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映17天後,《八佰》票房正式突破24億元,觀影人次超6200萬,成為2020年的現象級電影。
這部講述八百壯士在上海淪陷前死守四行倉庫的電影,之所以能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與受眾廣泛、質量上乘不無關係。除此之外,《八佰》在抖音上的營銷,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電影票房實現爆發。
事實上,不僅僅《八佰》,近期熱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蕎麥瘋長》、《怪物先生》等電影,都選擇抖音作為宣發陣地。
我們對最近電影的宣發動作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採訪了業內人士,聊一聊為什麼這些電影都選擇在抖音做宣發?他們都通過什麼方式來做抖音營銷的?我們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如果從2017年底《前任3:再見前任》在抖音大火開始算起,抖音營銷如今走過了近3年。這3年來,有一些新趨勢正在發生。
1、從小投入到近100%投入,抖音已成電影營銷標配陣地。
憑藉吃芒果的橋段,以及觀眾觀影時落淚等短視頻,《前任3:再見前任》在抖音上實現了爆紅,最終票房突破近20億。
這讓更多的電影片方意識到抖音營銷的價值,選擇將抖音作為電影的宣發陣地。期間,出現了《我不是藥神》的「藥神之歌」、 《西虹市首富》的「燃燒我的卡路裡」等電影營銷經典案例。
貓眼娛樂與巨量引擎今年8月聯合發布《電影·短視頻營銷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提出,兩年時間,抖音躋身「雙微一抖」,已成為電影營銷標準動作之一。
一位影視行業的資深人士表示,「院線電影在抖音上的投入越來越多,很多網絡電影,更是會把幾乎100%的預算都投在抖音上。」
在他看來,這背後的一大原因在於,電影營銷的原則是「用戶在哪,我就在哪」,而日活超4億的抖音是一個很好的發聲場。此外,抖音能夠縮短決策鏈,對票房導流有明顯的效果。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他也發現了電影營銷預算在向抖音傾斜的現象。在他看來,抖音有可能讓電影營銷用小投入帶來大回報。例如,《前任3:再見前任》、《八佰》等電影,都是觀眾在抖音看了片段後,選擇去電影院觀看,最後又會回到抖音上自發傳播,形成「核聚變」傳播效能。
2、抖音營銷的玩法越來越多,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電影營銷生態。
以前,抖音憑藉大數據以及推流的方式,幫電影找到並影響可能感興趣的人群。如今,抖音上的營銷形式越來越多,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產品,比如官抖、熱搜、話題、挑戰賽、全民任務、影視徵稿等。
白皮書顯示,僅以影視徵稿來說,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囧媽在內的24部電影在抖音通過巨量星圖投稿任務徵稿,平均單項目播放1.5億+。
不僅營銷形式越來越豐富,抖音上的創作者生態也越來越豐富。
由於短視頻營銷在影視行業越來越受歡迎,毒舌電影、伯樂說、小俠說電影等優秀的自媒體,都從公眾號平臺轉到了抖音上做內容產出。
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抖音擁有娛樂認證達人1.5萬+,影視帳號3.3萬+,還有諸多娛樂藍V、電影藍V、官方娛樂抖音號、專業導演、頭部MCN機構等,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影生態。
除把握大趨勢之外,想要做好抖音電影營銷,了解背後的方法論至關重要。抖音電影營銷有兩大關鍵點:
1.讓用戶對電影有認知
通常來看,片方會通過投放信息流等商業廣告,以及明星宣傳來起到認知效果。
但行業資深人士特別提醒,道理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實則有很多「坑」。
其一,很多電影只買達人帳號,但不買品牌廣告。
這位專業人士表示,很多帳號在講述內容時,只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而沒有直接告訴用戶電影是什麼樣的。他建議,投帳號和投品牌廣告,需要結合起來。
第二,明星宣傳不能「偏題」。很多明星在抖音上發布了短視頻,但只是玩了一個有趣的梗,最終變成了藝人本身的宣傳,用戶不會把短視頻和電影項目聯繫起來。
白皮書同樣建議,點讚高不等於營銷好,做好明星宣傳的核心是讓用戶對電影產生興趣。「抖音提供了一個平臺,以沉浸式方式觸達用戶,核心本質還是回歸內容,用什麼內容去給觀眾講故事、去吸引他們,萬變不離其宗,內容永遠是最核心本質。」
這位專業人士也建議,明星發布的短視頻應該配合商業廣告,要很直白地告訴用戶,自己出演了這個電影,讓用戶對明星和影片產生強關聯。
2.讓用戶對電影產生興趣
業內人士表示,「網友都喜歡和自己相關的話題,只有感覺電影與我有關,才會去看它。」
他總結了三種用戶喜歡的內容類型:
一是情感,愛情,比如《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蕎麥瘋長》的相關內容;
二是好玩、有趣的內容,比如穿越劇、瑪麗蘇劇等;
三是愛國等共性情感內容,比如《八佰》的相關內容。
此外,僅僅做出讓用戶感興趣的內容還不夠,還需要精準地找到可能喜歡它的人。
以《八佰》為例,這部影片就是通過精準標籤進行了人群定向投放。《八佰》是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所以需要找到有民族情緒的詞語。於是,就將投放標籤鎖定為吳京等愛國特徵明顯的詞,通過這種方式尋找到了影片潛在的受眾群體。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抖音上做電影營銷訣竅是,要想明白「我給誰看,以及我用什麼方式進行表達。」
但僅知道大道理還不夠,還需要了解實操方法。
通過觀察近期熱映的幾個電影的營銷方式,我們總結了他們的抖音營銷四招。
第一招:明星主創為影片宣傳代言。
明星個人抖音號是電影宣發主要陣地。主創角色在上映前和上映中為影片發聲,可以通過私域流量為影片帶來不少點讚和關注。
王千源、杜淳等《八佰》的多位主創都開通了抖音,其中王千源是因為《八佰》而首次開通抖音號,並發出多支短視頻。這些視頻都是電影的商業廣告,而非是個人包裝。比如,這些主創都會帶上的話題,講他們對自己詮釋的角色的理解,短視頻中也經常會出現電影中的畫面等。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也是如此。在電影中飾演邱倩的李一桐,在8月21日發布的短視頻中,配文稱,「無數夢中你都來過,我們隔著人海相認。七夕情人節,記得約最愛人看電影八佰八佰變裝八佰變裝#話題在抖音收穫了近8000萬+播放量。
而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宣發環節,抖音上線了「哪吒」和「敖丙」的三款限定貼紙,在李現、關曉彤、陳赫等明星帶動下,開啟了全民變身的接力遊戲。電影主話題播放量達到120億次,電影本身及創作者實現了雙贏。
總而言之,近幾年來,具備完整營銷生態的抖音,已經成為電影營銷標配陣地。對於電影片方來說,抖音是需要用好的發聲場和流量場。
而如果想要在抖音上引爆一個電影,需要想明白電影是給誰看的,以及用什麼方式傳遞給受眾。
當想明白了這些,再把所有和影視相關的資源都調動起來,把藝人、導演、製片方、周邊產品以短視頻的形式被充分挖掘,進而調動觀眾的熱情,票房自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