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曹雪芹《紅樓夢》
曹雪芹在紅樓夢開篇的那首詩讓我印象深刻,可以說真正做到了概括全文思想的目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誰是痴兒,誰又在心酸?今天我們講的這個人物,跟《紅樓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她就是李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享受型消費的要求逐漸提高,所以娛樂節目在當下十分受歡迎。很多娛樂圈的演員都被人們所熟知,比如說我們今天要來講的這位女明星李沁,她除了女演員這層身份外,曾經還是國家傳統文藝秘密培養的繼承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李沁被上海崑劇學院藏了9年,是指定的第五代"杜麗娘"接班人,但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拍戲,她毅然放棄自己九年來學習崑劇的成果,這次拍戲正是拍的重製版的《紅樓夢》。雖然重置版《紅樓夢》評價一般,但卻捧紅了飾演薛寶釵小時候的李沁,她轉而就選擇投向娛樂圈,一時讓人唏噓不已。
李沁出生於江蘇崑山一個普通家庭,父母對她十分寵愛,懂事的李沁理解父母的苦心,於是努力學習,成績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不僅如此,她的父母希望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給她報了一些課外輔導班,因此發現了李沁在崑曲上面的天分特別高。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天賦二字的確存在,李沁正是如此。她好像就是專門為崑曲這個行業而生的一樣,那些晦澀複雜的音律在她手中就像一個個聽話的孩子,串聯起來就是一曲美妙的音樂。
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之一,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發源於600多年前,在明萬曆年間各種崑曲劇本產生了井噴式的爆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其實都屬於崑曲類目。
李沁本人的意願,加上父母的期盼,李沁決定在崑劇這條路上走下去,所以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上海崑劇學院。
是金子到哪裡都會發光,到了崑劇學院的李沁沒多久就展現出了自己極高的天分,吸引了當時擔任崑劇學院院長蔡正仁的注意,在一段時間的測試和培養下,他決定讓李沁稱為該院的第五代杜麗娘,這代表了一種意志,準備把李沁作為崑劇學派的繼承人來培養。
九年時間過去,李沁的崑曲技術越發精湛,但她本人卻開始迷茫,在傳統戲曲式微的當下,就算練好了崑曲又有何意義呢?民國時期那種芳華絕代的名伶如今已不存在,大家都愛看偶像們的表演,願意看戲曲者寥寥無幾。
2008年的時候,李少華導演來到了崑劇學院,為新版《紅樓夢》中的角色進行選角,一眼就相中了在角落練習崑曲的李沁,他知道自己要找的人出現了。
但是學校對李沁的重視超乎了李少華的想像,無論他怎麼軟磨硬泡,院長就是不肯放人,畢竟這可是耗費心力秘密培養的傳統文化人才,並且李沁的父母也不想要自己的女兒去娛樂圈。
但是李沁早就已經厭煩這日復一日的單調,她對娛樂圈的一些繁華十分嚮往,由於李沁在這件事情上的立場非常堅定,所以他們只得同意她去。
李沁擔任的角色是《紅樓夢》中的薛寶釵幼年時,她憑藉自己多年來的崑曲藝術把薛寶釵演的活靈活現,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這之後李沁漸漸喜歡上了娛樂圈,不想再回到崑劇學院,院長9年來的心血全白費了,隨後的李沁出演了幾部劇像《楚喬傳》等,口碑都還不錯。
娛樂圈多了一位優秀的女明星,可是我國傳統文藝崑曲卻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傳承人。這是關乎個人的選擇,我們沒有資格去指指點點,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但李沁的這種選擇院長他們這些耗費心神對她精心培養的導師看來,還是惋惜不。
同時李沁選擇娛樂圈的理由也讓人萬分感慨,當大眾的審美已經不再能欣賞傳統文化,開始所謂的"顏值至上",精神文明建設早就變了味。這樣看來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李沁的確跟薛寶釵很相似,才華滿腹,又美豔動人,有目標後便決意要達成,但最終結果卻終究都有些讓人"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