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帶你去西遊之五:「難得糊塗」十笏園
第一次進《西遊記》劇組拍戲,是在故鄉山東。
1983年國慶節剛過,我結束了在北京西山玉泉寺的學習,趕到了山東濰坊,正式加入《西遊記》劇組。和我一起前往的還有著名作曲家許鏡清。許老師雖然之前為西遊記寫了部分曲子,但是直到這一集才算正式加入劇組。
也正是這個時候,「白龍馬」由劇務李成儒從錫林郭勒一路運送過來。劇組原來沒有白馬,最先是由一匹黑馬刷上白漆扮演,後來從北京軍區騎兵團借來了白馬,但屁股上兩個大字「八一」甚難去除。楊潔導演堅持不懈地給中央電視臺領導打報告,十數次後才獲批,終於有了專項資金,慕名前往內蒙古大草原尋得良駒。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了拍攝西遊記,白龍馬被除去軍籍,並且以800元人民幣買斷終生。剛剛加入劇組的時候,白龍馬才只有4歲,拍攝的5年過程中,他一直都跟隨劇組東奔西跑,直到西遊記拍攝完畢之後,與服裝道具被送往了無錫拍攝地。
至此,師徒五人終於在風箏之都——濰坊聚齊。
剛進劇組我就遇到了「原配」
魏慧麗飾演的高翠蘭高小姐
電影《精變》劇照
與魏慧麗一起出席活動
剛進劇組時,我還比較瘦,離導演心目中唐僧豐滿、高貴的氣質尚有差距,再加上初來乍到,我暗暗告訴自己,拍攝之餘一定要利用一切閒暇時間,深研劇本和原著,吃透人物性格和關係。後來楊潔導演回憶說,徐少華在那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內向靦腆的大小夥子,整天就知道悶在宿舍裡看書。不過隨著拍攝深入,他們師徒四人慢慢找到了默契,演技也日趨成熟起來。
進組後的第一集戲,我就碰到了老熟人魏慧麗。在第一部大陸與香港合作拍攝的電影《精變》中,我倆分飾男女主角,所以是老相識了。《精變》是1980年—1983年中國新聞社與香港華文影片公司合拍的,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小翠」故事,講述了狐仙小翠因書生救命,十年後嫁給傻子王元豐,報恩救主的故事。後來不少人常常開玩笑:徐少華,魏慧麗才是你的原配夫人啊。對此,我和魏慧麗均一笑置之。
魏慧麗當時是山東省京劇院的當家花旦,非常有名氣。她9歲從藝,10歲登臺,11歲在京劇《奇襲白虎團》飾演小順姬,敬愛的周總理親臨觀看演出後,親切地摸著魏慧麗的腦袋說:「小順姬長大了」。那時的魏慧麗是八大現代戲中最小的演員。之後,魏慧麗還在山東版《水滸》裡飾演閻婆惜,《三國演義》裡出演張繡嬸娘鄒氏,再加上《西遊記》高小姐,差點完成四大名著大滿貫。
在《西遊記》「計收豬八戒」這一集中,最後一場戲是豬八戒被孫悟空降伏,高小姐感謝唐僧救命之恩。當時在拍這個鏡頭時,魏慧麗用那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說,「多謝聖僧救命之恩。」周圍的人哄堂大笑,楊潔導演也笑著說,「你看徐少華的眼神可不對啊,這不是在拍《精變》,你們不是在演夫妻」。後來,魏慧麗在表演時索性不再看我,低眉垂目,以禮相敬,大家小姐那保守、羞澀的感覺立馬就出來了。
誕生經典音樂「豬八戒背媳婦」
豬八戒背媳婦一節在青島嶗山拍攝
原著中並沒有「豬八戒背媳婦」的經典故事。不過為了劇情的需要,導演通過中國戲曲、皮影戲等流傳下來的經典段子,增加了這一橋段。
不過,魏慧麗這個媳婦可不太好背。一般來說,正常的背法是高小姐趴在豬八戒的背上,豬八戒兩隻胳膊從後面抱住她的兩條腿。但飾演高小姐的魏慧麗覺得這個姿勢不美,又顯得太老實,畢竟背的是孫悟空變成的高小姐。最後還是決定採用跪背的方式。跪在背上,難度更大,不貼身。山路又崎嶇坎坷不好走,馬德華挺著個大肚子,背著媳婦著實累壞了。
《計收豬八戒》這一集是央視版西遊記走出國門進入海外的第一集。1985年,楊潔導演參加日本東京電視節,帶上的就是這一集。當時在電影節上播放後,受到高度好評,他們不相信這麼精彩的電視劇竟然只用了一臺攝影機就完成了,但也正是這一集成為出國的首秀,也讓國外知道了這部偉大的電視劇!
也正是在這一集中,誕生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音樂《豬八戒背媳婦》。許鏡清老師作曲的這首音樂,曾被無數人當作手機鈴聲,也曾經在《西遊記》中做過許多故事的背景音樂,在那個年代能創作出如此經久不衰的經典音樂,實在是彌足珍貴。許鏡清老師也是那個時代使用電子音樂的內地第一人,當然這也離開不楊潔老師的充分信任與支持!
演員們自力更生設計出來的九齒釘耙~~~
還有,深受很多小朋友喜愛的豬八戒的九齒釘耙,也是在這一集中設計出來的,設計者是扮演高才的項漢與扮演二郎神的演員林志謙。項漢是湖南湘劇院演員,在《西遊記》劇組不僅客串了很多角色,如順風耳、伽葉菩薩、九頭獅等,還兼任劇組的武打設計,可以說是多才多藝。
另外,搶親的地保其貌不揚個頭不高,但扮演者卻是戲曲舞臺上的一位大腕:張寄蝶。張寄蝶是我國著名丑角,同時還是書法家,可以雙手書寫。他最擅長的是武大郎,矮子功無人能出其右,曾八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在《西遊記》中,張寄蝶還曾出演老虎精和御馬監小吏。
魯東明珠十笏園
豬八戒搶媳婦故事就是在春雨樓拍攝而成
十笏園盡顯蘇州園林的風貌
西遊記《計收豬八戒》主要取景地有三個,一個是濰坊,一個是青島嶗山,還有一個是杭州靈隱寺。
高老莊的外景(大門)拍攝地在濰坊青州著名的範公亭;高老莊的內景則是濰坊另一個著名景點十笏園。豬八戒背媳婦一段是在青島嶗山拍的,而豬八戒的雲棧洞拍攝地則是浙江杭州靈隱寺的通天洞(龍泓洞)。
作為《計收豬八戒》高老莊的主要取景地,十笏園可是大有來頭。它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鄭板橋在濰縣做縣長的時候就居住在十笏園,有很多的典故就打上十笏園的烙印。現今還藏有鄭板橋的手跡及碑刻「難得糊塗」的遺墨。當年康有為在此居住,寫下《十笏園留題》:「峻岭寒松蔭薜籮,芳池水石立紅荷。我來山下凡三宿,畢至群賢主客多」。
因十笏園佔地不大,時人喻之為「十個笏板」,「十笏」一詞,來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書的《感通篇》中說,印度吠舍哩國有維摩居士故宅基,唐顯慶中王玄策出使西域,過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後人即以「十笏」來形容小面積的建築物。清末狀元曹鴻勳題名「十笏園」。
十笏園雖小,卻盡顯蘇州園林的風貌,被稱為「魯東明珠」。「到此無不忘憂客,入園既是畫中人」,入門來,但見花草樹木濃鬱蒼翠,池水碧波假山怪石相映成趣,亭臺樓榭雕梁畫棟,簷角勾心鬥角,巧奪天工。曲徑通幽,別有天地,其制雖小,然莫不深得江南水上園林之精髓;穿行其間,真有人在畫中遊的切膚感受。
古樹巍巍範公亭
範公亭正門
在這裡,李清照寫下了「昨夜雨疏風皺……
「計收豬八戒」一集的外景,拍攝地則是位於國家一級博物館濰坊青州博物館旁的範公亭公園。公園是為紀念一代名相範仲淹而建,始建於北宋。範仲淹筆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成為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追求的至高境界。園內的順河樓旁還有「千古第一女詞人」李清照的紀念祠。
範公亭公園位於青州城西門外一塊300餘畝大的小盆地裡,包括範公亭、洋溪湖、永濟橋墩和滿心亭等景致,這裡地勢低洼,綠樹成蔭,南陽河穿流其間。這裡雖與城裡只有一牆之隔,但由於地處盆地之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嚴冬不結冰,盛夏無酷暑,園內樓臺參差,湖水瀲灩,花木隱翳,溪流蜿蜒,古木交叉,竹柳翩翩,曲徑通幽,得趣天然。有範公亭、順河樓、李清照紀念館、洋溪湖等景點。在範公亭公園的東南隅有「三賢祠」,奉祀著宋代知青州的三位知州:富弼、範仲淹和歐陽修。範公亭院內有數棵唐楸、宋槐,雖說已活了千年之久,但仍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院門南側,植翠竹千竿,使這一組古老的建築越發顯得清靜幽雅,生機勃勃。古樹下,翠竹旁,聳立著一塊塊石碑,或為歷代名人緬懷先賢的題刻。
出範公亭大門北去,穿綠蔭過小橋約百米就到了李清照故居。我國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金石學家趙明誠,住在青州的14年中,收集了大量珍貴書籍、字畫、金石之物,寫出了著名的《金石錄》30卷和許多流芳百世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