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寫的「不必讀」書單火了: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

2021-02-07 名校互聯
1 絕大多數的中國古典小說:這麼說會激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小說真的不是我們的強項。具體原因這裡就不展開了。

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齋》、《三言二拍》等以外,好的真是不多了。比如《封神演義》,人物刻板,情節單一,思想陳腐,盛名之下,其實難負。

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在年輕時寫了一本《封神演義導讀》,那時候真是太缺錢了.

2 絕大多數的從「五四」到1949年的中國現代文學作品:我很佩服開天闢地的現代文學先賢們,他們的功勞永垂不朽,但這是從文學史的角度說的。

除了魯迅、沈從文、老舍、張愛玲、曹禺等少數幾位,總體上真的比較幼稚,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真的看不下去。作為一個苦命的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的博士,我已經忍了很久了。

3 絕大多數從1949年到1976年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我基本上全部看過,有絕對的發言權。

這段時期的作品,非文學的因素佔比例太大,而這些非文學因素也已經時過境遷,今非昔比,所以,不必像我們小時候那樣餓急了什麼都吃,撿到碗裡都是菜了。

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

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小說作家,描寫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封疆大吏:

「激動得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握著桑治平的手說」;「兩雙滾燙的大手緊緊地握著」;「凝重的目光遙望著窗外」;「人生難得最是情。是的,情難得!」……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5 絕大多數的西方通俗小說:其實也很爛,真正好看的也就那麼少數。請注意,我這裡說的還僅僅是好看,還不是好。

我業餘喜歡看外國通俗小說,但這是一個很痛苦的愛好,因為好看的實在太少了。絕大部分都是垃圾,真正的垃圾。

包括許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比如有位James Patterson,號稱頭號暢銷作家,這位先生是垃圾中的戰鬥圾。

6 所有名著的續書:無論中外,名著的續書都很失敗,道理很簡單:期待太高,此作者非彼作者。

《劉心武續紅樓夢》《德溫特夫人》《斯佳麗》《傲慢與偏見與殭屍》.都完美解釋一個成語:狗尾續貂。

所以,喜歡續的人都要小心了.

7 很多經典的哲學著作:這條會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感,但哲學有很多功能正在逐漸被科學替代,所以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淡出普通讀者的視野了。

更糟糕的是哲學著作往往還很晦澀,需要花費極多的時間精力,最後能得到啥還不好說,所以投入產出不成比例,還可能誤入歧途,風險很大,慎入!

文學青年動不動就海德格爾如何,維根斯坦如何,胡塞爾如何。恕我直言:你看得懂麼?退一萬說,即使你看得懂,你為此投入的巨大精力值得麼?

有這時間,喝杯咖啡,談個戀愛,出去看個風景多好。我年輕的時候,把別人談戀愛的時間都用來啃哲學,結果什麼也沒啃出來,只啃出個晚婚

騙人的,沒用。

騙人的,有害。

當然,這份「不必讀」書單雖然受到廣大書友的喜歡,但正如嚴峰教授自己所說,不少人對「很多哲學經典不必讀」這一條並不贊同,你認為呢?

關於「不必讀的書」,在當代著名美學家、教育家朱光潛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中,有一些很有啟發的觀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文丨朱光潛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

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

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

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惟有讀書做學問不能學時髦。

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儘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

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

其它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誌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也許要問我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約還記得北京《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的十種儘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的十種儘是《史記》《漢書》。

這在旁人看起來似近於滑稽,而應徵的人卻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求以一個人的標準做一切人的標準,好像我只歡喜吃麵,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

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青年讀之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品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

1. 冒險小說和遊記

2. 神話和寓言

3. 生物故事

4. 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

其中代表的書籍是凡爾納的《八十日環遊世界記》《海底二萬裡》,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大仲馬的《三劍俠》,霍桑的《奇書》《丹谷閒話》,金斯萊的《希臘英雄傳》之類。

這些書在外國雖然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甚相宜。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

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發達想像。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裡,我還沒有答覆應讀何種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覆,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

比方中國書裡,我最歡喜《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等等。

在外國書裡,我最歡喜濟慈、雪萊、柯勒律治、布朗寧諸人的詩集,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李爾王》《奧瑟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屠格涅夫的《處女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等等。

如果我應北京《京報副刊》的徵求,也許都把這古董洋貨捧上,湊成「青年必讀書十種」。但是我知道這是荒謬絕倫所以我現在不敢答覆你應讀何書的問題。你應該請教你所知的專門學者,請他們各就自己所學範圍以內指定三兩種青年可讀的書。

你如果請一個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設想,比方他是學文學的人,他也許明知青年必讀書應含有社會問題科學常識等等,而自己又沒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兩種拉來湊數,你就像問道於盲了。

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相關焦點

  • 復旦教授的「不必讀」書單火了: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
    4 絕大多數的當代中國人寫的歷史小說:歷史小說是最難寫的小說之一,需要經歷、學識、性情、沉浸,最吃細節、韻味、筆力、文字功夫。這些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尤其困難。比如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歷史小說作家,描寫一位晚清宦海沉浮幾十年的封疆大吏:「激動得兩眼閃動著淚花」;「激動地握著桑治平的手說」;「兩雙滾燙的大手緊緊地握著」;「凝重的目光遙望著窗外」;「人生難得最是情。
  • 大學生應該讀什麼書?這所老牌名校發推薦書單了,你都讀過嗎?
    《九章算術》、《天工開物》、《物種起源》、《天體運行論》、《基因論》、《5G+:5G如何改變社會》、《呦呦有蒿:屠呦呦與青蒿素》等古今中外科技智慧入選自然科學類圖書。中小學生的書單已經有了指導和推薦了,那大學生應該讀什麼呢?與其空閒時間打遊戲,不如來看看西安交通大學推薦的大學生讀物。
  • 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如何再次拿起書》有感300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讀後感範文:讀《如何再次拿起書》有感3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在書中我與逝者重逢,在書中我預見未來之事,在書中有戰事紛爭,在書中有和平安定。萬物都隨時間腐化,星辰隕落,季節更替,一切繁華終歸塵土,然而上帝讓這一切在書中得以重現。」
  • 「青年必讀書」引發的公案
    (魯迅夫婦與友人合影。後排中為林語堂,後右一為孫伏園。)「青年必讀書十部」是由《京報副刊》編輯部「備券投寄海內外名流學者,詢問他們究竟今日的青年有哪十部書是非讀不可的」。前後共收到名流學者們的答卷七十八份。這七十八份答卷從二月十一日始陸續刊布於《京報副刊》,到四月九日刊畢。胡適之、梁啓超、周作人、徐志摩、潘家洵、馬幼漁、江紹原、魯迅、林語堂、易培基、張競生、俞平伯、顧頡剛、邵元衝、許壽裳、太虛和尚、汪精衛等名流學者均熱烈響應,踴躍參與。
  • 戴建業教授鼓勵孩子多讀「無用書」,引發了我對讀書無用的思考
    戴建業建議,家長、老師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妨鼓勵他們多讀與考試無關的「無用書」,「只要是健康的的書,就應該讓他們去讀,這樣才能讓閱讀成為興趣。」由此我去專門查了下相關的資料和視頻,結果越看越好玩,引發了我對讀書無用的思考。藉此寫出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相信大家都刷到過戴教授講詩的視頻,看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語文都白學了,要是早這麼講,成績肯定會更好。
  • 讀書,是讀有價值的書好,還是讀喜歡的書好?
    書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之別。每本書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都有它獨特的價值,只要能帶給我們收穫和成長,讓我們變得更好,就是值得我們讀的好書。到底該讀大家推薦的經典書籍、暢銷書籍,還是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 曹文軒: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孩子的閱讀黃金期,要讀經典書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閱讀是張弓,寫作是把箭。寫作靈感往往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
  • 人生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算數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至於哪幾部書對我影響最大,幾十年來我一貫認為是兩位大師的著作:在德國是亨利希·呂德斯,我老師的老師;在中國是陳寅恪先生。我在下面介紹的只限於中國文學作品。外國文學作品不在其中。我的專業書籍也不包括在裡面,因為太冷僻。
  • 聊聊假期必讀書:那些藏在語文書裡的秘密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童書的小蟲。一個學期即將結束,孩子們的假期將至,身邊很多朋友都在問我:假期給孩子讀什麼書好?其實「讀什麼書好」這個命題實在是太大了,能力有限,我不太好回答。不過一般我會按照朋友家孩子的所在年級,推薦這個假期裡必讀的書目。今天我們就聊聊「假期必讀書」吧。
  • 書單推薦|初入公關職場必讀書單(二)
    寫上一期書單推薦的時候,我寫過:「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的重要一點,便是讓自己擁有更清晰的邏輯與思維能力,更紮實的行業、專業基本功,以及更具有包容與理解別人的心胸。」當我們擁有更明確的自我職業方向與思維能力的時候,我們也將更有處變不驚、運籌帷幄的能力。2020年,這個行業不容易。2021年,這個世界也許將會更快的速度變化,你能作出更好的判斷與決策。好了,那就繼續將這個「初入公關職場必讀書單」第二期,推薦給你們。
  • 大學生如何參與讀經?——訪問王財貴教授
    有陽光的屋子才有生氣。」很有興味地笑著說:「把這段也寫進去!」坐定後,我們就開啟了一段令人很有收穫的訪問。雖然我問了幾個很可笑的問題,問題順序也很凌亂,但是老師回答非常清棼明白,而且有其條理性在,所以再三考慮後,還是決定就這麼原原本本、老老實實地用學生問&先生答的方式寫。除了少數文句略有更動外,一切完全按照逐字稿。
  • 書單|疫情期間,耶魯大學的教授們正在讀什麼書?
    這怎麼能不讓我聯想到隔離和正在蔓延的流行病呢?在書的封皮上,我寫著:「1832年3月-2020年3月。」原版以義大利佛羅倫斯方言寫著,當然,我讀的是翻譯版!推薦人:Paul Freedman(耶魯大學歷史學教授)推薦書目:《黑死病:一段個人史》我最近在讀約翰·海切爾的《黑死病:一段個人史》。
  • 這裡是「讀不進去書」綜合症治療所
    嗨,朋友,你也有「讀不進去書」綜合症嗎?陷入劇荒,在視頻app首頁劃拉很久,還是沒有放下手機去看書的勇氣;各種書單收藏了不少,至今沒找到從哪裡開頭。kindle從滿電放到沒電,裡面存著20本下載但沒看的精神遺產;疫情前去書店閒逛買回來的書,還有好幾本沒拆塑封;被疫情困在家裡之後,看書看了沒多久就忍不住掏出手機刷一會兒微博……說起「讀不進去書」的原因,相信每人都能講出一套道理:碎片化閱讀啦、注意力不集中啦、上班精神壓力大需要放鬆啦。但是,又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 薦書|亞馬遜推薦的一生要讀的100本童書書單
    這次推薦的是亞馬遜童書書單。亞馬遜大家都知道——美國最大的電商公司,世界第二大網際網路企業,還有一個身份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書店。賣書是亞馬遜成立時的主營業務,在圖書領域深耕多年,積累了大量的圖書銷售和用戶評價數據,亞馬遜編輯推薦的「一生要讀100本書」的書單(100 books to read in a lifetime)早就成為了其圖書銷售頁面的保留節目。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在序言裡說:「如果一個語文老師以為一本教材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的話,那麼他不可能把這門課教好,學生也不可能把語文學好。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
  • 這份書單值得參考嗎?
    當你想讀書的時候,可以讀什麼書?參照豆瓣電影Top250,豆瓣根據每本書讀過的人數和該書所得的評價等綜合數據,生成了一份豆瓣讀書Top250。大多是熟面孔,但有一個問題——太偏重暢銷書了。很多小夥伴閱畢冒出了大大的問號,為什麼榜單的第一名是《追風箏的人》?什麼前十名裡有三本東野圭吾的書?為什麼經典的排名這麼靠後?
  • 雙十一無需剁手,教育部權威推薦中小學課外必讀書單免費領取!
    德國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學生課外閱讀文學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學大師對話。此次特為大家甄選的兩套書籍都是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生課外必讀書單,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們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閱讀所積累的好詞佳句、文章構思方式、寫作手法等,對寫作文也有較大地幫助。
  • 浮躁的年代,我們該讀什麼書
    我們學校在閱讀推廣方面做得很不錯,每年新生入學都會有推薦中學生閱讀圖書100本。我第一次拿到這個書單的時候看到很多書名都不知道,心中不免沮喪,轉念又安慰自己,我一個理科教師,讀書本來就不多,不知道不是正常的嗎?可是有一次看一位非常愛閱讀的語文老師的公眾號文章,他竟然說學校推薦的100本書,他有一半以上未讀過。那麼這100本書是如何選出來的呢?
  • 25歲之前一定要讀的書單!這些書驚豔了我的世界觀!
    這是很早很早讀的書了可它真的影響我很深它讓我意識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為之工作 為之戰鬥, 為之犧牲的東西《簡·愛》是我推薦每一個女生讀的書簡·愛是一個獨立的人,堅強,懂得自尊自愛一個不以外界動搖內心想法的女孩兒她是早晨青苔上一抹不變色的陽光裡面有一句經典的句子
  • 寫盡了人生的智慧,它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而且在這套書裡,藏了太多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煩惱的答案,寫盡了人生的智慧。為此我們特地獻上這套—未刪節插圖珍藏版《封神演義》!為你講述哪吒、姜子牙們的故事!原汁原味解密小說背後的人生智慧!但它卻妙於不直接講大道理,而在故事的細微之處,使人窺探到真實的人性、稀缺的人生智慧。足足70萬字,100個奇幻故事,卻處處是人生智慧,成為所有國人的處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