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劉詩詩在微博發布了一組秋天新照。
很多網友直呼:女神美哭了!
但是,也有人嘲諷:就是一個花瓶而已……
關於劉詩詩的標籤有很多,褒貶不一。
我查了一下,在演員、明星、吳奇隆妻子、寶媽等角色之外,劉詩詩還是一個商人。
業內有名的的稻草熊影業公司,愛奇藝是第2大股東,持股19.57%。
緊隨其後的,就是劉詩詩,個人持股14.8%,是公司第3大股東。
最近幾年,稻草熊影業的總收入穩步增長,分別為5.43億元、6.79億元和7.65億元。
此外,劉詩詩名下還有其他6家公司。
她是如此低調,很容易讓人忽視潛藏的另外一面。
劉詩詩幾乎從不上綜藝節目,她說:
「我的性格不適合,不太會表達,也完全不會熱場。
拍戲的時候鏡頭對著我,沒有問題,可如果像綜藝那樣,
幾個鏡頭對著我,我可能會很尷尬。大家看著也尷尬,何必呢?」
頂著盛世美顏出道,卻謙遜低調,恬淡親和,宛如鄰家小妹。
胡歌這樣評價她:
是「難得一見的奇葩」,不炒緋聞,不蹭熱度,兀自活成一股清流。
劉詩詩與胡歌
不過,雲淡風輕的劉詩詩,同時也是個不動聲色的「狠角色」。她的狠:
是清醒的自我認知;
是拿得起,放得下;
是敢做敢當,堅持自我;
是對人生的步步為營與縝密規劃,更是牢牢掌控自己命運的那份篤定與從容。
表面上,劉詩詩看著很「羸弱」。
但骨子裡,她極富主見,鋒芒暗藏,蓄勢待發,看得見自己的路,也始終清楚心中的遠方。
在前浪後浪的夾擊中,在演技備受質疑的群嘲裡,在結婚生子的空檔期,「狠人」劉詩詩卻從未迷失過人生的航向。
1987年,劉詩詩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回族家庭。
媽媽是個才女,能歌善舞;爸爸下海經商,家境不錯。
再往上追溯,爺爺是鼓界泰鬥劉田利,曾任中國曲協理事,北京市文聯委員。
作為獨生女的劉詩詩,自小備受寵愛。
來自書香門第的劉詩詩,也沒有辜負這份「幸運」。
她6歲開始學習芭蕾舞,異常刻苦。
經過多年艱苦訓練後,15歲考入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
那時候,少年劉詩詩的夢想,僅僅只是成為一名芭蕾舞者,長大後再做一名芭蕾舞老師,教小朋友跳舞。
可由於身體條件所限,她被迫中途放棄。
彷徨、焦慮、苦悶、迷茫,同樣是她的青春寫照。
不曾想,命運的轉機,突然出現在她17歲那年。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意外選中,出演了人生第一部影視劇《月影風荷》。
就這樣,她誤打誤撞,一腳踏入了演藝圈。
為了抓住來之不易的機會,她開始了拼命試戲、拍戲的劇組生涯。
劉詩詩畢業照
大學畢業後,20歲的劉詩詩終於籤約了唐人影視。
從此,她正式由一名芭蕾舞者,轉行成為一個職業演員,也開始了自己一路開掛的演藝人生。
她主演《仙劍奇俠傳三》、《步步驚心》、《女醫·明妃傳》等熱播劇,輕鬆取得全國收視率第一的佳績。
由她塑造的各類經典人物形象,多年後依然讓人記憶猶新,如今也是很多視頻博主鍾愛的剪輯素材。
不過,成績斐然的劉詩詩,卻往往給人「佛系」的印象,似乎沒有太大的企圖心。
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事實上,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拼命三娘」。
除了2018年懷孕之外,劉詩詩一直在馬不停蹄地拍戲,從未停歇,被封為「演藝圈勞模」。
16年的摸爬滾打,造就了一個內心篤定、沉穩低調、萬般努力的演員劉詩詩。
只不過,她不是一個把野心寫在臉上的人。
作為演員,她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
能接受各種挑戰是做演員的樂趣所在,而不是一定要向外界證明什麼。
我當然有事業心,但我不會給自己定壓力很大的目標。
我更願意用美好的願望來形容,就是一邊看風景,一邊向前走。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份淡定從容,她才能十年如一日地,把主要精力放在演技的磨礪上,不作妖、不惹事,不上綜藝,不炒熱度。
在喧囂的演藝圈中,能做到如此篤定、自持,狠角色劉詩詩值得點讚。
外表優雅的劉詩詩,走起路來卻很是豪放,一步跨得老遠。
這得益於她的舞蹈功底好,各種劈叉、下腰,手到擒來,難怪在古裝劇中英姿颯爽,有「打女」風範,人送綽號「詩爺」。
片場上,劉詩詩每天工作20個小時,一口氣扎在橫店11個月,是常態。
在拍攝《步步驚心》時,整部劇有600多場戲,幾乎每天都有她的戲份。
她是劇組起得最早,收工最晚的人。
導演高度評價說:
年輕演員裡,不管有名沒名,
能像她這麼認真、對角色有理解能力的人都很少,
可以看得出來下了多大的功夫,是非常棒的演員。
最終,大拙勝大巧,付出終有回報。
這部劇幫她成功打開事業版圖,躍升一線花旦。
霍建華在一個訪談節目中,也由衷地表達了對劉詩詩的欣賞:
詩詩我是很佩服的,她有像男人一般的意志力。
我們拍戲時,四十多度(的天氣),穿的是厚厚的古裝棉衣。
我已經快頂不住了。她滿臉通紅,氣喘籲籲,還在那邊堅持。
她好能吃苦!
其實,演員面臨的挑戰,遠遠不止這些。
我們都知道,拍古裝劇需要吊威亞的場景特別多,劉詩詩接的大多是古裝劇,所以吊威亞自然成了家常便飯。
有不少演員因為害怕危險,選擇讓替身完成相關戲份的拍攝,但劉詩詩卻沒有這麼做。
為了能夠呈現出最好的效果,往往一條又一條地反覆拍攝,毫無怨言。
蔣勁夫曾經自嘲說,和劉詩詩相比,自己就不像個爺們了。
他們合作過一部戲。
劉詩詩的動作設計,是被甩到了桌子上,而桌子碎掉了。
蔣勁夫發現桌子碎掉後會露出釘子,很危險,提醒她要注意安全。
誰知劉詩詩毫不在意地說:
「別管了,趕快裝上,趕緊拍吧!」
這是在用命拍戲啊。
劉詩詩卻很淡然:
「跟我熟的人都知道我很較真,這件事情我做了,就鑽牛角尖式地做好。」
這是一個真正演員的自我修養,也是她能夠笑傲演藝圈十多年的根源所在。
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是每一個事業型女性都要面臨的靈魂拷問。
而劉詩詩,要事業,也要生活。
「要儘量地去找平衡。尤其對演員來講,生活非常的重要,可以讓自己對角色,有更深入更真實的了解。」
對於感情,她認為,一旦遇到了對的人,就決定結婚生子。
那個對的人,就是吳奇隆。
2011年,劉詩詩與吳奇隆因戲生情。五年後,正式步入婚姻殿堂。
這段戀情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
人們紛紛質疑,年輕貌美的一線花旦,為什麼會選擇一位離異過的,年長自己17歲,並且早已過氣的男星?
對於這些紛至沓來的質疑聲,劉詩詩沒有作任何回應。
因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婚後生活也如她所願,吳奇隆成了公認的「寵妻狂魔」。二人花式撒狗糧,頻頻上熱搜。
始於顏值,敬於才華,終於人品,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愛情。
劉詩詩曾談過對於夫妻關係的看法:
「兩個人好是兩個人好,但是不代表說,我就是想從你身上得到什麼,或者是說,你就要為我怎麼樣,這樣才是公平的。」
而吳奇隆,是她眼中的「如父如兄」。
正如婚禮上他對劉詩詩許下的誓言:
「上天把最好的你留給我。我會聽話的。」
曾有媒體記者採訪時問劉詩詩,生活中是「賢妻」嗎?
她想都沒想,嬌羞地說:「很多家務都是吳奇隆在做,買菜做飯啊,家庭細節,他收拾就好。」
藝人夫妻往往聚少離多,但吳奇隆一有空就會飛去劉詩詩的劇組探班。
在節目中被問到與妻子的相處模式時,他誠懇地表示,就是簡單地好好相處,花心思對對方好。
他們相處的那種雲淡風輕裡,有一种放松的自在和歡喜。
婚姻始於你儂我儂,是避風港,卻更是磨礪心智的沙場。
婚後幾年,夫妻倆一直沒要孩子,外界猜測紛紛。
吳奇隆更是被傳聞,與前妻分手的直接原因,是「不能生」。
吳奇隆的母親則向媒體透露說:「之前外界都說詩詩生不出來,給了他們很大壓力!」
暗指問題出在劉詩詩身上。
然而,2018年,劉詩詩官宣懷孕,「不孕」流言不攻自破。
之後她一直在臺灣待產,與婆家朝夕相處。
2019年生子之後,又爆出產後抑鬱的傳聞。
強勢婆婆,孝順老公,糾葛不斷的原生家庭,一切都指向家庭宮鬥劇的套路。
面對洶洶輿論,劉詩詩回應:「沒有的事。」此外再無解釋。
但當事人所承受的委屈和壓力,可想而知。
其實,眾生皆苦,沒有人能被命運額外眷顧,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明星,一樣得接住生活的暴擊。
只不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面自我,向生活亮劍。
縱有千千結,均化繞指柔。
回顧這段經歷,劉詩詩坦言,自己一路在成長。
家庭、孩子,都是讓自己成長的因素,自己的內心也越來越強大。
2020年,劉詩詩名列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29位。
她和吳奇隆兩人的商業版圖,也在全面開花結果。
涉足影視、遊戲、音樂、消費升級等領域,資產估算達數十億。
無論事業,還是家庭,劉詩詩都要,也都能夠得到。
每個成年人的生活,都是劫後餘生,何況是在演藝圈這個修羅場。
不同的是,有人沉淪,有人進擊。
劉詩詩的選擇是,將所有的苦咽下去,給歲月一記溫柔回擊,還大家一片雲淡風輕。
不僅要贏,還要姿態好看。
就像謝楠說的那樣,「對於生活的磨礪,反手就是一個微笑」。
產後復出的一次採訪中,劉詩詩被問道,是否需要找回自己(的狀態),她嫣然一笑:
「我不需要找到自己呀,我一直在這裡!」
是的,她一直在這裡。
胡歌評價她:
「詩詩不像圈內人,她是很純的一個人。更可貴的是,她從入行到現在,沒什麼改變。」
袁弘評價說:
「詩詩是史上最低調的女星,單純簡單得像清澈的海水,一眼就能看到底那種。」
任世間變幻,她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這種強大的內心,本質上,是一種清醒的自我認識。
正是這種自我認識,讓她在妻子、母親、演員、出品人、股東、公司法人等複雜的多重角色中,切換自如。
不聲不響,不知不覺中,她悄然擁有了更大的世界。
你可以說,這是北京姑娘身上一種獨有的「颯爽」勁兒。
可我要說,這一切,都源於她擁有一種罕見的自我認識和戰略定力。
從始至終,她一直非常清楚,我是誰,我要什麼。
她的狠勁兒,就是「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劉詩詩的人生,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如果你的渴望足夠強烈,那麼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
參考資料:
1.北京商報:手握明星股東、2019年營收超7億,稻草熊影業擬赴港上市
2.金星時間:《霍建華評價合作搭檔》
3.騰訊娛樂:《劉詩詩專訪:會對著鏡頭撒嬌的Girl》
4.新浪娛樂:《劉詩詩回應李思雨人設爭議,演完變得更直接,說話很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