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總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尤其是男孩,甚至為了掩飾這份懵懂的感情,去故意反著去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能看到很多小男生,明明喜歡一個女孩,卻總是去欺負她,拽她的辮子也好,貼小紙條也好,這些幼稚的舉動,恰恰是青春期裡的男孩一種「正常」反應。
當然,他們那個時候還都不會意識到,這些舉動其實讓被欺負的女生恨得牙痒痒,非常的討厭那個男孩,根本不明白自己究竟怎麼就遭遇了這種被「欺負」的意外。
打開《甜了青梅配竹馬》,也是由於一場「意外」,和朋友交換播放平臺VIP的我,無意間看到朋友的觀看歷史,已經看到了第十集,這讓我有點意外,在我印象裡,我們都不是愛看偶像劇的人,一定是有特別的原因,帶著好奇心,我從頭開始看起。
「惡魔弟弟」和「苦情姐姐」的人設,乍看十分的標籤化和人設化,但是細細看下來,反倒是十分的吻合青春期的男孩女孩的模樣。
不懂得表達感情,甚至根本還不明白自己的感情是什麼的「惡魔弟弟」,在「欺負」和「守護」之間,不斷的去徘徊,正是青春期男孩的「正常」表現,他們不懂的怎麼去表達,因為他們也說不清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到底為何做出這樣的行為,而作為經歷過青春的過來人,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男主就是想「吸引注意」,吸引女主的注意力。
「苦情姐姐」,之所以苦情而又縱容「惡魔弟弟」的欺負,其實也是一種很難被發現的感情在「作祟」,作為一個經歷過青春的人,也很容易看出來,女主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現自己內心的感情,她以為的對「惡魔弟弟」的討厭,對秦堯才是喜歡,其實反倒是喜歡的是「惡魔弟弟」,而秦堯只不過是一個被惡魔弟弟欺負後的「精神宣洩的出口」。
很明顯,那次秦堯的「英雄救美」讓女主誤以為那種被保護了的感覺就是喜歡,但其實換個角度看,任誰在被「惡魔弟弟」欺負後都要找到一個情感宣洩的出口,秦堯正好碰上了而已,這麼看,秦堯反倒是可憐的「工具人」。
對於兩位主演,我沒有什麼了解,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沒有像很多彈幕裡那樣的粉絲,帶著一些濾鏡和立場,這也讓我更加專注於故事的劇情。而弄懂了青春期男孩女孩的感情和表達方式之後,再看這部劇,就會發現很多彈幕在批評的東西,其實反而是很真實和合理的。
比如說,男主從女主的房間裡醒來,後續的劇情交代了,原來女主一直會在夜裡夢遊,男主看似闖入房間的行為,其實是保護女主的安全;女主之所以一直做飯給男主吃,源自於小時候就答應要「餵養」他.......
還有一些小細節也是很有意思,當秦堯和蘇牧雲同框的時候,彈幕上都是刷兩人有CP感,而劇中兩人的互動也的確很有哥們友誼的感覺;女主和樂堤胤的一同罰站,兩個都故作樂觀的人那種內心的惺惺相惜,當女主得知樂堤胤住院搶救,不顧一切的探望,也體現了這份友情的重要和彌足珍貴。
目前仍在追劇中,看到現在覺得劇情整體還是很合理的,演員的選擇也比較符合人設,對於新人演員來說,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是多點包容和耐心去看,《甜了青梅配竹馬》仍不失為一部好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