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都愛買包包,換新起來是個無底洞,但皮包的款式、舒心程度是和你的錢包付出成正比的,一旦和「手工」「設計」「定製」沾邊,價碼成倍猛翻。不能怪商家不體恤女人,只能怪你自己的品位太好。不知何時,忽然冒出一群有追求的包包愛好者,他們下定決心要自給自足:為什麼自己不能親手來製作一個皮包呢?成就感爆棚啊。
做個大方的錢夾子鑰匙包送男友,縫只夏日手提包逛街賺回頭率,接單做私人定製開家網店……面對手工皮具製作,網友們的夢想千姿百態,哪怕還沒翻開兩本教程,大家首先樂觀、篤定地明確一條:這個領域未來可期!
豆瓣、知乎的「手工皮具DIY」同道圈子不少,瀏覽一遍帖子,你會發現言論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沒玩過的「小白」,通常到處發帖問哪裡可以報名學,自己甘當一枚小學徒拜在門下,憂心忡忡地詢問究竟難不難學,教程該不該讀,工具得買什麼規格的;還有一種是默默曬成就的「大神」,長長一篇圖文並茂的成果展覽或教學貼。並且,裡頭一般不言「大情懷」。
知乎上一個辦過皮具製作班的網友LINCATYET說,不少女孩子都表達強烈意願要學做皮具,「真真正正能夠獨立完成一個成品錢包或者卡套的人,往往是那群做多話少的人……just do it,這個是真理。」
混跡手工皮具製作的「大神」網友都會告訴你,這是一個很大很深的「坑」。
也許故事的開頭你僅想做一個小卡套或流蘇,於是淘寶了一點簡易工具和一小塊皮子,輕輕巧巧鋪在桌面上,不佔地方,不費時間。當第一件成果新鮮出爐,小小愉悅、滿足之餘,你不禁想繼續開拓疆土,向著商店裡那些不可一世的驕傲包包進軍。
接下來,等待你的就是一點點榨乾的空閒時間和房間,一張張「燒盡」的人民幣。日漸熟練地做版型、磨刀、開料、粘合、縫線、封邊、打磨、修飾……隨之俱增的是愈發繁複、高級的皮料和工具。
知乎上有人提問:「製作手工皮具需要天賦嗎?」資深皮友Libby 沒直接回答,而是端上一長串「全程高能」的圖文帖。剛「入坑」時,她也就看看書,泡泡論壇,半張餐桌就能工作;而現在呢?工具和材料一個房間都堆不下了,為此在新家中「霸佔」了一間房專門做皮具,堆著層層疊疊的五彩皮料、化料、輔料、工具。Libby寫道,在上廁所、排隊、躺床上睡不著等等大部分瑣碎而頭腦放空的場合裡,她都願意用來腦補皮具版型。「我在生活中是一個比較馬虎的人,但在打版時會事先把具體每一針的位置這樣的細節考慮周全,可見對一件事的熱愛可以幫助你把潛能發揮得很充分。」
手藝日益精湛,如今Libby開起了淘寶店。必然是有點天賦的存在,但起跑線上她就贏了你:她並沒有把愛好扼殺在垃圾桶中。
除了像這種興趣起家的皮友,還有一些初學者顯然目的更鮮明,衝著賣手工包盈利而去。豆瓣上有個手工皮具小組,簡介語頗為上進:「這是一個追求速度的時代,但是在大機械壟斷的時代,我們依舊堅守著,一筆一划地設計樣稿,一錘一斬地打孔,一針一線地縫合。這不是一種倒退,而是一種堅守,一種執著,一種渴求,一種信念。」在致敬匠人精神的口號下,聚攏了上千人。小組存在了兩三年時間,原先誠意曬學習作品的居多,但如今小組不免變味,為自家商品的叫賣聲迭起,偶爾還看到有些皮友,一做出個普通水準的小包就各種求關注求分享,無人回應便怨天尤人。遇上一句鼓勵便立馬提出:幫我重磅推薦一下吧!快去我的網店吧!這種情形讓人直犯尷尬症,手藝好自然不缺掌聲,何必如此功利性地捆綁他人呢?更何況你並不夠優秀。苦熬多少光陰,自然有多少好聽好看的回報。
有句話很流行:「當全程見識到一名手工皮革設計師製作一個皮包,你不會再想和他討價還價。」言下之意,實際的製作皮具過程是何等艱辛,豈是一日千裡的功力。一皮一刀,一針一線,一釘一鉚。愛包包容易,做漂亮包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