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圈每周都有新鞋登場,但要說最精彩、最吸引眼球的,絕對是那些明星、藝術家的聯名款!
不僅將各自領域的人氣相互疊加,天馬行空的腦洞,更解鎖 1 + 1 大於 2 的 「殺傷力」。
讓我們年復一年瘋狂陪跑,卻又樂此不疲。
▼ 傳聞 OFF-WHITE x Nike「The 20」新品
預計今年發售
而作為聯名背後的重要推手,各大主理人、設計師在品牌間的陣營變換、恩怨情仇,更是球鞋圈讓人津津樂道的大瓜。
不僅成為玩家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也組成了球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要說 2020 年最大的瓜,恐怕就是 adidas 官宣 Fear of God 主理人 Jerry Lorenzo 加盟。
同時,也宣告了 FOG 和 Nike 合作,正式落下帷幕!
雖然這波左、右橫跳的原因,當事人第一時間並未透露,但從此前沸沸揚揚的 「艾佛森致敬」 事件,恐怕就已埋下分手的伏筆。
因 Jerry 以致敬艾弗森的方式,拍攝 Nike x Fear of God 新一季型錄。導致出現致敬競品 Reebok 的經典畫面,於情於理這樣的 「作死操作」 都有點說不過去,弄的耐克賊尷尬。
▼ 致敬艾弗森型錄
隨後一段疑似 Jerry 的電話錄音曝光網絡,原來導致雙方分手的原因,似乎另有隱情。
音頻內容是:
「我曾帶著未來 5 - 10 年的合作計劃,前往 Nike 波特蘭總部,希望建立起類似 adidas Yeezy 這樣的獨立支線項目。但 Nike 表示 Fear of God 先維持著每年例行聯名合作,並未給與我想要的更大空間及資源承諾。」
這時 adidas 向 Jerry 拋來橄欖枝,表示可以像 Kanye 一樣自由發揮。
不得不說,adidas 在 Kanye 加盟後,終於開竅了。你耐克沒有留住的人,對我來說也許是個 「寶藏」。
adidas 意識到,他們給大家印象中的服飾都是三條槓設計,想要打破常規必須藉由 Yeezy 和 Fear of God 這樣的支線來做出改變。
▼ Yeezy Season 1 發布現場(2015)
並且 Kanye 和 Jerry 都非常善於用個人社交媒體炒作話題,這一點明顯是這個德國品牌所欠缺的。
印象中除了 NMD 和 Yeezy 新鞋型首發外,adidas 在講故事方面,與 Nike 的功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 當年 adidas Yeezy 橫空出世
全球明星都搶著穿
adidas 自然也想藉由 Jerry 的加盟,再度上演這種席捲全球的潮流攻勢。
第一個 FOG 與 adidas 打造的球鞋會是什麼樣子?
整個系列將如何命名?
首輪都有哪些單品?
具體何時發售?
定價如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年 Boost 正是藉由侃爺上腳的黑藍 UB 和 Yeezy Boost 系列,確立了紮實的群眾基礎。如果 adidas 能藉由這次 Jerry 加盟後的新品,推出創新科技。甚至打造 adidas FOG x Harden、adidas FOG x D Rose 等聯名,那可玩的東西就太多了,絕對是一手好牌。
▼ 羅斯妻子搶先上腳 Yeezy 聯名鞋
但核心中的核心,還是他們能否創造出讓人眼前一亮,都想去擁有的顛覆性好設計和好產品。
這一點上不必太擔心,畢竟 FOG x VANS、FOG x Nike 都展現出 Jerry 過人的設計才華。
而對於 Jerry 來說,Fear of God 自身在潮流、時尚圈的曝光率雖然不低。但想要再度提升品牌價值,恐怕只能聯手巨頭,通過強大的資源和推廣,達到更上一層樓的目的。
這波跳槽,無疑是雙贏局面。
近期在 Jerry 入職第一天,adidas 為其製作了整樓的宣傳海報。本人也曬出工牌,正式上班打卡!
▼ ALL ACCESSS 權限,暢通無阻
儘管 Jerry 確認將負責阿迪籃球產品方面的設計,但除了鞋款外,服飾創意更是他的強項。
擁有 FOG 「基因」 的 adidas 產品,肯定也是眾多潮人期待的對象,相信很快就會與我們見面。
#
狂噴 Nike,加盟對手
竟因侃爺不想領「死工資」
Kanye 雖然脾氣古怪,但不可否認絕對才華橫溢。
也是近年來極少在 Nike 與 adidas 兩大巨頭麾下,都取得過傲人成績的明星設計師。
▼ Kanye 現身維密秀(2011)
上腳 Nike Air Yeezy
而 Nike 為何痛失這個頂級 「搖錢樹」?在採訪中,Kanye 道出實情。
除了 Nike 未能給自己足夠自由的設計權限,雙方關於聯名鞋款的分帳問題,也是促使離開的重要原因。
▼ Nike Air Yeezy 設計過程
Kanye 表示因自己不是職業運動員, Nike 拒絕了他額外銷售分成的提議,$400 萬美元的 「死工資」 是能提供的最高報價。
▼ Nike CEO Mark Parker 與 Kanye
談判一度陷入僵局,隨後 Kanye 在演出中不斷抨擊 Nike 及公司高管,並對歌迷喊話:「Should Nike be scared of Kanye West?(Nike 是否應該害怕老子?)」
導致原定於在 2013 年 10 月份發售的 Nike Air Yeezy 2 「Red October」 被迫延期,最終推遲了 4 個月,在 2014 年 2 月 10 日(北京時間),一個普通星期一的早上 8 點突襲,一代神鞋自此草草收場。
▼ Nike Air Yeezy 的絕唱
adidas 則為 Kanye 準備了新合約,傳聞總價將高達 $1000 萬美元,並承諾會支付版權分成。促成 Kanye 加盟 adidas 的幕後功臣,adidas 全球娛樂副總裁 Jon Wexler 還表示:
「adidas 同意 Kanye 可以不受任何設計限制,盡情通過 Yeezy 系列展示自己的想法」
這也是 adidas Yeezy 為何看不到傳統 adidas 影子的原因。
雖然最後 Nike 匹配了 adidas 的報價,但 Kanye 去意已決。
說實話,Kanye 哪怕不是職業運動員出身,但在音樂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說 MJ 與 Nike 將 Jordan Brand 單獨分出,開創球員獨立品牌的先河。那 Kanye 同 adidas 積累的 Yeezy 帝國,則是明星藝人在球鞋圈成功的全新模板,同樣有著裡程碑似的意義。
在進駐 adidas 後,持續的曝光量與話題性,讓 adidas Yeezy 接替了 Nike、Air Jordan 成為鞋迷通宵排隊的新寵。
Kanye 順勢推出單曲《Facts》繼續炮轟 Nike 和 Air Jordan。
「Yeezy,Yeezy,Yeezy Just Jumped Over Jumpman」成為當時球鞋圈最熱門的話題。
Nike 方面只是悄悄發售了一雙酷似 Air Yeezy 的復古球鞋 Air Entertrainer,並未對此次事件做過多回應。
一直以來,Kanye 的心情就像心電圖,起起伏伏。
當年曾為 Air Yeezy 的版權歸屬,一度傳出要與 Nike 對簿公堂;去年又在 Twitter 公開表揚坦克鞋 Zoom Road Warrior ISPA,對 Nike 「示好」。
▼ 公開表揚 Nike,看呆網友
而對於當時向 Nike CEO Mark Marker 的抨擊,在 2016 年 The Saint Pablo 演唱會中,也予以道歉:
「我要感謝耐克的 Mark Parker,因為他給了一個來自芝加哥孩子的機會。我為對你和家人所做的一切道歉。」
接下來,在穩固 Yeezy 鞋款瘋狂輸出的同時,去年與 GAP 籤署了一份為期 10 年的合作協議,誓將在服裝行業重拳出擊。
今年預計將迎來實質性的發售,能否再度刷屏,引領新一輪潮流,拭目以待!
#
因一場罵戰
Drake 拒絕加盟 adidas
2018 年初,一向只穿 Nike 和 Air Jordan 的 Drake 被拍到上腳 adidas Ultra Boost 和 adidas 服飾,猜測即將與侃爺、菲董靠攏,加盟 adidas 組成 「潮流音樂三巨頭」。
網友甚至已經按耐不住創作的思緒,「設計」 出了 OVO x adidas Originals Hu NMD!
不過經歷了長久的猜疑,Drake 還是宣布留在 Nike。
並在去年底推出了個人首個聯名系列 NOCTA(OVO 與 Jordan Brand 算是品牌層面的聯名)。
自此「Drake 去哪?」算是告一段落。
近期在一次採訪中,菲董曝料:
「之所以 Drake 沒能去成 adidas,源於跟 adidas 另一合作藝人 Pusha-T 的私人恩怨。」
2018 年初,作為侃爺旗下廠牌的嘻哈老炮,Pusha-T 在歌曲 《Infrared》 中暗批 Drake 找搶手代筆寫歌,不配做一個真正的 Rapper。
隨後還發表歌曲 《The Story of adidon》,揭露 Drake 隱瞞同法國女星 Sophie Brussaux 有私生子的事。而 adidon 不僅是這個孩子的名字,也是 Drake 與 adidas 合作系列的潛在名稱。
▼ Drake 隨後也承認孩子一事
並曬出母子照片
Drake 曾在做客 LeBron James 主持的節目中,懷疑 Kanye 將自己有兒子的事,透露給 Pusha-T 作為 diss 的武器,但侃爺予以否認。
罵戰愈演愈烈,Drake 通過自己與 Travis Scott 合作的爆火單曲 《Sicko Mode》,諷刺 Kanye 當初 Yeezy Just Jumped Over Jumpman 的歌詞。
Lost my respect, you not a threat
你失去我的尊重,根本唬不到我
Checks over stripes/That's what I like
對勾吊打三線/我超喜歡
而這一連串的 Beef,也成為 Drake 拒絕 adidas 邀請的根本原因,不願與 Pusha-T 有任何交集。
#
Nike 與 adidas 「搶人頭」
由來已久
早年間比較出名的,算是 Air Jordan 1 設計師 Peter Moore 和 Nike 首位市場營銷大佬、幫助 Nike 籤下喬丹的 Robert Strasser,一同跳槽到 adidas。
Peter Moore,相信大家比較熟悉,Air Jordan 1 之父,飛翼 Logo 的設計者。
▼ Peter Moore
關於 Robert Strasser 恐怕大家更為陌生。他被看做是 Nike 籤下喬丹重要功臣。當 Air Jordan 1 最初問世,銷量不如預期的時候,他通過 NBA 對喬丹賽場穿著黑紅球鞋的罰單, 借勢打造了著名的 「禁穿事件」。
▼ Strasser 與喬丹
他建議 Nike 在電視播放一條廣告:
「9 月 15 日,耐克推出了一款革命性的新籃球鞋。10 月 18 日,NBA 將它們逐出賽場。幸運的是,NBA 不能阻止你穿上它。Air Jordan,From Nike」
▼ Air Jordan 1 最初的電視廣告
自此 Nike 與 Air Jordan 的業績得到好轉,但因與 Nike 創始人菲爾·奈特在經營理念的分歧,這倆位不久就辭去高管職位,離開了 Nike。
隨後,adidas 邀請他們去德國總部參觀,Peter Moore 回憶:
「當我進入 adidas 內部收藏室,我發現原來他們擁有一座 「金礦」,只是 adidas 並未意識到自己手裡有什麼優勢和武器。」
離開德國,他倆決定正式入職 adidas,並推出極具戰略意義的「EQT」Equipment 系列,目的就是為了創造出阿迪達斯最好的產品。
他倆還建議 adidas 拋棄一直沿用的三葉草 Logo,設計出如今熟悉的三線標誌。
並將 adidas 北美總部從新澤西搬到波特蘭,空降 Nike 的總部腹地。
因 EQT 系列在籃球、足球、跑步、網球等眾多領域的強勢革新,由此已延伸出天足概念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企劃。
▼ adidas EQT Elevation 海報
科比扣籃大賽冠軍戰靴
不幸的是 Strasser 在 1993 年前往德國參加會議時,突發心臟病離世。
Moore 接受採訪曾說:
「若能在天堂相見,我想他會是一隻腳穿著 Nike,另一隻腳踩著 adidas 的模樣。」
其實除了設計師,球星與品牌間的瓜也不少
MJ 險些離開 Nike,韋德為何紮根李寧
球鞋圈還有哪些你好奇的事
不妨留言
我們下次接著聊
image:stadiumgoods/Brkicks/Nice kicks/Antonio Ylanan
Ylevol Tam Nguyen/nickdepaula/Yeezyseason2
Peter Moore/John Ritter/johnnyskicks_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牽涉版權
請聯繫 feedback@flightclub.cn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