險些掐死小夥伴。可見他的自尊心不容別人忽略他,蔑視他。
想要不輸於人,必須不斷的前行,也正因此,林驚羽比任何人都要更加努力,這就是他選擇的道路。然而這樣的努力在讀者眼中,全然比不上張小凡的努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就好像兩人同樣滿分完成了100道題,大家會認為以林驚羽的資質,這點題目不算什麼,分分鐘的事,但對張小凡而言,卻是天大的考驗。
所謂預期值管理,就是我們對張小凡的笨拙能夠表示充分理解,卻對林驚羽的表現總是大跌眼鏡,假設他倆打上一架,這一戰哪怕是張小凡敗了,林驚羽勝了,讀者也會傾向於張小凡。輸得再慘,張小凡也有理由,畢竟資質不高,畢竟全靠自己摸索,沒有高人指點,但勝得再巧,林驚羽也是勝之不武,你一個天才跟人家普通人打架還旗鼓相當,還不能秒殺,你算啥天才。
輸了叫丟人現眼,贏了叫勝之不武,林驚羽冤不冤。他從來沒開口承認過自己是天才,不管是在張小凡面前,還是在道玄和萬劍一面前,他始終都表現的有禮貌,知進退,謙遜有加,但這些統統被無處不在的讚美所捧殺。
換言之,林驚羽不是輸給了張小凡,而是全世界非要把他倆設定成天才和白痴,然後綁在一起比出個高地。這就好像你在超市裡買菜刀,只有兩種,前者帶鑽帶星八百八,後者樸實無華一百八,你比較了一下,發現前者雖然華麗,真用起來也沒比後者鋒利許多。於是心想一把菜刀賣八百八真是坑人,一百八的看起來就可愛許多。
所以說,過高的預期值害人不淺。
二是逆境商的差異。
在誅仙裡,林驚羽儘管表現平平,但他的努力卻和張小凡不相上下,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之間的距離卻越拉越遠,這又是為何呢?這就要說到逆境商。
所謂逆境商,從字面上看就是一個人面對逆境的能力,英文是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當面對逆境或挫折時,AQ高的人的表現是不退縮,把逆境當作激勵自己前進的推動力,並發揮最大潛能,克服困難,獲得成功;AQ低的人則在困難面前呈迴避狀態,沮喪或遷怒別人,容易敗下陣來。
張小凡的智商情商均弱於林驚羽,這點在兩人初上青雲山時就已經展露無遺,面對道玄和眾多首座,林驚羽的表現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而張小凡只知道磕頭,將道玄叫做神仙爺爺。
但面對逆境時,張小凡和林驚羽卻有著驚人的反差。林驚羽初次出龍首峰,為了張小凡跟田不易對掐,在見識到田不易的實力之後,他驚得臉色蒼白,話也說不出一句,被齊昊一拉轉身就走。在魔教四派大戰青雲山時,林驚羽被周隱等人截殺,以一敵三,只知防守,不敢放手一搏,最後要不是被萬劍一所救,恐怕已經命喪祖師祠堂。
面對強敵,林驚羽的第一反應不是奮起反擊,而是迴避,且戰且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是情商高,但也是逆境商低的表現。
反觀張小凡,無論是七脈會武時面對的眾位師兄,還是對戰絕世天才陸雪琪,他的表現永遠是各種不服,猶如一條倔強的野狗,拼著最後一口力氣也要咬下對方一塊肉。在滴血洞中,張小凡身負重傷,高燒不退,卻仍舊不放棄對生的渴望,放下正邪門戶之見,與碧瑤相互扶持,直到找到出口。
試想遭遇此險的是林驚羽,他會怎麼做呢?大概只會拿著斬龍劍跟碧瑤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然後在絕望中等死吧。
同樣背負著全家被屠的血海深仇,張小凡對整件禍事的真相永遠耿耿於懷,看到倖存的王二叔,不管不顧的衝上前追問,而林驚羽呢,他眼角有淚,悽然道:「沒用的,他已經瘋了。」這同樣也是一種迴避的態度,因為知道悲痛已無法挽回,索性任它隨風逝去。他不會像張小凡一樣追問,更不會像張小凡一樣無時無刻都想著尋找線索去報仇。
張小凡的確是自卑的,但這種自卑只在孤身一人時流露,絕不示於人前。他也的確遭遇了遠多於常人的譏諷嘲弄,只是這些譏諷無不成為他更進一步的動力。這點,不僅林驚羽做不到,很多人都做不到。
正是以上兩點,讓林驚羽永遠步於小凡之後,縱他天資聰穎,也難封人之口,也正因他情商超人,故只會做出最具性價比的對策,或轉或避,扭曲心意,而非一追到底,誓不罷休。哪怕是面對墮入魔道的張小凡,他雖然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將他帶回青雲山,可是人在面前,他卻又不知所措,欲語還休。
· · ·
第一次看誅仙時,人人都想做張小凡,幻想自己是那個逆襲的屌絲,機遇無數又處處絕境逢生,性格木訥笨拙卻又能輕易討到兩大女主的青睞。但事實上呢?張小凡根本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屌絲好吧。
撇開主角光環不談,他性格堅毅外放,總能將自卑化為勇氣,在逆境中也帶著一股子偏向虎山行的倔強,同時,生來卑微的他又多愁善感,能體會到每一個個體的喜怒哀樂。鬼王曾說,張小凡是努力的天才,我認為並不準確,張小凡能獲得後來的成就,絕不止因為努力,他的敏感、倔強,都在不同程度上為他加分,成為了他的光環。
可是林驚羽呢?除了剛上山時他的表現可圈可點之外。他的情商智商,最終變成他故步自封的柵欄,遇事先三思後三省,讓他在第一時間喪失了對戰鬥的欲望。而長期待在門派內,逐漸產生對這個群體的歸屬感,既導致他凡事要顧全大局,又會滋生一種依賴心裡,喪失了獨立人格,這也是他在後期泯然於眾位好手,跟著蕭逸才、法相四處打醬油的原因。
然而,林驚羽真的就那麼不堪嗎?絕對不是。
如果說張小凡是小說中才會存在的人物,那麼林驚羽則是我們在現實中經常遇見的一類人,他們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永遠成績優秀,笑傲街巷,一邊在遊戲機廳裡叱吒風雲,一邊又能輕輕鬆鬆拿滿分。他們比你懂事,比你成熟,光輝事跡一大把,令你經常在父母面前抬不起頭。
你總是在想,遲早有一天,你會出人頭地,比他們混得更好。於是你格外關注他們的人生,當他們考上了公務員,你嘲笑他們迂腐僵化,當他們為夢想遠走他鄉,你揣測他們壓力無窮。再見到他們時,他們攜妻帶子,體型已非當年,你又認定他們內心愁苦,不然怎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你從未想過,他們已然成了一道風景,而你依舊是個無所事事的旁觀者。
張小凡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們「幹掉別人家的孩子」的幻想——天資聰穎的林驚羽結局並不如意,而平庸如你我的張小凡卻過上了神仙般的幸福生活。但事實上,你何止不如張小凡,也許你連林驚羽的尾巴都沒追上。
寫到這裡,我也沒想到這麼多年後,我會因為一個林驚羽,重新讀一遍上百萬字的誅仙,寫下幾千字的文章。那個被所有同門稱道的天縱之才,沒有家人,也似乎沒有什麼朋友(他將張小凡當兄弟,卻很少收到來自小凡的心意,就連在幻月洞府裡,林驚羽誤以為張小凡殺了萬劍一,要和他一刀兩斷時,張小凡盯著那道劍痕,想到的人卻是陸雪琪),甚至,他根本算不上什麼天才,充其量只是個比平常人聰明些許的可憐人。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更嚮往張小凡一點,渴望歷練,渴望驚喜,渴望緣分,但時至今日,林驚羽卻忽然變成了一種人生常態,他在龍首峰獨自一人,一遍遍地修煉著太極玄清道,參不透斬鬼神,追不回好兄弟,救不了恩師,辨不清仙魔。
而時光,卻一點點沉默地溜走了。
- e n d -
從 來 只 會 大 冒 險 ,沒 有 講 過 真 心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