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的稱霸之路:陰謀詭計引誘楚軍上鉤

2021-01-18 施州阿峰

晉文公重耳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就開始了稱霸中原的計劃,如今天下氣勢正盛的是南方的楚國,晉文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必須得先打敗楚國。

公元前632年的一月,晉軍大規模渡過黃河開始了擊敗楚軍的計劃,晉軍渡過黃河後先是攻擊了楚國的附屬國衛國,兩月後又相繼攻克了楚國的另外一個附屬國曹國。

晉文公以為把曹、衛攻克後,楚國必然會北上救援曹、衛兩國,但是楚國並沒有為了曹、衛兩國而發兵北上與晉國作戰。

楚國的主力軍隊還在忙著圍攻宋國的首都,宋國被楚軍圍困後接連向晉國派遣了兩次使者求援。

晉文公收到宋國的求救後開始犯難了,晉國如若前往救援宋國的話,晉軍引誘楚軍到曹、衛展開決戰的戰略意圖就破產了。

但是不去救援宋國的話,萬一宋國被攻克,到時候宋國倒向楚國對晉國稱霸中原的計劃又不利,況且晉文公當年流亡的時候,受到過宋襄公的禮遇,假如現在不救援宋國好像也對不起宋襄公當年的恩情。

假如南下主動向楚國發動攻擊的話,晉文公又違背了自己當年在楚國對楚成王的承諾,並且長途奔襲對晉軍的後勤補給也不利。

就在晉文公犯愁的時候,晉國的統兵元帥先軫向晉文公獻上了一計,先軫建議晉文公讓宋國派遣使者先去賄賂齊、秦兩國,讓齊國和秦國出面讓楚國停止對宋國的戰爭,然後再把曹、衛的土地全部贈送給宋國。

這樣一來宋國就會更加堅定的抵抗楚軍了,而楚軍看到自己盟友的地盤都落入了宋國的手中,更加的不會放過宋國了,而齊國和秦國此時從中斡旋也肯定不會成功的,假如楚國不給齊國和秦國的面子,晉國正好可以趁機拉攏齊、秦兩國,到時候晉國能得到齊國和秦國的支持,就不必擔心與楚軍的決戰了。

宋國聽從晉文公的安排後,楚國果然中計,宋國向齊國和秦國派遣使者後,齊國和秦國都勸楚國不要再對宋國發動進攻了,楚國認為自己完全有實力拿下宋國,對齊國和秦國的勸導不予理會。

齊國和秦國被楚國惹惱後,晉國趁機與秦國和齊國展開了結盟,齊、秦兩國與晉國結盟後共同宣布要對楚作戰。

楚成王見情況不妙,於是下令圍攻宋都的楚軍趕緊撤退,但是在前線指揮的楚軍統帥子玉卻不願意撤兵,他不僅不撤兵,還要求楚成王給自己增兵,子玉覺得曹、衛兩國歸附了宋國,這是對楚國莫大的恥辱,子玉決意要與晉國決一死戰。

楚成王本來就猶豫不決,他看到子玉這麼大的決心,所以也抱著僥倖的心理同意了給子玉增兵與晉軍展開決戰。

楚軍增援到後,立即向晉軍發起了進攻,晉文公親自領軍迎戰,楚軍還沒有發動衝鋒,晉軍就主動後撤了,楚軍統帥子玉認為晉軍不敢與其交戰,便下令猛追。

他不知道晉軍後撤是晉文公為了兌現自己當年對楚成王的諾言,當年晉文公流亡楚國的時候,曾在楚國承諾過,若日後自己與楚軍交戰,晉軍必定後撤三舍。

在晉軍後撤三舍後便對追上來的楚軍展開了反擊,晉軍與楚軍對峙的時候,齊國和秦國的軍隊還有宋成公的軍隊也圍了上來,面對四國聯軍,楚軍很快就敗下了陣來。

楚軍大後敗,楚軍統帥子玉選擇了自殺謝罪,而晉文公也如願以償的從此做起了中原的霸主。 #歷史#

相關焦點

  • 龍凱鋒:城濮之戰,晉文公如何善用謀略打敗楚國而稱霸?
    在春秋戰國時期,往往是這些流亡的公子後來登基之後,都非常強勢,稱霸稱王的多。        晉文公即位之後,就開始謀求稱霸中原,而中原的對手是楚國,楚國在晉文公流亡期間,有恩於重耳。但是,晉文公深知,要想稱霸中原,必須與楚國決戰,從而奠定中原霸業基礎。因為楚成王有恩於晉文公,所以晉國不能主動進攻楚國,這就需要等待機遇。
  • 晉文公一生,恩怨分明,大丈夫生當如此!(下)
    上回說到,晉文公伐衛破曹,為之前受的侮辱大大出了一口氣。可是伐衛破曹,目的是為了引楚國來戰,可是楚國不上鉤,誓要滅了宋國。於是宋國再次派使者攜珍寶向晉國求救。晉文公知道,要想稱霸天下,早晚和楚國必有一戰,但是一個晉國對楚國和他的屬國,勝算不大,要想絕對勝利,就得聯合齊國和秦國。
  • 春秋圖霸:晉文公的貴人,稱霸的推手
    話說這個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早年,當重耳的母親狐姬從大戎嫁入晉國的時候,狐姬的父親狐突拖家帶口也都來到了晉國。當狐姬生下重耳以後,狐突便讓自己的兩個兒子狐毛和狐偃侍奉重耳,負責教導重耳。所以按輩分來說,狐偃是晉文公的老舅,並不是唱野狼disco的那個老舅!
  • 晉文公稱霸標誌著春秋時代「禮崩樂壞」的開端
    晉人聽聞重耳復國的消息,便殺掉懷公,迎立重耳,是謂晉文公。其時,文公已經六十二歲了。晉文公在外周遊列國19年,政治經驗十分豐富,追隨他的文臣武將又都富有才能,這都為晉國霸業的成就提供了先決條件。晉文公繼位時,正值宋襄公圖霸失敗,楚國積極北上,北方的狄人不斷南下,中原各國又受到嚴重威脅,急切需要新的霸主出現來凝聚各國力量與戎狄作鬥爭。
  • 晉文公稱霸的最大推手,原本和管仲齊名,現在卻鮮為人知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但是,不管哪一種說法,齊桓公和晉文公,幾乎都是必不可少的選項。對於齊桓公來說,被後人稱之為春秋五霸之首。在春秋時期,齊桓公之所以能第一個稱霸,不僅是因為齊國整體實力的強大,也離不開管仲這位千古名相的輔佐。而在齊桓公之後,晉文公之所以能接替春秋霸主的寶座,也離不開賢臣的輔佐。其中,就郭偃來說,可以稱之為晉文公稱霸的最大推手。
  • 晉文公十九年的流亡之路,有世態炎涼,也有紅顏相伴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 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晉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
  • 重耳稱霸——城濮之戰
    子玉聽了這個消息之後非常生氣,就帶兵進逼晉師了,晉文公一看楚軍進擊了,便叫晉師向後退卻。為此,一些將領還很不滿,說以國君而躲避臣下,這是恥辱;而且楚軍已經疲勞不堪,為什麼退走?這時候狐偃說:「出兵作戰,有理就氣壯,無理就氣衰,哪裡在於在外邊時間的長短呢?如果沒有楚國的恩惠,我們到不了這裡。退三舍躲避他們,就是作為報答。
  • 晉文公稱霸的最大推手,與管仲齊名,真實身份卻是個算命大師
    春秋時代的帶頭大哥之晉文公篇(11)晉文公即位後,只做了兩件事,就讓晉國迅速地強大了起來。第一件事,封賞功臣;第二件事,變法。除了以上三等賞賜,晉文公還賞賜了一些人,這些人雖然沒有隨同重耳出亡,但留在國內守護社稷,後來又作為內應,幫助重耳復國,重耳也一視同仁,給予他們重賞。這些人中的代表人物欒枝、郤穀,後來也成為了晉文公稱霸團隊的六卿成員。以上四等功臣,其家族後來大多成為了晉國的六卿世家,是日後晉國政壇上最為重要的政治勢力。
  • 看一看春秋列國的爭雄之路就明白了
    至此齊恆公成為了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而其稱霸之路:尊王、攘夷、會盟,被後來諸多諸侯效仿。二、晉文公繼續尊王攘夷,晉國常保霸主地位如果說齊恆公、晉文公哪個更厲害,當屬晉文公了,因為齊恆公一死,齊國直接從霸主的寶座上掉下來了,反觀晉文公,在他死後,晉國一直是中原強國,直到春秋時代結束。都說亂世出梟雄,晉文公稱霸之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晉文公的一生,恩怨分明,大丈夫生當如此!(中)
    晉文公劇照晉文公覺得很慚愧,於是親自帶人去綿山請介子推。可是偌大的一座山,尋找一個人,確實很困難。於是他手下出了個餿主意,放火燒山,這樣介子推就會帶著自己的母親出來了。天子特別感激晉文公,對晉文公進行了豐厚的賞賜。
  • 周平王東遷後,這三個諸侯國成為贏家,先後稱霸春秋
    所以,非常明顯的是,周平王東遷洛邑,秦國的收穫實在不小了,不僅獲得了諸侯的名分,更將原先西周都城的地盤據為己有,這奠定了秦國強大的基礎,促使秦穆公得以在春秋時期稱霸一時。在晉文侯之後,晉國又「文」作為諡號的君主,也即晉文公。
  • 春秋漫談8,鼎盛的晉國繼續稱霸
    我在前幾篇的時候就說過,春秋的歷史其實就是晉國的稱霸史和衰落史,從重耳稱霸這點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晉已經取代了東周。像那些被楚國蹂躪的小國,找東周沒有啥用,但是找晉國可能就相對好使點。我們所謂的「春秋五霸」其實有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的,至少大部分晉國君主都是霸主。
  • 晉文公重耳與外耳畸形
  • 晉文公最出名的4位夫人,誰才是成就他稱霸的女人?
    「春秋五霸」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歷史上也有眾多紛紜,但有兩個人是史學家都承認的霸主,他們就是齊桓公和晉文公。晉文公成為霸主的過程真是曲折,不得不讓人唏噓,在他回國成為國君的時候已經是個62歲的老人了。在19年的流亡途中,他遇到的女人都是他人生中的貴人,最終成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