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10 05:59 來源:中國報導
◎吳美福
【編者按】每個人只要生命不息,就一直走在奔波的路上,生命只是因為有了追求和嚮往,才會活出自己應有的精彩。不管男人還是女人,只要每天都在為生活而努力地拼搏。生命活著就需要更多的責任和擔當。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和活著的意義。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兒女,有些人活著是為了家庭,有些人活著為愛所困,有些人活著被情所累,有些活著為了民族大義,有些活著了為了改變世界,有些人活著為了奉獻自己,造福人類!誠然,做人更重要的是責任和擔當。
為弘揚至德精神,傳承吳文化,吳美福宗長嘔心瀝血撰寫《譜牒知識普及講座》無私奉獻給廣大讀者,彰顯「有家譜,更靠譜」人文理念「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古語云:三世不修譜視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祭祖祈福的祭文寫法完整的譜牒有專門的篇章記載祭祖的祭文的格式與寫法,不同的祭祀對象有不同的祭文內容。有些祭文聞者聽者無不為之動容,掩面悲傷而泣,實為祭文之範本,之經典。
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一姓一族之祖先或天地、山川等神祗,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主要為哀悼、禱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經歷,頌揚他的品德業績,寄託哀思,激勵生者。
同時,祭文也是為祭奠死者而寫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時誦讀的。它是由古時祝文演變而來,其辭有散文、有韻語、有儷語。而韻語之中,又有四言、六言、雜言、騷體、儷體之不同。祭文出現於漢代。古時的祭文在內容上可分四類,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驅除邪魔,祈禱降雨,而多用於哀悼死者。因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辭,就應該以真摯的感情與質樸的風格寫作為好的祭文,內容以表彰死者功德為主,並要通俗易懂。舊時寫的好的祭文,感情色彩比較濃厚,多為亡親亡友而作的追記、生平,稱頌死者,念起來如哭如泣,如咽如訴。如袁枚的《祭妹文》。
祭文的書寫格式:
開頭人們寫祭文,習慣以「維」字開頭。「維」是助詞,作發語詞用,無別的意思。祭文以「維」字開頭後,緊接著即言明弔祭文時間及祭誰,誰來祭。這是開篇明義,首先要點明的問題。
在祭祀的儀式中,祭文的內容必須簡短,語言必須精煉,要以簡明扼要之詞表達悲哀傷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為宜,切忌拖泥帶水。過去的祭文,語言均押韻。可—韻到底,也可變韻——即押兩個以上韻。結尾祭文用「尚饗」一詞結尾。「尚饗」是臨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詞。尚,是庶幾,希望也;饗,設牲犧以品嘗也。
祭文的格式內容:
1.標題。寫成「祭×××文」、「×××」表示死者的輩份或與生者關係。
2.「維」起。
3.死者逝世的情況。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跡。
6.表示哀痛之情。
7.結語用「伏食尚饗」。
示例:祭祖文。
祭泰伯文
維公元兩千零七年四月十日,歲在丁亥,序入仲春,兩岸三地,薰沐同祀。無錫人民,吳氏宗親,中外嘉賓,緬懷至德,拜祭吳地始祖泰伯之靈於鴻山墓闕,辭曰:泰伯高蹤,億兆仰戴。讓王奔吳,乃闢草萊。敦睦教化,民智爰開。勸業墾殖,興利避害。開瀆築城,排難弭災。人文淵藪,品物煥彩。吳地繁盛,傳諸百代。泰伯境界,崇乎高哉。松柏品格,雲水襟懷。日居月諸,恩澤潤溉。有容乃大,百川歸海。越神楚韻,兼容博該。文脈綿延,史接千載。至德名邦,享譽中外。欣逢盛世,民安國泰。小康既濟,大成堪待。尚德立則,萬世足楷。求真務實,奮進不怠。事功經濟,方興未艾。和諧社會,至仁博愛。斯土斯民,繼往開來。伏惟尚饗!
對於許多人來說來說,祭文還是比較難寫的,不但要情真意切、符合規矩,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字駕馭能力。
【作者簡介】吳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贛邑萬年縣,現定居縣城。函授政治學本科學歷,1997年任萬年縣吳姓文化研究協會會長於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贛東北吳文化研究中心理事會會長至今五年,2017年發起閩浙贛吳文化經濟促進會。2013年參加發起「泰伯論壇」,多年來,致力於吳氏聯誼懇親,聯繫、聯絡各地吳家,走訪了絕大多數國內各地宗親和一部分海外宗親。
中華至德宗親十二姓淵源,始於四千多年前之后稷。姬姓周族在傳承過程中,特別是因周王室分封,分別產生了吳、周、蔡、翁、曹、辛、柯、汪、江、洪、龔、方等十二姓,被稱為至德宗親十二姓。全國總人口超過一億多人。
中華至德宗親十二姓淵源,始於四千多年前之后稷。相傳帝嚳(即高帝)之元妃姜生后稷名棄,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長大後,善耕農,播種百穀,建功天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帝舜以其有功於民食,封於臺(今陝西省境內),號后稷。后稷始姓姬,是周族的祖先。自周朝開創後,始有由姬氏分改名姓之事,故后稷為至德始祖。至德宗親雖有十二姓,但追根溯源,實是同宗共族,
孔子曰:「泰伯可謂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昔時,孔子盛讚吳太伯(泰伯)三讓天下為「至德」,今世四海宗人聯誼組會,乃以「至德」而命名。至德各姓之宗派其本源遠在四千年前,始於后稷,別姓姬氏,十二傳至太王古公亶父,他為吳、周、蔡、翁、曹五姓之太祖。
太王古公亶父生三子,長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太伯為吳姓之始祖。吳姓被列為至德十二姓之首位。至德宗親會本為五姓宗人聯誼,後已擴大組織,包括濟陽堂、六桂堂各姓,已增加到十二個姓氏。
【友情提示】天下吳氏網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客觀真實報導,堅持不站隊,保持正確的主觀立場,以弘揚至德精神!傳播吳文化為主旋律!只要你姓吳,只要你是正能量的來稿,我們都歡迎!
《相約天下吳氏網》主題歌
作詞∶吳蜀豐
作曲演唱∶吳仕長
吳氏文化正能量,
至德精神在弘揚。
開拓進取創輝煌,
譜寫時代新篇章。
三讓高風孔聖贊,
第一世家史記傳。
天上有口遍天下,
家風傳承樹典範。
我是吳氏好兒郎,
仁愛謙讓傳萬代。
相約天下吳氏網,
因為有你更精彩!
來稿要求圖文分開打包,〔因人力有限不接受微信圖文供稿〕
投稿公共郵箱:txws4006935168@163.com
聯繫人吳蜀豐 電話: 18883313913
傳承吳文化 有你更精彩
分享轉發 也是傳遞正能量
大家都在看 悅讀悅喜歡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一)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二)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三)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四)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五)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六)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七)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八)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九)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十)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1)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2)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3)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4)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5)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6)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7)
責任編輯:吳蜀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