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霓安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呀,我是王尼瑪,歡迎來到《暴走大事件》」,萌賤的聲音打著四年如一日的經典招呼,王尼瑪上場了。
演播間清一色的綠,王尼瑪從旁邊的綠色「煙囪」狀圓筒中滾落下來,他似乎很「享受」這樣搞怪的出場方式,麻利的從地上爬起來,走到中間的沙發上坐好,「新鮮事,簡單報」,他開始像往常一樣播報這期「大事件」。最新這一期主題為「霍頓再挑釁孫楊,打臉進行時」,沿襲暴走大事件一如既往的「時評」風格。
無論何時出現都帶著「暴走」式頭套的王尼瑪,是這檔喜劇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也是擁有1452萬微博粉絲的搞笑博主,更是藏在每個人手機裡畫風粗鄙的表情包。
從第一張野生粗糙的表情畫作進入公眾視野,到現在成為集漫畫、視頻、遊戲於一身的「暴漫」IP,這個「頭上長草瞪著眼睛的粉唇大嘴」形象已經誕生將近十年,十年來,它不斷衍生,擴散,形成族群和品牌,暴走漫畫也因此身處界限分明的兩邊,一方面,它「病毒式」的表情包傳播使得人人熟知;另一方面,幕後團隊對廣告的深度思量面使其臨著盈利模式的「停步不前」和來自外界的商業化質疑。
誰都無法否認,在這條十年「慢」步路上,暴走漫畫一半猶豫,一半克制。
一款表情包的慢速「漂流」
幾乎每一個人的手機裡,都有幾個暴走漫畫的表情包,固定的表情模板佐以不同的圖片搭配,文字沒有辦法表達的意境瞬間變得生動,這種獨特的情緒表達方式「俘獲」了當下很多年輕人,他們以此完成對現實生活、網絡世界的記述、諷刺或者發洩。
或許,鮮少有人知道,這些瘋狂傳播的表情包,起源於北美,最初只是一張野生粗糙的畫作。
2007年7月17日,在某匿名貼圖網站上,一位網友用Windows畫板畫了一則四格漫畫,講述一個人在蹲廁所時水濺到屁股上,令其十分憤怒的日常現象。雖然畫作線條簡陋,但因其繪製簡單、效果清晰獲得了強烈認同。從此以後,這種粗獷、通俗、不顧美感的漫畫形式逐漸形成潮流,並流傳至中國。
2008年,暴走漫畫創始人兼CEO任劍在西安註冊了暴走漫畫網站,專門上傳分享惡搞漫畫的網絡社區,隨後,他們開發出了暴走漫畫製作器,由網站提供表情包素材,用戶自己添加文字,二次創作出各種鬼畜新表情。
一目了然的粗暴畫風,喪心病狂的筆法,詼諧幽默的調侃,使得大多數在快節奏學習工作生活環境下的觀眾心理壓力得到釋放,當時,暴走漫畫大受歡迎,但後來,真正使其獲得瘋狂傳播的還屬那張「姚明臉」。
2010年7月11日,美國知名社交新聞論壇網站Reddit上某用戶上傳了一系列原創漫畫臉,其中包括一張某賽後新聞發布會的姚明的臉,這張出名的囧形臉幾乎成為了暴走漫畫裡最經典的形象。此後,金館長、張翰、杜甫、金正日、爾康等名人被多次創作,成為尋常人之間溝通的「社交語言」,表情包正式在年輕人中風靡開來。
無疑,表情包的爆火為當時的暴走漫畫帶來巨大的人氣。2011年開通微博後,暴走漫畫成為第一批粉絲破百萬的原創漫畫帳號之一,王尼瑪也藉助微博傳播,變得真正廣為人知。隨後,暴走旗下又開發出一系列App,包括「無節操有內涵的《暴走漫畫》」和「如廁之友《暴走日報》」等暴走系品牌,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目前,暴走漫畫總粉絲已達到1.3 億。
原本「並沒有覺得自己在創業,只是一群好玩的人在一起做一件好玩的事兒」,但慢慢地,事情開始變的不一樣了,這位王尼瑪「背後的男人」,暴走漫畫創始人兼CEO任劍慢慢發現,網站建設和製作器功能在高速發展,每日投稿達2萬多,用戶越來越多,對創作團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無論如何都要做下去,不能戛然而止」,任劍開始考慮作為一個創意團隊,除了漫畫,還可以為用戶做什麼。
「我們發現喜歡看書的用戶和喜歡看電影的用戶,常常不是同一批人。於是我們推斷暴漫的潛在用戶,除了喜歡看漫畫的這部分人群外,還有喜歡看動畫、視頻的。所以我們先後推出了《暴走漫畫》動畫系列,和《暴走大事件》新聞吐槽類視頻系列,之後又出了《暴走看啥片兒》、《暴走恐怖故事》、《暴走玩啥遊戲》這類垂直領域的視頻節目。」
這些「暴漫」出品的視頻節目,風格一以貫之,「一口老血噴在屏幕上」的感覺始終還在。從簡單粗暴的漫畫到諷刺自嘲的表情包,再到風趣調侃的脫口秀,暴走漫畫嘗試得「小心翼翼」。
生命力消退,暴漫已不是從前的暴漫
簡陋的城市夜景背景布,一張桌子,一卷衛生紙,戴著大頭套、身穿藍色條紋襯衫的王尼瑪坐在電腦前,用「公鴨嗓」般賤兮兮的腔調開場,「大家好,歡迎收看《暴走大事件》,我是王尼瑪」。
距離2013年3月29日這期《暴走大事件》與觀眾首次見面,已經過去了四年,五季,一百八十一期。
《暴走大事件》圍繞最貼近觀眾日常生活的熱點話題,以極接地氣的草根畫風,嬉笑怒罵,風趣調侃。除了貫承暴漫野生粗鄙的畫風之外,它還以戲謔、低俗的審美反惡俗風氣,以無知的形象反權威主義,以反差、自嘲的形式顯示現實的真實和諷刺。
在《暴走大事件》早期,知乎網友Hannibal Lecter給出了高度評價,稱其「拯救了我們的節操,顛覆了我們的三觀,針砭了世道的無常,喚起了心中的公義,捧腹之餘,忍俊不禁,欲罷不能」,並把它與美國深夜政治吐槽節目《The Daily Show》相比,認為《暴走大事件》是當今中國網絡電視新聞娛樂脫口秀的翹楚。
如今,《暴走大事件》每集平均播放量在3000萬左右,有自己固定的觀眾群體,作為一檔脫口秀節目,《暴走大事件》前四季的豆瓣評分均保持在8.8以上,在2015年以前,這樣的成績很是難得。
後來,隨著眾多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競逐激烈,2017年回到公眾視野的《暴走大事件》第五季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變動,或是為了順應潮流,或是節目升級,但無論如何,第五季的豆瓣評分降到了8.2,從來自粉絲的評論中不難看出,他們已經看不到暴漫過去的「內涵惡搞無下限」。一位豆瓣網友評價「暴走大事件變溫和了」,「王尼瑪還是那個王尼瑪,觀眾還是那些觀眾,大事件卻不是以前的大事件了」,也有人痛心寫下暴走大事件變成了「被束縛的舞者」。
「新的環節,新的驚喜,王尼瑪和暴走家族,帶著萬眾矚目的暴走大事件第五季正向你走來,請扶好挖掘機,系好安全帶,你一整年的笑點已被我們承包。」從愛奇藝對《暴走大事件》的簡介裡依稀可以看出,它依然是那個力圖博觀眾捧腹的節目,但曾以「犀利、諷刺、大膽敢說」為看點的《暴走大事件》,如今正面臨著來自觀眾「江郎才盡」的質疑和系列作品生命力消退的隱憂。
兩年前,節目主持人王尼瑪曾在知乎上親自回應網友「如何評價暴走大事件」的提問。王尼瑪稱暴走大事件是一個攢出來的東西,自己的確有太多想說的,但每周只有20分鐘時間給大家,「每次初剪時候都在40分鐘左右,刪了又刪,每次都搞到自己實在沒力氣再折騰的時候才放出來」。他坦然承認,滿足感之外,隨之而來的就是瓶頸期,「大家都在做脫口秀,做綜藝,我們賣點是什麼?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
毋庸置疑,以《暴走大事件》為核心的一系列「暴漫出品」網際網路視頻節目,正在形成暴走漫畫的網絡影視節目矩陣,將來,它們或悄然崛起,或黯然消亡,但眼下,他們正面臨選擇的是內容強輸出和資本快錢戰兩方幾乎不可共存的艱難立場。
任何偏頗,都將成選擇。
商業化困局下,暴漫離錢有多遠
暴走漫畫走到今天,最為人熟知的,依然是那些生動的表情包以及這檔吐槽類新聞脫口秀。
「暴走大事件做到現在,幾乎是沒有盈利的」,兩年前,王尼瑪曾在公開場合如是表述,「我把接到的那些廣告幾乎都放在了片頭和片尾,而這一費用,也僅僅夠員工工資和拍攝成本。除了有時候實在資金周轉困難,運作不順我會接中途植入的廣告,整個暴走大事件到第四季,基本上都儘量將廣告放在片頭片尾做硬植入,而從來沒有去想著做軟植入。」
《暴走大事件》的確很少見到植入的軟廣,大多是在片頭片尾進行廣告宣傳,數量也不多,對於一檔每季點擊率超千萬的網絡節目,已算難得。創始人任劍在很多地方講到他對廣告的反感,他在知乎自曝如果接軟廣,一期的錢甚至抵得上做三期,但是他用一種近乎潔癖的方式堅持不靠廣告來拉收入,原因是「怕用戶哪怕有一點點不喜歡」。
「我們不想暴走僅僅是固定在一個網絡娛樂節目的範疇,而是希望將暴走大事件這個概念做成一個用戶可以參與創作,編輯和演員可以互動,緊緊貼近網絡和社會現實,與網民們一起成長,跟觀眾們相依相存的總是陽光總是欣欣向榮的暴走生態。為了這個目標,我幾乎是不要工資的將每一期製作預算都定得很高,大家想看誰,我會盡力請過來,哪樣的劇情好笑,我會盡力做到預算內的最好,哪種新聞一定需要報導,我會冒著被請喝茶的風險大聲講出來。」
暴走漫畫創始人任劍至今都不太願意談商業價值,他認為「那大多是給人講故事用的,我們沒有做過很商業化的東西,至今也還保持著以創意內容為核心的、原汁原味的暴走。」
但這並不代表暴走漫畫「不愛錢」,或者「沒有野心」。
「不僅我愛錢,我們整個暴走團隊,唐馬儒也好、張全蛋也好、王蜜桃那個死胖子也好,他們也都愛,不過他們以及我本人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靠廣告費大富大貴,而是在解決溫飽的情況下,將整個暴走大事件做成一個生態」,王尼瑪這樣告訴觀眾他的「暴漫設想」。
2015年7月,王尼瑪還曾在知乎寫下一個問題:「如果暴走漫畫要出大電影,你想像會是什麼題材?」,末了又補充一句「只是說如果。」興許是看到了大家的猜測和意見,他在評論裡補充道:「1不會拍綜藝電影,2不會拍串段子電影」。據了解,大電影《暴走大漫畫之白日夢》(暫定名)已在2016年年初立項,但至今還沒有消息。
過去幾年間,萬合天宜、同道大叔、暴走漫畫等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崛起的內容生產者常常被拿來做對比,萬合天宜早早涉足變現,網絡劇、網絡電影、院線電影等形式均有嘗試,同道大叔更是「賣身」套現,實現了個人財富的巨量增值,而暴走漫畫,仍然或主動或被動的,陷在自己的商業化困境裡。
其實,暴漫的產品形態從漫畫、圖文、視頻,到遊戲、周邊、線下等均有所涉足,收入一部分來自於他們開發或合作的手遊,一些來自微博的軟廣和《暴走大事件》的片頭片尾廣告,以及少部分的暴漫周邊。
很多人都看到了暴走漫畫背後巨大的商業價值,但真實現狀是,多年過去,暴走漫畫最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單依然是一檔視頻節目,和一個漫畫社區等,或許有主動選擇後的克制,但仍免不了外界對其盈利能力的質疑。
原本可以離錢很近,事實上卻「遠離」,至於未來,還未可知。
「大家都在做脫口秀,做綜藝,我們賣點是什麼?」幾年前《暴走大事件》陷入瓶頸期,這個困擾王尼瑪的問題,如今或該再被拿出來放到整個「暴走品牌」上度量一番了。
────── 推薦閱讀 ──────
《深夜食堂》 │ 芒果TV │ 明星人設
《明星大偵探》 │《歡樂頌2》│ 飄Home
藝人經紀 │二次元 │《七十二層奇樓》│ 馬伯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