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總說「看電影」,那你有沒有試過「聽電影」呢?音樂電影,又叫音樂片,是以音樂家傳記或虛構的音樂,作為故事題材的故事片。電影中穿插著經典音樂,或是專門為影片創作的音樂,作為電影的主題。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 10 部,即好看又好聽的電影。演員們的精彩表演,和震撼人心的音樂,使得這些影片成為一部部卓越不凡的佳作。
01
二戰的到來,打破了一對法國祖孫的平靜生活。當一個德國軍官入住家中後,少女和老人只能以沉默,維持他們起碼的尊嚴。但其實,這個德國軍官,只是一位被迫入伍的作曲家。漸漸地,兩個來自敵對雙方的年輕男女,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情感。電影中的對白很少,巴赫的鋼琴曲貫穿在整個情節之中。同樣的平均律曲調,導演讓它每次出現,都帶有不同的速度和停頓。女孩彈的時候有明顯的停頓,似乎是在訴說著一個少女的遲疑;軍官彈的時候則行雲流水,極為流暢。02
1930 年的英格蘭,一對老去的姐妹,過著寂寞但不失寧靜的生活。一日她們偶然在海邊,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小提琴家。他為她們一成不變的生活,帶來了久違的快樂,卻也招致了不少風言風語。
這部電影除了感人的情節之外,最有名的就是由來自英國知名配樂作曲家,奈吉爾海斯創作的原聲音樂。而且影片中精彩的小提琴演奏,出自約夏•貝爾的演奏,精湛琴技貫穿全片。
03
語言表達有障礙的女人,因丈夫早逝,帶著女兒改嫁給當地的殖民者。一次偶然的機會,促成女子為其鄰居教授鋼琴課,也促成了兩人情感的漸漸滋長。該劇的女主角學習鋼琴近十年,因此拍攝過程中的彈琴場景,都由她本人親自演奏。影片的配樂,由英國作曲家麥可爾•尼曼創作。尼曼崇尚「簡約主義」,他將簡單的古典樂器發揮到極致,從而凸現人性中幽微曖昧的感情地帶。
04
想飛的鋼琴少年
維特在彈鋼琴方面,擁有超群天分,卻因父母給予的壓力過大,而鬱鬱寡歡。維特的爺爺自小想當一名飛行員,卻幹了一輩子的木匠。不過,他仍然很開心。終於,維特領悟了爺爺的人生真諦,敲響了之前拒絕過的女鋼琴家的門……
飾演劇中天才兒童的童星,現實生活中,就是個真正的音樂神童。無論電影中的古典樂曲,還是音樂原聲,都是由他來完成演奏。
05
秋日奏鳴曲
夏洛特是傑出的樂團鋼琴演奏員,但對自己的女兒,從小就缺乏關心。當她七年來,第一次來看望女兒,發現根本無法克服兩人之間的感情鴻溝。母女在不愉快中分手,夏洛特繼續自己的生活,女兒卻陷入痛苦的回憶中。
影片中交替出現,對比強烈的兩種音樂——亨德爾德嚴謹和蕭邦德浪漫,體現了對親人恨和愛,幾乎等同的複雜心情。最終名片用女兒向母親的一封道歉信,把童年時的傷害刻意遺忘,終止那循環不已的傷害。
06
布達佩斯之戀
上世紀 30 年代,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一個餐館裡,美麗的伊洛娜同時被餐廳老闆和鋼琴師深愛。三個人都不願意改變現況,彼此相愛著,卻因德國納粹的出現,徹底毀滅了這一切。帶著對命運的無奈,伊洛娜開始了復仇。
07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丈夫和女兒的一場車禍,打破了朱莉平靜的生活。她原本想把丈夫的曲譜,付之一炬,卻意外得知它跟一個女人有關。而這個女人肚中,還懷有丈夫的骨肉。
電影中最著名的,是一段模仿古典交響合唱曲的配樂。對於妻子來說,這段音樂變成了無所不在的傷痛回憶。而在交響樂中掠過的往昔時光,悲欣交集的一段段碎片,都被音樂重新定義了。
08
鋼琴家
二戰爆發,鋼琴師一家被納粹殺害,自己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一次,他在廢墟的閣樓上,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他,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作為一部波蘭導演攝製、反映波蘭猶太人在二戰期間,遭受德國人殘酷迫害的電影,不可避免地選擇蕭邦的音樂,作為電影的主導音樂。導演對於每一首都選用得恰到好處,和電影的結構、情節和場景的轉換、主人公的心境環環相扣。
09
她比煙花寂寞
作為一部杜普雷的傳記電影,不得不說,《她比煙花寂寞》在很多方面都誇大了事實。她愛熱鬧,16 歲開始滿世界巡演,這哪裡是小姑娘內心嚮往的生活。她折磨大提琴,和父母爭吵,在姐姐家任性取鬧,傷害愛人,恨透了演奏生涯。她那樣天真,不知道天才生而孤獨,她註定寂寞。比煙花寂寞。
煙花是人生最絢麗的瞬間,只是它的亮烈,照得後來的灰燼更加不堪與悲哀。我甚至覺得她對音樂如此用情之深,哪裡還有力氣去愛別的人和事物。
10
日出時讓悲傷終結
電影講述一個 300 多年前的音樂故事。音樂家馬萊的愛妻亡故,他從此帶著兩個女兒隱居深林,整日獨自研習古大提琴。此後,年輕人拜入其門下,但因心高氣傲,師徒倆由此決裂。但音樂家的大女兒,卻緊隨其後,延伸出一段往事。
音樂是詩,是恩賜,是出神的一瞬,也是日常生活。道理不新鮮,但電影講述它的方式,靜靜地打動人心。
相關閱讀:電影配樂
鄉村騎士
莫裡康內
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