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金瞳的熱映又帶火一波收藏熱潮,在劇中「撿漏」和「打眼」一詞尤為突出。
在古玩界,撿漏是非常令人嚮往的事。可「打眼容易撿漏難」,要想尋覓到有價值的東西,沒有一點基本功是不行的。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收藏愛好者已經破億,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進入收藏圈子的人也是越來越多。那麼,眼下的古玩市場真的還有漏可撿嗎?如何才能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收藏到自己心儀的藏品呢?
首先洞察與發現「漏兒」,再就是必須具備斷代和掌握藏品價值的能力。以古陶瓷為例,一般品相上乘的古陶瓷珍品,人們都知道價值不菲,商販們也不容易以廉價買到,所以售價自然也不會低。瓷器珍貴與否和瓷器上所含歷史文化的信息量相關,這並非外觀漂亮就能決定,藏家需要對中國瓷器各個歷史時期的燒制工藝狀況與發展有較多的了解,才有可能撿漏。
鑑別「漏兒」真偽的能力。目前古玩市場上假冒偽劣、粗製濫造現象日趨嚴重,仿製技術也越來越高超,仿偽者會利用許多收藏愛好者閱歷不深、辨偽能力不強的弱點,專門製作一些稀奇古怪的偽品,作舊後在市上售賣,讓人覺得稀少必珍貴,但又苦於沒有參照器物和資料,雖然心中沒底,又怕漏了貨,因此,容易掏錢買到贗品。
還有就是需要排除外界的幹擾。很多人是因為經不住外界幹擾常常導致「打眼」。對初涉收藏的人來講,這是很普遍的,即使內行,也在所難免。造成「打眼」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輕信賣家的花言巧語,賣家故事說的天火亂墜,引你動心。此時你千萬要有主見,眼看手掂,要靠自己的實踐經驗,不能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打動,很多古玩商都是兩三人一起的,這種情況就要防「託兒」。
再有就是有善於把握機遇的能力。撿漏的關鍵是機不可失。一旦認準就果斷購買,如果放走了撿漏的機遇,再想得到那藏品,付出的代價就會有天壤之別。但如果怕漏貨憑僥倖購買,也往往導致走眼的後果。
玩收藏必須具備平和的心態。只要自己足夠喜歡,無論真假、年代,價值我們都可以把它當工藝品買回來玩玩,陶冶一些情操也挺好。千萬不能抱著撿大漏一夜暴富的心態,這樣的人往往也是最容易被騙的。
「買的不如賣的精,當今古玩市場幾乎無漏可撿,想撿漏一不小心就成了被撿漏的。」
初入收藏圈也應聽取《黃金瞳》劇中德叔所說的「多聽多看,少說不買」。畢竟我們都不具備黃金之瞳的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