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ibookreview
『閱讀需要主張』
最近的兩部電影,11月4日上映的《一句頂一萬句》和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它們的原著作者和編劇都是劉震雲。導演分別是他的女兒劉雨霖,和已經有過多次合作的馮小剛。
劉震雲在電影圈裡看起來遊刃有餘,他怎樣看待電影與小說?他說,《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關注的都是被忽略的人和情感,「電影和文學的作用就是把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覺得不重要的東西撿起來。」
文|新京報記者安瑩 實習生邵程 編輯 | 蘇曉明
美編 | 顧樂曉 郭屹 校對 | 陸愛英
「我是好作者,但不是好編劇」
雖然肩負編劇工作,劉震雲卻一直認為自己不是編劇,而且也不會編劇。在他看來,寫編劇比寫小說難,「首先我沒有憑空編造一個故事的能力,而且劇本比小說要難寫得多。」
確實,電影有篇幅限制,還需要把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描寫落實到畫面上,所以有時候在小說上一句話的事兒,要寫進劇本中,還真不是那麼簡單。
「比如,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中,頭一天,李雪蓮到牛棚跟牛說話,第二天一早,她又到牛棚跟牛說話,馮小剛導演就說這個不成立,觀眾會以為這是一場戲,因為景別都一樣。寫小說一句話就可以交待清楚了——『一夜過去了。』可電影不能這麼做,我說中間要不插一段範冰冰在床上睡覺或者太陽升起來了,但都挺傻的。可見,我寫劇本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懂。」
起初,劉震雲對編劇的工作是拒絕的,不過馮小剛和女兒劉雨霖都覺得跟他溝通起來方便,而且原著作者起碼對這些人物是爛熟於心的,劉震雲這才把這份工擔了起來。不過他還是覺得自己是個好作者,但不是個好編劇,「只是說我出現的這些瑕疵,都被我的朋友們用他們的智慧解決了吧。」
兩部電影同在11月上映,路演經常會交叉著進行,跑路演對劉震雲來說,算是一種新體驗,不過他卻坦言不懂路演是怎麼回事兒,「是沿著道路演呢,還是怎麼回事兒呢。在我看來,路演就是四處求人。」劉震雲對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有時候他到現場會有點懵,「今天這說的是哪一出啊,是《一句頂一萬句》還是《我不是潘金蓮》啊?」
「原來我也是重要的」
《一句頂一萬句》被很多人認為是劉震雲最好的小說,也有很多導演曾經找過他說想把這本書拍成電影,但最終導演卻是劉震雲的女兒劉雨霖。
這本書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寫到當下,其中有100多個人物,而電影也就兩個小時左右,其他導演找劉震雲商量:「怎麼把100匹駱駝關進一個冰箱裡?」按劉震雲的想法,當一件事情變得特別難辦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辦它,於是這件事就遲遲沒能落地。
去年二月,女兒劉雨霖從美國打電話說想拍《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也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她。
劉震雲。他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被女兒劉雨霖拍成了電影。新京報記者郭延冰 攝
「她說一個冰箱關不了一百匹駱駝,但至少能關兩匹駱駝。」從小說中截取一段故事來講,劉震雲覺得這個切入點是成立的,「書中兩個人物,牛愛香牛愛國,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個要結婚一個要離婚,本身人物關係的結構符合一個電影的容量,而且這是發生在當下的故事,景也比較好取。」
《一句頂一萬句》從八月底開始路演,很多觀眾看完點映後不肯走,想留下來跟主創人員交流,劉震雲覺得這是中國觀眾和電影市場轉向的風向標:「我們的觀眾不再喜歡那些撒狗血的,胸大無腦的,包括只注重視效和全明星陣容拼起來的那些電影,他們還是想看一些有血有肉的,和他的生活是有關係的東西。」
在劉震雲看來,《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關注的都是被忽略的人和情感,「電影和文學的作用就是把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覺得不重要的東西撿起來。」
「讀者和觀眾會從這裡覺得,原來我也是重要的,我的情感也是重要的。世界上重要的人不止是特瑞普、希拉蕊,也不光是普京、默克爾和樸槿惠,我也很重要。我覺得從電影本身來講,這樣的電影質量會更好一些。」
被問到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拍出來是否滿意時,劉震雲說,「對一個片子是否滿意不應該是看到成片之後知道的,那太傻了,也要看電影沒拍之前,導演在做些什麼。」
本片演員毛孩、劉倩、劉蓓和範偉在開拍之前,提前兩個月到當地去體驗生活,體驗他們在劇中的職業,這在劉震雲看來很難得,是下了一些笨功夫,他覺得這樣很好:「笨功夫,不單是對電影,也不單是對寫作,而是對各個行業都很重要。」
劉震云:我是好作者,但不是好編劇。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新京報:去年一年你自身是否感覺發生了變化,您自己怎麼評價?
劉震云:我覺得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變化是兩種,一種是被動的變化,一種是主動的變化,我還是喜歡變化,喜歡主動的變化。孔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就是為了變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為了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你能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吸取點滋養,對自己的寫作是有好處的。
新京報:能不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現在的心境?
劉震云:靜。因為像兩部電影馬上要上映,我要出來說一些話,好像生活很混亂,但我的心態很靜。
新京報:您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有沒有什麼遺憾?
劉震云:生活有很多層面,有物質生活也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裡面還有創作。當然我對物質生活是滿意的,因為我是個農村孩子,要求不高。創作這方面我沒有一天是滿意的,如果你滿意了還怎麼進步呢,總是要發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夠彌補自己的缺點。創作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出現遺憾,你寫的時候覺得都挺好,寫完特別是出版之後停兩年回頭看,就會覺得這裡面確實有很多不該這麼寫應該那麼寫的地方。但是兩年前你就是這樣的認識,你就達到這樣的高度和深度。但也證明你這兩年還是有進步嘛,能發現前幾年的缺陷。
新京報:如果過去的事情可以重新選擇,你會怎麼做?
劉震云:我沒這麼想過,有好多選擇是你自己主動選擇,在選擇之前你進行了怎樣一個成熟的思考最重要。
新京報:有沒有你最喜歡的一句話?
劉震云:聞一知十,這是孔子的一句話。就是說聽到或看到一個,自己能悟出來十個,知道十個。
新京報:你對未來有沒有迫切的期待?
劉震云:我對未來從來沒有迫切過,時間不經過,你再迫切,那不時間過得更快了嗎。我覺得勤快一點,把該做的事情,深思熟慮的事情,你會的事情做好,就是未來。
新京報:現在有沒有想要實現的目標?
劉震云:有啊,把下一本小說寫得更好一些。
新京報:如果幸福指數是從1到10(由低到高),你給自己現在打幾分?
劉震云:我覺得任何人都有1的時候,也都有10的時候,因為事情是變化的,情境也是變化的,不可能在一個恆定的狀態。
新京報:你最希望社會今後在哪方面做出改變?
劉震云:能不能每個人眼睛更好一些,眼睛好就是做事情看得長一些。我們這個民族的人當然有很多優點,如果要說有毛病的話,是不是看事情有時候看得短了一些,急功近利了一些。比如說電影,前幾年的話,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爛片,那時因為我們用電影作為一種工具來賺錢。中國人我覺得都很聰明,都能做出來一些偉大的事,偉大的事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京報「剝洋蔥people」微信公眾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剝洋蔥people
(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
記錄真實可感的生命
▼
直接點擊 關鍵詞 查看以往的精彩~
秋季好書 |《西部世界》| 黃永玉 | 鮑勃·迪倫 | 高房價 | 追風箏的人 | 胡適 | 錢理群 | 竹久夢二 | 南鑼鼓巷 | 校園性騷擾 | 電影審查 | 篡改歷史 | 空巢青年 | 抑鬱症 | 荒木經惟 | 沈石溪 | 傅雷之死 | 少年讀經 | 老舍之死 | 表情包 | 洗稿 | 郝景芳 | 嚴耕望 | 加繆 | 阿城 | 心靈雞湯 | 帕慕克 | 龍榆生 | 奧茲 | 奧威爾 | 阿列克謝耶維奇 | 國學 | 民國試卷 | 弟子規 | 小王子 | 《紅樓夢》
點擊圖片
進入書評小店藝術類圖書特賣活動~
或者點擊「閱讀原文」去我們的微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