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英國最奇妙的10種野生動物

2021-02-08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衛報》10月16日報導,大馬哈魚逆流而上,海鷹一個猛子扎到水裡捕魚,這些景象在紀錄片中可能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在英國你可以看到這些難以置信的景色。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英國最奇妙的十種野生動物,「親眼」看看這些令人驚嘆的場景。

1.海鸚求愛

海鸚的愛是一場永恆的愛。每年,當它們的配偶飛回他們的愛巢時,它們會深情地觸碰著對方色彩豔麗的「喙」,以此來表達滿心的歡喜,鞏固彼此之間的愛情。然而這種浪漫舉動不會持續很久,因為接下來他們會忙於築巢,讓溫馨的小家變得更加「寬敞」,然後去尋一些草來修補「家中漏洞」。有時「鄰裡間」也會吵架,這時你就會看到海鸚們張大嘴巴,威脅對方,激烈時甚至還會飛到對手上方去咬住對方的鳥喙。

2.鮭魚躍瀑布

閃著銀色光芒的大西洋鮭魚從瀑布中飛躍而出,真是激動人心的一幕。鮭魚們伸展腰身,伸長到原本長度的4倍,在它們到達上遊之前,他們會歷經很多次失敗。從遠至格陵蘭島和挪威的深海水域出發,再回到他們的出生地,孕育新的生命,它們擁有令人震驚的體力與導航能力。

3.野牛鬥毆

無論是誰,只要是一頭公牛憤怒的衝著他的方向「冷哼」一聲,都會令人心生畏懼。你會感受到兩頭公牛在打架時身體撞擊在一起時是多麼可怕,它們鼻孔大張,頭上的觸角狠狠抵在一起。奇靈厄姆(Chillingham)的野牛在野牛家族中是一個強大的存在,它們相對比較獨立,血統純正,無拘無束,在諾森伯蘭郡(Northumberland)的奇靈厄姆古堡莊園內生活。野牛群中有一半是公牛,就算不是在特定的發情期,這些生性好鬥的「男士」們全年都會去挑戰彼此,不停地打架,偶爾也會出現死亡事故。這一「打架現場」的最佳觀賞地為野牛公園(The Cattle Park),公園將開放至10月29日, 來年春季會再度開放。

4.稀有白鹿

白鹿,雄壯而優雅,被視為是野生動物界的一朵奇葩。在古代社會,如凱爾特人,將白鹿視為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使者,並認為白鹿可以預測到巨大變故。白鹿之所以皮毛呈白色,是因為他們受到白化基因的影響。但是在近幾十年來,人們已經很少有機會看到白鹿出現了。為防止偷獵者捕殺,白鹿的居住地現在已經被秘密地保護起來了,因為在偷獵者眼中,白鹿是無上珍寶。人們以前曾在新森林地區(the New Forest),迪恩森林區(Forest of Dean),以及蘇格蘭高地區(Scottish Highlands)見到白鹿出現,還有一些白鹿生活在舍伍德森林區(Sherwood Forest)。

5. 海狸建壩

圖片中,一隻海狸正用嘴叼著一隻巨大的樹枝,看起來十分有趣,就像是一個正在學遊泳的孩子,叼著長長的換氣管一樣。這是一種明顯的動物行為,就如同人類喜歡在自己的人生目標清單上打鉤一樣。勤勞的「工程師們「努力工作,運輸建築材料,來建造水壩和小屋,看著它們忙碌著,你會感受到一種奇妙的感染力。「秋天到了,它們開始收集樹枝和灌木來儲存過冬的食物。」 專家德裡克•格爾解釋道。他曾在2006年引進了配對繁殖技術,到目前為止該技術已取得不小的成功。

6.龐大壯麗的椋鳥群

成千上萬隻椋鳥盤旋,它們飛舞時會呈現出一個巨大的A型,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指引它們,在空中為生靈展現出如此美麗的圖案。一些小群體逐漸匯合成一個擁有成百上千隻椋鳥的大團體,它們將「數多勢眾」發揮到極致。秋天,很多椋鳥就會從一些寒冷的地方遷徙而來,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俄羅斯和波羅的海。在遷徙的過程中,它們的隊伍會逐漸壯大。冬天,當椋鳥們找到了棲息地,它們會依靠龐大的數量來相互取暖,交換信息。

7.躍身擊浪的長尾鯊

不斷生長的鰭,柔軟鼓起的腹部,可翻轉的身體構造和鞭子似的尾,然後激起驚濤駭浪……長尾鯊就是焦點般的存在。儘管對於英國鯊魚觀察員來說,看到令人驚嘆的象鯊(basking sharks)就是最好的饋贈,鯊魚基金會(Shark Trust)保護部門主任阿里•胡德(Ali Hood)還是堅持認為,遇到躍出水面的長尾鯊才是更有價值的邂逅。長尾鯊能長到7.5米,尾部獨特呈鐮刀型,鰭與尾相似,能長到與身體一般長。長尾鯊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種能完全躍出水面的鯊魚之一,尾巴就是它們的武器。胡德解釋說:「捕捉獵物時,長尾鯊會繞過魚群,用它有力的尾擊水,嚇暈它的獵物,然後躍出水面。飛翔的鯊魚——這是大自然中最難以置信的景象之一。」

8.潛水捕魚的海鷹

停息時,海鷹巨大的身軀令人驚嘆;捕獵時,海鷹更是激蕩人心。海鷹翼幅可達2.5米,這種英國最大的猛禽也因此贏得了一個綽號「飛門」。當其翱翔在水面之上,向下猛撲,將魚抓在它可怕的利爪之中,在半空中用彎曲的喙撕碎它們,這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儘管它們也捕食兔子,小鳥甚至羊羔,或是從其他動物手中奪食,但它們卻只捕食自己最擅長捕獵的,這就是它們與其他大型鳥類的不同之處。

9.正在餵食的水獺

要發現水獺,需要很多很多的耐心和相當程度的運氣,但是為了看到因發現甲殼蟲動物而絆倒或因發現魚而扎入水中的可愛水獺,一切等待都值得。水獺是英國最招人喜歡的動物之一,這不僅是因為《水獺塔卡》與Ring of Bright water這兩部電影,還因為水獺的智商很高,例如它們能使用石頭做工具,彼此陪伴時還會有類似人的娛樂行為。

尤其要說海獺的特別行為,例如它們仰面浮在水上,手牽手以防被水衝走,也因此它們是十分吸引人的。《水獺王國》(Otter Country)一書的作者米麗婭姆•達林頓(Miriam Darlington)說:「水獺就像是水做的一樣,它們宛若打破身體構造,與水波一樣彎曲。碰到一條魚或是蜷縮成一張毛卷餅海草墊子睡覺,總是令人興奮的。」

10.哺乳期的海豹寶寶

剛出生的海豹寶寶毛絨絨的,黑色的眼睛明亮又含著幾分憂鬱,絕對能贏得動物寶寶選美大賽。海豹媽媽溫柔地看護著海豹寶寶,這是一幅相當暖心的畫面。新生海豹要在母海豹身邊待6到7周,如果這段時間有幸都在,能夠看著海豹逐漸成長,那麼,這會是難得的機會。比莉•希爾(Billy Shiel)在法恩群島(Farne Islands)上提供海豹觀賞旅行服務,她說:「它們如同孩子一般悲傷的叫聲,能看到它們在石頭上玩耍,在淺水中學習遊泳。」

(實習編譯:羅彧 趙一諾 審稿:田瑞哲)

相關焦點

  • 盛產寵物貓的歐洲,野生貓科動物僅存4種,體型最大的不足10隻
    正是因為貓科動物堅定的肉食性,它們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多數野生貓科動物都為瀕危物種,數種已經滅絕。而熊科和犬科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目前仍保有較穩定的野生數量。我國野生貓科動物合照我國現存12種野生貓科動物,上圖從左到右依次為雲豹、雲貓 、猞猁、亞洲野貓、雪豹、兔猻、虎、亞洲金貓、叢林貓、豹、豹貓、荒漠貓。(雲貓和豹貓有點難以區分)漁貓我國未確定有分布。
  • 《奇妙的朋友》觸及人類最柔軟的情感 保護和愛護野生動物的立意值得點讚
    節目獨創性地將視角對準「人與動物」這個貫穿人類幾千年發展歷程的古老命題,聚焦於人與動物的關係、情感互動,將人與動物之間那份細膩感情、動物這群人類的奇妙朋友展現在電視熒幕上。眾多動物保護專家、法學專家、網友和媒體人士也紛紛點讚,《奇妙的朋友》的播出為電視綜藝節目帶來一抹奇妙的亮色,不僅在電視創新上具有深遠影響,在號召和喚起人們對動物的關愛和保護方面也極具積極意義。
  • 陝西省野生動物種類增加187種
    陝西省野生動物種類增加187種 2020-07-29 10:13:00來源:陝西日報
  • 盤點罕見的五種稀有動物
    盤點罕見的五種稀有動物隨著人類的對土地資源的過度利用,許多動物們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在接下來的百年時間裡,科學家預測將會有不少動物從地球上消失,登陸到學生的課本上去。在這篇中,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幾種罕見的稀有動物。蠑螈有尾目兩棲動物的代表。
  • 事關這64種禁食野生動物
    事關這64種禁食野生動物 2020-10-10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浸體驗新地標,親密野生動物,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最in打卡攻略奉上!
    武漢野生動物王國,位於蔡甸區西湖環抱、風景秀美的烏梅山,擁有天然獨特的山水資源,佔地面積約2250畝,三期總投資15億元,集野生動物繁育飼養、動植物保護研究、旅遊觀賞、科普教育、互動體驗為一體。作為華中地區頗具規模的沉浸式體驗野生動物園,園區擬引進250餘種動物,數量將超過10000隻(頭),其中一級珍稀保護動物25種,包括大熊貓、金絲猴、節尾狐猴、東北虎、阿拉伯劍羚等。園區以「自然山水為背景、知音文化為基因、動物精靈為語境、3劇3秀為特色」,將武漢野生動物王國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動物)和諧共處的地標式主題樂園。
  • 《奇妙的朋友》遭動物組織痛批 被要求停播
    昨日(3月19日),國際靈長類學協會(IPS)公開發表了一封致湖南衛視信,要求停播《奇妙的朋友》,並不再製作類似節目。對此,騰訊娛樂記者深夜採訪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處長:並沒有傷害動物,停播與否得觀眾說了算。與此同時,網友也分為正反兩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截至記者發稿,明星飼養員李宇春和黃軒方面的工作人員並未做出任何回應。
  • 2月份禁食野生動物以來,64種在養野生動物,12月底前停止養殖
    今年2月份,國家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決定要求,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 致吃貨:除了野生動物,還有近兩百種動物你能吃
    俗話說病從口入,這次席捲全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便與吃野生動物有著密切關係。疫情的出現使老百姓們再次重視起野生動物的保護問題。下面,我們先看看在新冠疫情中被人們廣泛關注和討論的六種野生動物。野生果子狸
  • 旅遊景點:印度前五大野生動物目的地!
    印度有許多野生動物旅遊目的地,供度假者和冒險家使用。神奇的野生動物印度旅遊業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參觀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國家公園,這些公園都與自然環境有關。這些公園的動植物種類繁多。以下是印度五大野生動物目的地:1.科貝特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也是著名的吉姆科貝特國家公園和印度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它也以其老虎保護區而聞名。這座公園位於北方邦,是以作者兼攝影師吉姆·科貝特命名的。你一定要試試它流行的吉普車狩獵。如果你是冒險愛好者,那麼一定要去這個奇妙的公園。
  • 開卷| 12000種野生動物的最後影像
    野生動物與我們人類是相互依存、命運相連的。但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評估了地球上科學家命名的200萬個物種中的10萬個物種後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僅哺乳動物就有200種被列為極度瀕危。
  • 500張武漢野生動物王國門票!
    武漢野生動物王國的動物們能夠在接近棲息地的環境裡自在展示天性,我們也可以更好地去動物家裡做客。原生態主題場館造景都很細緻用心,走進去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小玩TIPS:在遊覽完「彩鸚繽紛」後,可以乘坐觀光車繼續接下來的奇妙之旅;「彩鸚繽紛」內可沿著棧道隨意觀賞遊覽,也可買10元一包的飼料餵食更近距離接觸。欣賞完鸚鵡的可愛後,可選擇乘坐20元/人次的園區觀光車一站式遊玩武漢野生動物王國。
  •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野生」動物園  危險的不只是野生動物,還有野生動物園。  10月17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的一名工作人員在猛獸區實施作業時,遭受熊攻擊,不幸身亡。乘客拍下視頻的顯示,一群熊圍攏在一起,還有其他熊向此處跑來。有目擊者稱,「它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拖著人往草叢裡移動。」  事後流出的視頻讓人震驚。
  • 官宣:19種野生動物,允許養殖用於藥用
    對64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確定了分類管理範圍,其中19種允許藥用的養殖: 刺蝟、豬獾、狗獾、豚鼠、海狸鼠、藍孔雀、中華蟾蜍、黑眶蟾蜍、齒緣龜、鋸緣攝龜、緬甸陸龜、黑眉錦蛇、眼鏡王蛇、烏梢蛇、銀環蛇、尖吻蝮、灰鼠蛇、滑鼠蛇、眼鏡蛇。
  • 威廉王子攜姚明、貝爺、戴維爵士英國「開講」野生動物保護
    這三期在英國拍攝的特別節目主題分別為「野生動物保護」、「女性和商業」和「創意」。威廉王子領銜「野生動物保護」小分隊,與野生動物救援協會形象大使姚明,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英國BBC主持人戴維·阿滕伯格爵士,野外求生專家貝爾·格裡爾斯一起,向全世界的人們闡釋——如何在瀕危野生動物從這個星球永遠消失以前,共同努力來拯救它們。
  • 為什麼不禁食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上海檢察官給出三個理由
    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官盤點出了三個可能的原因,具體如下。同時,檢察官也提醒大家,不禁食不代表不保護。理由一:革除陋習不等於不遵從傳統和習俗。捕撈魚類等天然漁業資源是一種重要的農業生產方式,也是國際通行做法,漁業法等已對此作了規範,根據各方面的一致意見,按照決定的有關規定,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
  • 關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潘多拉魔盒
    令人髮指的是,就在各國人民深陷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之時,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卻並未停息。  野生動物非法貿易在近年已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跨境有組織犯罪之一。WCS中國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項目主管李立姝向《環球》雜誌記者介紹,隨著貿易全球化的發展,日益便利的通訊、交通、航運也讓野生動物的非法貿易路線擴展到了更多國家和更多物種。
  • 歷時9年,四川完成陸生野生動物「入戶調查」!246種野生動物,如何...
    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承擔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調查四川巴顏喀拉山南麓山地等6個地理單元的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獲悉,四川已於近期完成了2011年開始的全國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人口普查入戶調查」。▲水鹿「我們業內稱之為外業調查,就是需要在野外完成的部分。」
  • 尋找城市中的野生動物
    復旦大學教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王放,目前正在帶領他的團隊與百名市民組成的「公民科學家」們,利用在戶外布設的80臺紅外觸發相機,日夜記錄著上海城市中野生動物的分布和變化。  這項調查研究將產出兩種成果:一種是持續的城市動物調查,另一種是不斷產生的公眾意見。「這兩樣產出加在一起,也許有機會得出一個答案:城市中的人們,能否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
  • 域外禁止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的法律制度
    基本立法規定  國際社會對野生動物的獵捕、出售、收購以及食用等方面都有基本的立法規定。  國際組織的立法。1973年,各國在美國華盛頓籤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82年10月28日,聯合國大會第371號決議通過的《世界自然憲章》指出:「每種生命形式都是獨特的,無論對於人類的價值如何,都應得到尊重,為了給予其他有機體這樣的承認,人類必須受行為道德的約束。」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生物多樣性公約》。在區域立法方面,主要有1940年的《西半球自然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公約》和1979年的《歐洲野生動植物與自然棲息地保護公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