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會
加速到來
你準備好了嗎?
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辦的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欄目
《信用講堂》為你開講
防止陷入信用危機
21
誠信故事---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徐春華
徐春華是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秀谷鎮徐坊村理事長,他用十六年的苦幹,將貧窮破敗的徐坊村變成了一個全國文明村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
16年前,因為父親臨終前的囑託,要為家鄉做點事,徐春華開始了回報家鄉之路。2004年,他在村裡修建了兩條環村水泥路,並將已經倒塌的祠堂改建成村民文化活動中心。當時,村裡籌集到的資金只有4.3萬元,修路和建文化活動中心總共花費了60多萬元,其餘的錢都由徐春華個人出資。
2006年3月,徐坊村被列為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村裡要成立理事會,徐春華接到了鄉親們的電話,他被村民全票選舉為理事長。徐春華回憶說,那天,他一晚上沒睡。當時的徐春華已經在外經商多年,生意做得順風順水。回去當這個理事長,一沒有收入,二沒有股份,同時還要放棄耗費多年心血打造的商業基礎。但想到對父親的承諾,想到鄉親們的信任,輾轉反側了一晚上的徐春華,最終選擇回到家鄉。 從此,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工地。
如今,徐坊村成了江西省撫州市唯一公交進村的村莊。全村68戶村民都住進了自建新房。在徐春華眼中,村裡物質上富起來,精神上也要強起來!他倡導「文化建村、文明興村」,配置農家書屋,開展移風易俗、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
一句承諾,讓家鄉舊貌換新顏,誠信照亮了徐春華的回鄉路,他再把誠信傳萬家。如今,徐春華身患重病,前後接受了60多次放化療,但依然心繫家鄉,以誠信立身,堅守著與父親、與鄉親們的承諾。
22
信用知識---內蒙古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知多少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十八大以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廣泛開展,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按照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統一部署,建成了以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內蒙古」網站和融資服務系統為基礎的全區信用信息服務和應用體系。
自治區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作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省級結點,已經建成上聯國家、下通盟市、橫貫區直部門的全區信用信息共享交換樞紐。截止2019年底,累計歸集全區461萬市場主體、3.1萬機關事業單位、2.4萬社會組織、2008萬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共計1.89億條。自治區各盟市、各部門通過共享平臺開展信用信息交換共享、信用分類監管和信用聯合獎懲等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區各部門在行政事項辦理過程中,共調用查詢信用信息近百萬次,核查出失信主體3萬餘個,並依法依規實施了懲戒措施。開展信用信息核查,為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有效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信用內蒙古」網站是面向社會的服務平臺,為社會大眾提供信用信息公示、查詢,信用修復和失信投訴等服務。截止2019年底,為社會各界提供信用信息查詢服務500餘萬次,累計公示全區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信息147萬餘條,較好地為社會各界生產生活提供了信用信息服務。2019年7月國家建立全國信用修復機制以來,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利用「信用內蒙古」網站已經為1000餘家企業完成了信用修復工作,有效保障了企業合法權益,促進了社會信用水平的提升。
融資服務系統是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建設的政、金、企信息共享系統。該系統集合了區內各類金融機構、國內頂級中介機構和自治區誠信企業,與自治區投資項目審批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全力打造自治區「金融產品超市」、「優質項目超市」、「第三方服務超市」和全區誠信企業庫,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時時對接融資服務需求提供了平臺。截止2019年底,融資服務平臺共有註冊企業4.6萬家、各類金融機構90家,上線金融產品50個、融資項目5.7萬個,2019年達成融資意向額35億元,為民營企業融資開闢了新的渠道,使信用價值變現。
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正向激勵效應正在持續增強,信用紅利不斷釋放。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將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國家要求,緊密結合我區實際,繼續大膽探索,深耕細作,為建設「信用內蒙古」、打造祖國北疆靚麗風景線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23
政策解讀---加強政務誠信 引領「信用內蒙古」建設
政務誠信是各領域信用建設的引領和表率,是指政府要對社會、對公民恪守信用準則,其核心是依法行政、守信踐諾,取信於民,這既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政府無信則權威不立。李克強總理要求,各級政府要把誠信施政作為重要準則,只有政務誠信率先垂範,社會誠信才能蔚然成風。為了加強我區政務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示範作用,《實施方案》對我區政務誠信建設提出了四方面工作任務。一是要提高政務主體的誠信水平,也就是各級行政機關要堅持依法行政,公開行政權力運行過程,規範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等內容。二是要建立健全政務誠信的管理體系。比如加強公務員誠信教育,建立政務領域失信記錄和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等。三是推進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對社會關注度高、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務失信易發多發的政府採購領域、招標投標領域、招商引資領域、政府債務領域和街道鄉鎮政務誠信建設等領域做出了重點工作安排,包括健全信用管理機制,完善政務責任制度,降低政務失信風險。四是建立考評監督機制。建立上級專項督導機制、橫向政務誠信監督機制和第三方社會機構評估機制,全方位加強對政務誠信建設的監督力度。
今年,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將會同自治區司法廳制定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政務誠信建設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我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規制度體系。
24
誠信故事---全國十大「誠信之星」:藺發儒
藺發儒是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農豐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經商20多年來,他堅持誠信至上,服務農民,從沒有賣過一袋假種子、假化肥,深得當地農民信任。
藺發儒最早接觸農資生意是在1999年,那時的他剛剛經歷了中年失業,正值額濟納旗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農資供需出現矛盾,量少質次價高的農資產品讓農民有苦難言。出身農民的藺發儒發現了這個問題,隨即成立了額濟納旗第一家專業農業生產資料有限責任公司。為了給鄉親們帶回質高價低的農資產品,藺發儒自掏腰包去新疆、赴甘肅、跑山東,幾乎走遍了西北、華東所有銷售點。
2010年,他從新疆引進一批棉花高產新品種,相比舊品種,每畝地平均可增產50%。不幸的是,那年因遇上了多年未見的晚霜凍,種子出苗率特別低。面對農戶質疑,藺發儒二話不說,先把30噸價值26萬元的種子補發到農戶家抓緊補種,雖然個人受了損失,但沒有耽誤春耕,挽回了農戶的損失。按他的話說:對農民更得講良心。
藺發儒始終履行著與農戶一起富裕的約定。他自己出資邀請土壤、肥料專家以及相關作物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指導,舉辦各類培訓班10多次,培訓人數達1000多人次。為了把農戶的風險降到最低,他特地租了300多畝地,對自己經營的種子、地膜、化肥等農資進行檢驗。許多經濟困難的家庭經過多年的辛勤種植,如今也買了房和汽車,錢包也鼓起來了。
藺發儒的經營信條樸實無華:做老實人,辦老實事。寧肯自己受損失,也要以農戶的利益為先,藺發儒以誠信二字把企業做成當地響噹噹的金招牌。
25
政策解讀---「信易貸」如何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
為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深入開展「信易貸」支持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通知》。「信易貸」旨在使信用狀況良好主體更容易獲得便利優惠的融資信貸服務。今天和大家聊聊「信易貸」如何助力中小微企業融資。
對政府而言,通過「信易貸」為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牽線搭橋,依託國家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向金融機構和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信息服務,將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業推薦給金融機構,供金融機構在審批貸款時參考,為誠信企業提供融資優惠和便利,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信易貸」專項風險緩釋基金或風險補償金,以彌補因企業債務違約造成的經濟損失。
對金融機構而言,對中小微企業推出以信用為基礎的優惠產品和便利服務,能幫助擴大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同時,金融機構減少對抵質押擔保的過度依賴,逐步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中信用貸款的佔比。
對企業而言,通過提升信用水平,依法誠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參與「自治區誠信企業評定工作」,納入自治區誠信企業管理機制,可獲得更多的貸款便利。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以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為基礎,依託內蒙古信用促進網,開發信用激勵應用產品「蒙享貸」平臺和小程序,以實現「信用越好,貸款越容易」為目標,為金融機構和誠信企業打通信息共享渠道、交易渠道,構建可信交易環境。疫情期間依託「蒙享貸」小程序開展了「抗疫助企惠企」專項融資活動,共有97家金融機構入住,註冊企業1259家,達成融資意向額約21億元。
「信易貸」有利於破解政府、金融機構、企業信息不對稱難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促進誠信建設水平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雙提升。
26
信用知識---公共信用信息知多少
今年3月24號,經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同意,《內蒙古自治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正式列入2020年立法計劃,這將是自治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首部地方性法規。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什麼是公共信用信息。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國家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反映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公共信用狀況的數據和資料,可分為基礎信息、不良信息和良好信息三大類。
基礎信息包括識別信息主體身份的信息以及相關資格資質、行政許可信息。比如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學歷、婚姻狀況、執業資質等;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登記註冊備案信息等。
不良信息包括行政處罰信息,行政強制信息,不履行判決、裁定等生效法律文書的信息,行業禁入信息,欠繳稅款和社會保險費信息,違反告知承諾制度信息,考試作弊信息,嚴重違法交通事故信息等。
良好信息包括表彰、獎勵、榮譽稱號、志願服務和慈善捐贈等信息。
在我區,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負責全區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的綜合協調工作,其所屬的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自治區社會信用管理中心負責全區公共信用信息歸集、整理、加工、披露的具體工作。截至目前,自治區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全區461萬市場主體、3.1萬機關事業單位、2.4萬社會組織和2008萬自然人的公共信用信息,共計2.1億條。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的文件精神,國家機關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將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作為實施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對信用狀況良好的信息主體,在日常監督管理、行政許可、項目審批等活動中,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優先、優惠等激勵措施,對於信用狀況不良的信息主體,將在日常監督檢查中採取重點監督管理、增加檢查頻次等懲戒措施。
27
誠信故事---全國十大「誠信之星」:崔萬志
崔萬志是安徽省合肥浩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是蝶戀服飾、雀之戀旗袍CEO,1976年他出生在安徽省肥東縣一個農村家庭,出生時因難產造成的大腦缺氧讓他的身高停留在了1米4,同時留下了說話發音困難、行動遲緩的後遺症,大學畢業後由於身體殘疾找不到工作,他擺過地攤,開過網吧。在2004年接觸淘寶後,他敏銳地發現藉助於網絡的電子商務,是他創業的最好選擇。
2008年崔萬志的網店成為首批進駐淘寶商城的服裝品牌。2013年,他創建旗袍品牌「雀之戀」,為了做出高檔旗袍,他帶著員工四處拜師學藝,從選料到裁剪到刺繡,甚至一粒小小的盤扣,都力求精細,精益求精。手工製作旗袍與機器製作的成本相差20倍以上,普通消費者難以分辨。有人建議他用機繡製作掛名人工繡制,這樣可以節約成本,崔萬志斷然拒絕說:「我寧可少賺錢,也要把旗袍送到蘇州由當地繡娘一針一線縫製。」這是他對每個客戶的承諾,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每一粒盤扣都飽含誠信經營的理念。兩年時間,崔萬志的網店年銷售額從1000萬元躍升至5000萬元,他的公司成了淘寶旗袍銷量第一的賣家。他本人也成為享譽中外的「旗袍先生」。
如果說堅毅是崔萬志走向成功的力量,誠信則是他打開成功大門的通關密碼。「做一個好人比做一個成功的人重要得多」,這是崔萬志送給兒子的人生錦囊,也是他創業多年的根本。一絲一線,他讓中國旗袍走向世界;一心一意,他靠信義馳騁商海。
28
政策解讀---推進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營造守信營商環境
信用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經過多年探索創新,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一定進展,但是目前電子商務市場誠信水平與消費者期待還有差距,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廣告、刷單炒信、惡意差評以及洩露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影響正常市場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危及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四方面重點內容。一是要構建全流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立實名登記和認證制度,完善網絡交易信用評價體系,加強網絡支付管理,建立寄遞物流信用體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措施。
二是要全面推動電子商務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建立健全信用記錄,電子商務平臺要將不誠信行為信息納入信用檔案,依法報送相關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建立事前信用承諾制度,信用承諾向社會公開,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參考。建立產品信息溯源制度,推動生產經營企業加快建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推動建立線上線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三是要大力實施電子商務信用監管。加強第三方大數據監測評價,健全政府部門協同監管機制,落實電子商務平臺主體責任,提高電子商務平臺的信用管理水平,更好發揮第三方機構和社會組織在電子商務信用監管中的積極作用,加強電商企業信用約束和行業自律。
四是廣泛開展電子商務信用聯合獎懲。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推動電子商務平臺在市場主體經營頁面顯著位置公示其營業執照、身份核驗標識、信用等級等信息或包含以上信息的電子連結標識。加大對守信主體的激勵力度和對失信主體的懲戒力度。
《指導意見》的出臺有利於促進電子商務健康有序發展,為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和營商環境指明了方向。
29
信用知識---信用承諾知多少
疫情期間,我區市場監管局推行信用承諾制審批,對於生產酒精、84消毒液等工業產品的企業,在提交申請並作出質量安全承諾後,可快速高效取得重要工業產品市場準入許可證,壓縮了審批辦理時限,有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信用承諾的相關知識。
信用承諾是主體自律、自我約束和誠信經營的信用建設方式,是市場主體以規範格式向社會做出公開承諾或聲明,以獲得某種資格、權力或社會公眾的信任。信用承諾一旦作出,將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接受社會監督,並作為市場監管部門對市場主體準入和監管的參考。
信用承諾類型包含主動型信用承諾、行業自律型信用承諾、審批替代型信用承諾、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型信用承諾等五類。
主動型信用承諾是指市場主體在進入市場或開展某些具體業務時自願籤署,並向社會公布的信用承諾書。
行業自律型信用承諾是指行業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商會根據行業特點,統一制定行業自律承諾格式文本,組織相關主體公開信用承諾,加強行業自律。
審批替代型信用承諾是指由各級行政審批機關根據各自權限,制定規範格式的告知承諾文書,以提高審批效率。
容缺受理型信用承諾是指在辦理行政審批以及其他事項時,應提交的材料中,非主審要件暫有欠缺或存在瑕疵,有關部門在市場主體提交信用承諾書後先行受理。
信用修復型信用承諾是指失信主體為申請信用修復,要求向有關部門提交信用承諾書,作出明確保證的行為。
企業主動作出信用承諾,可促進誠信經營,提升品牌形象。企業按照行政部門和各類組織要求如實作出信用承諾,在各類事項辦理和資格準入中可提升效率,獲得更多便利。企業一旦違背信用承諾,將承擔相應的法律法規責任,並且失信行為將被納入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30
誠信故事---全國十大「誠信之星」:高清旺
高青旺是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場退休職工。從1957年至今,高青旺一家四代,60個春夏秋冬,堅持不懈植樹造林、護林,讓6萬畝荒山變成林海。
60年前,6歲的高青旺跟著家人從安徽省肥東縣遷入滁州市皇甫山林場。在他的記憶中,那時的林場艱苦、荒涼,到處都是荒山雜草。高青旺一家沒有地方住,就搭馬架子、蓋窩棚。因為林場建設需要,高青旺的爺爺和父親加入造林隊伍,每天把栽種的樹苗肩挑背扛運上山,一走就是十幾公裡。
1970年,19歲的高青旺成為當地生產建設兵團的戰士,也加入了造林大軍。1985年,高青旺和工人在山上間伐時,眼見一棵倒下的大樹砸向兩名工人,他衝上去將兩人推開,自己的雙腿被傾倒的大樹砸得粉碎性骨折,從此落下了殘疾,由於無法再承擔重體力勞動,高青旺轉崗做了專職瞭望員,看護森林,延續著他的綠色夢。
高青旺的兒子高峰受父親影響,報考林校,畢業後也回到林場當採伐工,一幹就是12年。多年間,許多護林工嫌種樹的活太苦太累,加上山裡偏僻閉塞,陸續離開了皇甫山。但高青旺一家始終認為,「當初身無分文來到這裡,是皇甫山和林場養育了我們,我們要懂得感恩。一代一代接力幹下去,再難也要把所有山頭種滿綠樹。」這是祖輩向黨和政府的承諾,高青旺一家24口人守信踐諾、以誠立身,接力接續,60多年傳承堅守,紮根深山造林護林,用恆久努力讓荒山重披綠裝。再後來,在高青旺的帶動下,有更多的工人選擇了留在林場。
種下一個承諾,誕生一片森林。如今的皇甫山已從不毛之地變為集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國家3A級旅遊景區為一體的森林氧吧。高家人見證了皇甫山從貧瘠到蔥綠。在高青旺看來,家就是山,山就是家。
來源: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處、社會信用管理中心
原標題:《準備好了嗎?《信用講堂》開講啦~》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