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的Slasher Movie是《13號星期五》(1980)。
國道劇場的播映廳裡發出的尖叫聲足以讓整個影院震了又震。
最後一個場景-殺人魔死了,故事結束了,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對,就是剛鬆一口氣的那一個時刻,突然跳出來的什麼!?
現在觀眾對這樣的設定已經很熟悉了,不會再那麼一驚一乍。但在那時這樣的劇情安排效果是巨大的。真的被嚇得不輕。
如在《驚聲尖叫》聲尖叫》(Scream 1996)電話競賽情節裡提示的,《13號星期五》裡並沒有出現傑森。和《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1984)中的佛瑞迪,並列恐怖電影史上最強角色的傑森,要到此系列第二部才現身。帶著曲棍球面具,手拿大刀的造型,什麼時候看都是那麼讓人印象強烈。甚至後來都出了讓兩個最強殺人魔PK的電影-《佛瑞迪VS傑森》(2003)。
《13號星期五》傑森
《猛鬼街》佛瑞迪
傑森雖然有無窮的生命力,但是造型本身並不是最恐怖的。童年的怨恨發展成殺人的欲望,後慢慢成為超自然的存在,這設定有點淡薄。
遇見Slasher Movie鼻祖《月光光心慌慌》是看完13號星期五後過了很久的時候。是用DVD看的。看完覺得這電影很不平常。和以往的Slasher Movie不一樣。同樣是大砍刀亂砍,但沒有大量的血肉飛濺,只有一點點血肉場景,場面一點不血腥,但又莫名的惡寒。現在的影視劇劇情展開都很快。但它不一樣。什麼都很慢。劇情也慢、麥可·麥爾斯走路也慢。甚至他揮刀的速度也不快。也沒有什麼特殊效果。典型的低成本電影。對於追求又快又殘忍的如今的恐怖電影迷來說,應該是一部無趣的「古典」。
但《月光光心慌慌》始終是會讓人不寒而慄的。
用DVD看的話更能體驗到這點。
先看幾個「事實」吧。
《月光光心慌慌》製作成本是30萬美金,卻收穫了7千500萬美金的票房收入。
創造出了無差別殺人的模型,創造了麥可·麥爾斯,這個可怕的人物。
與麥可·麥爾斯戰鬥的最後的女人扮演者傑米·李·柯蒂斯,她被影迷們奉為永遠的『Scream Quenn』。
在《月光光心慌慌》之後,創作了《紐約大逃亡》(1981),《怪形》(1982),《天魔回魂》(1987),《魔童村》(1995)等的約翰·卡朋特,被尊為B級電影的作家。
約翰·卡朋特代表作
約翰·卡朋特創造的麥可·麥爾斯和傑森或者佛瑞迪有所不同。
他是最原初的惡。不是像傑森或者佛瑞迪這種,是復仇過程當中升級為惡魔。
對他來說,世間的道德、倫理、理性都不存在。是沒有「心」的完全不一樣的存在。
製作花絮中說麥可·麥爾斯的面具原先準備了兩款。一款是影片中佩戴的像死神一樣面無表情的面具,另一款是史蒂芬·金的《死光》中邪惡小丑面具。最終約翰·卡朋特選擇了無表情的面具。麥可·麥爾斯的動作讓人聯想起弗蘭肯斯坦中行走的怪物,這面具實在是太配了。
《月光光心慌慌》不殘忍。雖然在殺人,但是沒有具體展現。但約翰·卡朋特設置了很多刺激觀眾心裡的細節。電影開始,鏡頭會跟著不明人物的視角移動。在窗外偷看屋內的他,來到廚房拿起刀,上樓,朝10幾歲的女性揮刀。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我們跟著他的移動動作,看著他做出的所有的行為。
我們和薩姆·盧米斯博士一樣。知道麥可·麥爾斯是惡,為了制止這份惡,使出全身功夫,但以失敗告終。博士抓不住他,殺不了他,制止不了他。他和我們,都很無力。
約翰·卡朋特作曲的叮、叮、叮的旋律也是很能引發恐懼心。從頭到尾一點點變化的主題曲,到高潮的部分也是淡定地奏響著。這種設定更加恐怖。
拍攝團隊說,出現恐怖的場景的時候觀眾都是捂住耳朵。和達裡奧·阿基多的《陰風陣陣》(Suspiria 1977)一樣,《月光光心慌慌》是讓我們體會到聲音可以加倍放大我們恐懼感的偉大的影視作品。
DVD的特別收錄部分中預告片的背景音樂會讓我們重新體驗聲音帶來的恐懼。
杜比音效的DVD會告訴我們,無論時光流逝,《月光光心慌慌》的價值依舊。
*Slasher Movie:無臉變態殺人魔殺光所有人的血腥恐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