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人,我覺得就可以簡單粗暴地被分成兩種。
第一種,驚豔型,看到第一眼就被震動,惆悵地意識到這人和自己不是同一個次元的存在。
令網友們統一心服口服的俊男美女,大多都是這一型,陳坤、李嘉欣、關之琳,等等。
這類型的美麗人兒都是人間極品,我也打從內心深處是這樣想的,然而,這些人偏偏就都不是我的菜。
我私心裡更喜歡第二種,耐看型,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心醉。
我相信大家都常常聽到一種經典的說法,說一個人,長得不夠美,又不至於醜,那就是耐看型咯。
這話就是一種具有強烈迷惑性的假真理,一聽,頗有說服力,仔細往裡一深究……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吐槽!
真正的耐看,不是指「看久了,順眼了,就變好看了」,而是指「看了很久,還是覺得好看」,或者說「時間越長,驚喜越多」。
我心目中好看的耐看型代表人物,你們知道的,我常常在文章中cue到她們,倪妮,周韻,湯唯,全智賢——這叫耐看。
什麼,誰,是誰要站出來跟我說這些人不好看,來跟我決戰紫禁之巔!
我覺得擁有耐看的美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沒準兒自己每天都會更喜歡鏡子裡的自己。
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為什麼有些人耐看,有些人卻不,以及,提高外形耐看度的秘訣。
大家共同的認識,歸結起來,我覺得可能是兩點。
第一,淡顏型的外貌比濃顏型的耐看;
第二,五官清秀的人,比完美大五官的人耐看。
有一定道理,但就不見得都說得通。
金城武和羅雲熙,都是濃顏美男子,也都是五官完美的男人,他們甚至有些地方有點像,但金城武耐看許多。
楊穎和現在的鞠婧禕,都是濃顏美少女,也都有令人羨慕的五官,但是在都打扮好的前提下,楊穎的耐看度就更高。
這裡面有意思的原因太多了,但是在我看來,大體上,主要還是三個因素在決定著一個人到底耐不耐看。
第一,從長相方面來講,很簡單,就是看有沒有不協調的面部缺點。注意,這裡「面部」不是在說五官,是在說骨骼跟皮肉;也不是在說美不美,而是在說協不協調。
一旦臉上有特別不協調的骨相或皮相問題,第一眼再驚豔,也不耐看。
許多完美五官的人造美人不耐看的主要原因,其實也就在這裡。五官好造,可是面骨結構跟肌肉走向何其精細,想要通過人工手段逐一調整到如天生自然完美,太難了。
相反,哪怕五官有一些不足,但是沒有這類型的問題,就很有可能十分耐看。
像IU,她山根起點特別低,看起來就跟沒山根似的,按照現在的普遍審美來說,這是大忌了,塌鼻子,幾乎沒有好看的可能,然而放在她臉上就還算協調,再加上她臉型和面部肌肉走向流暢到不可思議,就越看越順眼。
話說回來,為什麼大家總覺得韓國女愛豆好看的不少,但是大美女卻不多,因為韓國演藝界挖掘美女愛豆,就是最最重視臉型的流暢度,那些成就大美女的細節反而擺在其次。
他們那兒吹得天上地下的美女,很少有在這方面是有問題的,秀智、智秀、裴珠泫、鄭秀晶,等等,全部都是。
換句話講,你能在韓國女愛豆裡找到全亞洲百分之八十的鵝蛋臉……
第二,從風格上來講,可塑性差的,以及稍微更換造型風格就會與最高水準會產生巨大差距的人,比較容易有不耐看的問題。
這就很微妙了,有時不見得是一個人其他造型就真的不夠美,而是其某種造型水準實在……高到離了譜,一換造型,形成巨大落差感,就降低了耐看度。
比如說羅雲熙,白衣古裝造型驚豔到應該被載入古裝美男史,一到現代裝,落差一出來,耐看度就下去了。
這道理倒過來講也行,那些會讓我們覺得特別耐看的人,全部都是各種風格都至少可以不出錯地駕馭的,如果不僅僅是不出錯,多數情況下甚至可以高於平均表現力,那耐看度就相當高了,因為會令人感覺驚喜連連。
就說我開頭拿出來舉例子那幾個耐看代言人,都是可清新可性感,可成熟可文藝。
哦插一句,湯唯的古裝不作數,畢竟我們不會在日常把頭髮搞成那樣,對吧……
第三,從體型上來講,勻稱、修長、良好比例體型的人,耐看度會高很多。
一方面,這和上面第二點講的可塑性緊密相關,另一方面,這種身形就是可以輕易自帶優雅和大氣感,氣質很容易提上去。
女人懂,男人也懂,氣質好比長得美耐看多了。
張雨綺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她的風格從頭到尾幾乎沒什麼變化,就是性感火辣美魔女,卻很少有人會去議論怎麼又是這一套,怎麼老是這模樣,反而相當耐看,而且越看還越想看。
環視一下內地的女明星,有幾個大胸翹臀165的女明星有這樣修長的四肢、平直的肩膀、明顯的鎖骨,然後居然還有不算短的一條脖子!
大家想看的單單是她性感麼,我覺得不是,性感哪裡沒有,大家想看的是這個難得的和諧整體。
好了,總結出三個決定外形是否耐看的主要因素之後,要怎麼提高耐看度,結論就自然而然出來了,有一些小撇步,千萬不能忘。
我一直覺得,臉型不是說非要流暢才好看,但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得五官好。
五官好,尤其是鼻子眼睛長得好的人,我倒是認為臉型有一些特色美的才更大氣。
但五官長得好的人畢竟還是少數,如果五官平淡無奇甚至不怎麼樣,那就像前面所說,可能就需要相對流暢和諧的臉型和面部,才會清秀耐看。
利用髮型修飾臉型的傳統理念就是遮,哪裡大,遮哪裡,哪裡圓,遮哪裡,這種觀念最要不得,大家一定要修正,今天提供給大家幾個利用髮型修飾臉型的慣用撇步,比遮來遮去管用。
第一,顴骨高/寬/大/外擴的臉型,前額的頭髮無論長短,從中間到兩邊需要有由長到短的過渡感。
只要有這個過渡感,不管留不留劉海,都對減少顴骨的強烈存在感有幫助。
第二,臉頰邊頭髮直接內扣的髮型,確實顯臉小,但是僅僅適用於下巴長得比較好的人。
所謂臉頰邊頭髮直接內扣,就是像這樣:
如果下巴特別長、特別短、特別後縮、特別方之類的,臉頰邊的頭髮越是直接內扣,越是暴露缺點,而且會土氣。
相反,臉頰邊的頭髮向。後。翻的髮型更適合絕大多數人:
可能很多姑娘會擔憂跟懷疑,這樣不會顴骨、兩腮全部往外飛,顯得臉更寬麼?
各位,只是向後翻,不是向外翹,發尾以及發流整體的趨勢可以不受影響,隨便外翻內扣的:
第三,中短捲髮的話,頭髮兩側蓬起度最高點最好不要低於耳朵,這樣可以讓兩頰顯得不那麼下垂,臉型線條在視覺上也會更加飽滿圓滑。
當然,如果臉部兩頰很緊實、線條收得比較漂亮的女孩不用受這種限制。
但是長臉的女生,長發也就罷了,如果是中短捲髮,千萬牢記這一點,兩側蓬起最高點太低長臉就會顯得鬆弛老氣。
我總愛說,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特色,並發揮這種特色的優勢,才會讓外形變得醒目,可是很多姑娘常跟我吐槽,死活找不到自己的特色,也不知道要怎麼發揮。
今天我就教給大家一個實在的、粗暴的法子,怎麼找自己的特點,也許不那麼有技術含量,但是絕對管用。
打開社交媒體,找到四種風格的博主:法式風格、韓系女團風格、千金風格以及日系工裝風格。
為什麼是這四種?
以我寫了六年與女性變美相關的文章、看了上萬張穿搭圖片的經驗、及我自認為還算很不錯的觀察總結力而言,這四種風格,基本上囊括了國內主要的流行搭配套路,也覆蓋了絕大多數都市年輕女性的審美取向。
更重要的是,這四種風格大相逕庭,各有各適合的特色和氣質,拿來做實驗最合適不過。
至於一些其他零碎的風格,都可以為這四種風格所包容,因為所匹配的身材、氣質、長相類型其實是類似的。
打個比方,適合韓系女團風的,穿歐美網紅風肯定也差不到哪兒去。
同理,適合日系工裝風的,穿個性英倫風或文藝風肯定也不會難看;穿法式風格好看的,穿知性簡約風格肯定也合適。
哪怕就硬要喜歡淘寶爆款少女風,我覺得也不是問題的,穿千金風好看的人,穿那些東西肯定醜不了。
以此類推,其實差不太多。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從頭到腳、一點不差的模仿,然後把這四種風格的自己拍成照片和視頻,自行測評、家人測評、朋友測評,綜合得出結論,哪個自己最好看。
最好看的那個你,就是你對應的特色。
一句廢話都不用說了,就哪怕你形容不出、總結不出為什麼那個自己最好看,也沒有關係,反正那就是你對應的特色。非要總結出來做什麼?各位,你們又不要寫公眾號!
找到特色後,在保持住這特色的基礎上靈活更換風格,對於提高耐看度超有效,因為永遠有自己的名字、不會失了水準,但又很容易令人耳目一新。
至於到底如何在這特色的基礎上靈活更換風格,我覺得有兩個方法簡單又好用。
第一種,將特色表現為某種或某幾種單品,抓住這些單品,其他隨機更換。
日系工裝風,就一條挺拔的八分闊腿褲,襯衫、T恤、吊帶、連體衣都用它來配就對了;
法系風格,就真絲緞面的純色襯衫或裙子,吊帶裙也好,裹裙也好,配西裝也好,配仔褲也好,就是它。
把風格具象化為單品後,特色會變得一望即知,這是比較基礎的、變化比較少的方法,但是也不太會出錯,而且管用。
第二種,將特色表現為一種或幾種細節。
比如說,不周正的穿衣方法,這就是一種細節性的特色,任何衣服的袖子都挽起來,上衣扣子永遠開到露一半胸口,襯衫下擺總是打一個結——不是特色是什麼?這甚至是態度。
再比如說,穿衣服的裸膚度和鬆緊度本身也是一種特色。
高度裸膚+曲線畢露,歐美網紅風的典型特色,比如說卡戴珊;
包裹嚴實+堅決不露一絲柔和與身體曲線,極簡工裝風格的典型特色,比如說Sarah Linh Tran。
再或者,只穿上緊下松或上松下緊的搭配,都能成為風格。
但這個方法會比第一個更高階,需要比較好的觀察力,更適合對自己的穿衣打扮已經有一定想法的姑娘,但就比第一個更好用,也可以說是保留特色於無形。
最後就是第一部分分析到的第三點,保持勻稱緊實的體型,這樣一來,穿衣髮型化妝受的限制都小,發揮空間大,也更容易展現氣質,管理飲食堅持運動,這沒啥好寫的,犯不著單獨開一個小標題了。
寫完這篇文章,我把身邊那些耐看的美麗女孩又在腦海裡想了一遍,越想越覺得,持續地美下去也是挺了不起的事情。
每次見到時都會在心裡暗想「好看!」的那種美,可真是什麼都比不上。
今天算拋磚引玉,我覺得大家蠻可以在平時打扮完後多拍拍照,拍照看到的自己是很不同的,在照片裡更容易發現自己好看和不好看的那一面,持續進步,也是提高耐看度的好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