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面試熱點背景】
2016年6月,一條「日本留學『海歸』西南政法大學門口擺攤賣煎餅果子」的新聞刷爆了重慶各大媒體的頭條。賣煎餅果子的「海歸」叫李紅玉,法律專業畢業,學過插花、開過飯店、在外企上過班。但她不甘在家帶孩子,決定完成大學時的夢想——賣煎餅果子。
據了解,李玉紅出生在河南南陽,1996年考入河南大學法律系,大學裡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張先生。「上大學不久,我父親因車禍發生意外。」李玉紅說,來自農村的她家裡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父親的意外受傷讓一家人陷入困境。李玉紅一邊上大學一邊打工,畢業後南下廣州一家外企打工,張先生則一邊工作一邊備戰考研。2005年李玉紅回到河南,與朋友盤下一家餐廳,由於經營不善,多年來攢下的十幾萬元錢虧光了。不過,絕境中也有好消息,2007年丈夫張先生考上西南政法大學研究生。同年她決定前往日本做研修生,一邊打工一邊賺錢。回國後一家人搬到重慶,不久後兒子出生。李玉紅說,3年的日本遊學讓她學到了堅持的工作態度,自學的日語也達到2級水平。
丈夫在高校擔任系主任,自己在家照顧孩子。但李玉紅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上幼兒園了,每天在家無所事事。」
「賣煎餅果子是我大學時的夢想,那時候看到校門外香噴噴的煎餅果子就流口水。」這個想法多年來一直縈繞在李玉紅心頭,2013年李玉紅帶著年僅一歲的兒子去天津,專程學習煎餅果子的做法。
去年8月,李玉紅將夢想變成了現實,煎餅果子攤在西南政法大學對面開業了。「周一到周四晚5:25開業,周五到周日提前十分鐘。」李玉紅說,家人都不支持她每晚外出賣煎餅果子。
「每次看她接近凌晨才回家,挺心疼她。」丈夫張先生搖搖頭,一家人多次勸說李玉紅無果後,只有默默地支持她。
賣煎餅果子以來,李玉紅覺得最對不起的是兒子。「每天只能早上見一面,晚上等我回家他已經睡了。」李玉紅說,不過兒子懂事,周末還會到攤位幫忙吆喝。
西南政法大學大門外熱鬧的學林街上,有一位從海外遊學歸來的女大學生李玉紅,法律專業畢業,學過插花、開過飯店、在外企上過班。但她不甘在家帶孩子,決定完成大學時的夢想——賣煎餅果子。請問,對留學「海歸」創業賣煎餅果子這一事跡,給年輕人哪些啟示?
大學生村官考試網【熱點解析】
啟示一:職業不分高低貴賤,不應給任何人「貼標籤」
「海歸」賣煎餅果子,不過是就業市場的一種現實表現,本身並值得大驚小怪。普通人可以賣煎餅果子,海歸為何不能賣呢?不管是海歸賣煎餅果子,還是北大畢業生養豬,都是正常的就業現象,任何人都有從事任何職業的權利,只要能滿足個人發現做出的合適選擇都值得尊重。正如梁啓超在《敬業、樂業》中寫道那樣: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裡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
啟示二:難能可貴的務實精神值得年輕人學習
當前,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認為大學畢業就應該有一份收入豐厚且穩定的工作,有一些好高騖遠的思想存在,表現在不務實。另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盲目的選擇那些聽起來高薪或者以為是高薪的職業,結果進入行業不久就選擇離職,最終表現出「高不成、低不就」。而賣煎餅果子的「海歸」,拋開其他世俗的眼光和高學歷留學生的光環,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興趣和夢想所在,認識到自己身為人母的身份所在,選擇了非本專業並且愛做的事情,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和務實精神。
啟示三:符合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
近年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於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發展速度放緩,發展結構調整,對於當前的青年人來講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國家給青年人提供了很多創業創新的優惠政策,只要我們有一些創新的意識,就可以實現自己的創業夢。創業能帶動就業,創業就是就業。賣煎餅果子的「海歸」,雖然只是一個小地攤,但我們看到她的生意很紅火,顧客很穩定,並且物美價廉,最重要的是她願意花時間去琢磨這種美食,肯鑽研其中的經營之道。將來誰能保證她的煎餅果子不會發展成為價值過億的知名「品牌」呢?
原文連結:大學生村官面試熱點:夢想不分高低貴賤——海歸賣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