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針穿刺秘笈,看過的護士都收藏了!

2021-02-28 醫護圈那點事

某科室資深護士小M ,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高超,功夫了得,以「一針見血」而聞名。業內人士送她一個「綽號」——大內高手。

乍一聽這個稱呼,眼前浮現出魁梧高大、身手敏捷的武林高手形象。有幸見過一面後,才知此「大內高手」竟如此嬌小玲瓏、溫婉可人,實實在在一個溫柔善良的「小女子」也。我曾經隨高手「出戰」,親眼目睹了高手之「範兒」。

高手一出招  便知有沒有

有一位長期臥床的八旬老人,消瘦。醫學術語稱之為「惡液質」;用文學詞彙來形容為「瘦骨嶙峋」、「骨瘦如柴」。老人家血管不好找,家屬給搬了個小凳,說:「坐下慢慢找!」

高手「全副武裝」,工作帽、口罩,一一佩戴齊全、規範。開始扎止血帶,一根一根開始找血管。只見她左手捏捏,右手壓壓。不一會兒,血管顯露出來。是手指上一條細細的血管,彈性還可以,但粗細程度,竟和小兒的頭皮靜脈相差無幾。這麼細的血管也能紮上套管?

消毒、待幹、進針,高手屏息凝神,全神貫注。回血良好,撤出針芯,鬆開止血帶,打開調節夾。哈哈,成功啦!液體一滴一滴地順利進入患者體內。一次高難度的靜脈穿刺被順利「拿下」。

下面就跟大家一起分享高手的秘笈!

問題1:如此高超「絕技」有何「秘笈」?

小M答:以前我扎套管,也和大家一樣:見回血後,左手往前送套管,右手往後撤針芯。但是,後來我發現,這種方法失敗率非常高。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吧。咱們以紮上臂的血管來說明。

首先,進針的時候,你的左手往往是握扶、固定著患者的上臂這個穿刺部位。這個時候,血管在左手的握扶、固定下,常常顯示比較良好。

但是,一旦你鬆開左手,用左手往前推套管的時候,由於血管不再受到左手固定的外力作用,血管往往就會變得『彎曲』,不像原來那樣筆直了,在方向上,角度上,都會發生些微的變化。

而你的左手還照樣推送套管,這時,套管就非常容易發生尖端的彎曲、打折等現象,或者抵住血管壁,導致穿刺失敗。這種失敗並非你沒有扎準血管,而是因為往前送套管時失敗了。

其次,護士左手與右手同時並用,一手送套管,一手撤針芯,患者的肢體無法固定,患者稍微有個躁動什麼的,也會導致操作失敗。

上述穿刺方法,其實只適用於那種血管質量非常好的時候,比如粗、直、血管固定無滾動的情況。

但是,在急診科,患者都是危急重症,哪有那麼理想的血管可供選擇。急診科的患者,失血、失液,血液循環不佳,微循環痙攣等等,這些情況,再用那種左手向前推套管,右手撤針芯的方法,顯然成功率會「大打折扣」。

於是,我就按照自己的穿刺習慣,琢磨出這種「一步到位」的手法。

問題2:「一步到位」的穿刺手法究竟怎麼操作?

小M答:其實就是和頭皮針的穿刺方法一樣。進針見回血後,右手持針繼續沿血管方向前行,一次性到達你所認可的進針長度(所謂一步到位)。





這個過程,你的左手是不動的,該怎樣固定皮膚還怎樣固定。覺著進針長度可以了,準備撤針芯了,你的左手再騰出來固定套管針,同時也能固定患者皮膚及肢體。這樣,左手固定,右手撤針芯。撤出針芯後,右手持敷貼,將套管針粘貼牢固即可。

問題3:如何掌握進針長度?

小M答:主要根據血管的情況來定。比如血管顯現好,粗、直、長,你盡可以將針往前伸,軟管全部進入血管都可;相反,如果血管只顯露一小截,很短的一部分,你就適可而止,哪怕軟管漏在皮膚外一部分都沒有關係。我們知道,敷貼的粘貼能力非常強,固定會非常牢固,基本上不會發生軟管脫出血管的現象。

問題4:見回血後,如不往後撤一下針芯就直接往前進針,會不會擔心把血管刺破?

小M答:這個顧慮也不要有。要知道,扎頭皮針的時候,也是見回血後繼續往前送針,有了很多穿刺經驗,就不會擔心它刺破血管。同樣的道理,扎套管針,也可以像扎頭皮針那樣,該怎樣進針就怎樣進針,該進多少就進多少,角度、方向,可以完全一樣,可以完全按照頭皮針的經驗來穿刺。

不同之處在於,扎套管有個撤針芯的過程。另外還要注意穿刺之前,將套管針的針芯鬆動一下。

總結:像扎頭皮針那樣扎套管,只不過,之前,有個松針芯的動作,之後,有撤針芯的動作。其餘手法相同。

實踐證明,用高手這種方法,穿刺成功率非常高。不敢說絕對百分之百,但基本上能達到不失手。如果您要問,這個大內高手究竟「姓甚名誰」,哈哈,我們還是遵照她的意願,暫且保密吧!

附:穿刺小視屏

   來源:醫學界護理頻道

作者:河北省保定市第一醫院急診科  殷春英

-THE END-

2021年白衣天使求職應聘,就上「康強醫療人才網」,點擊閱讀原文進入!

相關焦點

  • 臨床護士一定要知道的留置針注意點
    導語 你曾為留置針困擾過嗎? 臨床上使用留置針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但是好多問題依然會困擾我們。比如: 留置針留多久? 如果沒在規定時間內更換留置針,出現了靜脈炎怎麼辦?
  • 「大內高手」的穿刺秘笈(附視頻)
    來源:醫學界護理頻道某科室資深護士小M ,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術高超,功夫了得,以「一針見血」而聞名。業內人士送她一個「綽號」——大內高手。乍一聽這個稱呼,眼前浮現出魁梧高大、身手敏捷的武林高手形象。有幸見過一面後,才知此「大內高手」竟如此嬌小玲瓏、溫婉可人,實實在在一個溫柔善良的「小女子」也。我曾經隨高手「出戰」,親眼目睹了高手之「範兒」。
  • 醫院輸液選用「價位更高」的留置針?院方的回覆長知識……
    留置針/來源網絡醫院解釋使用留置針的原因針對苗先生反映的問題,記者致電清華長庚醫院了解情況,急診科護士長王丹丹向記者介紹了醫院使用留置針輸液的原因。護士長:留置針也叫軟管針,它之所以會被稱為留置針或軟管針,是因為護士在執行靜脈穿刺以後,我們會把軟管留在靜脈內,並在血管內成一個漂浮的狀態,它不會有刺穿血管的風險,減少因鋼針帶來的細微血栓的形成,也能大大的降低因為滾針而導致輸液外滲的風險。記者:那咱們現在院內輸液還能使用(一次性)鋼針嗎?
  • 留置針堵管,是拔針還是強行衝管?
    「昨天剛扎的留置針,今天怎麼就堵了? 」這幾乎是每位護理人員都遇到過的問題,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拔針重新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①堵塞物是不溶性微粒:應立即拔針,去除誘因,重新穿刺。切勿用含有0.9%氯化鈉注射液的注射器強行衝管,以免微粒給患者造成遠期危害。
  • 留置針管斷裂在嬰兒體內,一年多未找到!這種悲劇該如何避免?
    但到媒體報導時,近一年半的時間,留置針斷管仍未找到。 這種案例並不少見,有文獻報導 8 個月女嬰在輸液後,護士拔針時,因患兒劇烈運動導致留置針前端軟管斷裂,留置針斷端殘留於小兒頭皮血管中。
  • 一個止血帶引發的慘劇,這些細節護士一定要重視!
    經過6個小時,輸完了500毫升液體,由護士丙取下輸液針頭,發現局部輕度腫脹,以為是少量液體外滲所致,未予處理。靜脈穿刺9個半小時後,因病員局部疼痛而做熱敷時,家屬才發現止血帶還扎著,於是立即解下來並報告護士乙,乙查看後囑繼續熱敷,但並未報告醫生。 止血帶松解後4個小時,護士乙發現病人右前臂掌側有2*2釐米水泡兩個,誤認為是熱敷引起的燙傷,仍未報告和處理。
  • 細針穿刺幫忙辨別
    圖:視覺中國30多歲的王女士是一名護士,體檢發現有甲狀腺結節,不排除惡性可能,行甲狀腺細針穿刺抽吸活檢後被確診為甲狀腺癌。幸運的是,因發現及時,進行甲狀腺癌手術後,王女士恢復健康重返工作崗位。周衛東提醒,如無意中發現甲狀腺腫大或觸及包塊,體檢觸診或超聲發現有結節,應及時諮詢內分泌科醫生,如有必要應行甲狀腺細針穿刺手術,避免甲狀腺癌的漏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為什麼要做甲狀腺細針穿刺?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隨甲狀腺而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症,可由多種病因引起。
  • 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的目的是什麼?
    昆明中研甲狀腺醫院為您介紹:甲狀腺結節不治療會帶來什麼後果? 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的目的是什麼? 細針穿刺的主要目的是評估結節的良惡性。超聲可將結節進行分類,包括一類二類三類四類五類,三類結節惡性風險大概為5%,五類大概為50%-70%,這時需做細針穿刺,來進一步明確結節的良惡性,因此細針穿刺是評估甲狀腺結節良惡性的金指標。
  • 423萬個低值耗材,中標結果公布:BD、貝朗、駝人…|留置針|使用率|...
    如密閉性留置針含DEHP普通型入圍名單包括蘇州碧迪、山東新華安得、江西科倫等械企;密閉性留置針不含DEHP安全型入圍名單包括蘇州碧迪、浙江康德萊、貝朗醫療等械企;開放性留置針含DEHP普通型入圍名單包括威海潔瑞、蘇州碧迪、河南駝人等械企。
  • 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段瑞椿:患者病情好轉後和他合影留念
    龍頭新聞記者 霍營23日14時到18時,是哈醫大二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護士段瑞椿準在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值班的時段,當天中午12時30分他準時從隔離酒店出發,到達醫院後,穿好隔離服,戴上各種防護裝備,在隔離病房工作了整整四個小時,回到酒店已是將近
  • 甲狀腺疾病答疑解惑(四):甲狀腺細針穿刺?痛嗎?怎麼做?
    醫生:彩超提示甲狀腺結節TI-RADS 4b級,建議做個細針穿刺活檢。 患者:啊?細針穿刺?是怎麼做的啊?痛嗎? 細針穿刺活檢,英文縮寫叫FNAB,是傳統的微創診斷技術,可在術前鑑別甲狀腺結節的性質,為甲狀腺疾病的個體化精準治療提供依據,是甲狀腺診治決策的關鍵。
  • 「眾志成城 戰勝疫情」馳援武漢護士趙雪蓮的抗「疫」日記,這是...
    確實如此,患者及家屬心理壓力大,承受的無法估計,責任護士應多加關注。2020年2月1日明天就下病房了,期待。這是我來這裡的目的,但是也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未知、不自信、害怕失誤…………無暇顧及其他了,但願明天一切順利,要真正的開始加油了!
  • 血管太細穿刺不成功?靜脈穿刺「三板斧」請記牢!
    每次採血都痛快。」他的話讓我覺得詫異,明明血管不好,他怎麼能這麼說呢。於是選了一根血管,沒有穿刺成功。我囑咐他按壓,於是又選了一根靜脈,居然也沒有穿刺成功。病人此刻一句埋怨的話都沒有。可是我覺得不太好意思,就讓身邊的同事給他扎。我來到同事所坐的窗口。一個大爺遞過來化驗單。坐下來的是一個年紀很大的大娘。
  • 一例特殊的超聲介入——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
    近日,新密市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開展了一例特殊的介入術——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術。患者李女士因心悸在新密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進行常規頸部血管彩超檢查時,超聲科副主任劉建偉發現患者甲狀腺右葉有一實性偏低回聲結節,惡性的可能性很大,建議患者行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
  • 超暖心~97歲奶奶慈愛地親吻小男護士,因為他打針不疼
    因基礎疾病的疼痛,於奶奶經常被折磨的鬧情緒,家人都要一直哄著她,儼然成了「老小孩」。由於老人高齡、血管彈性差,每次打針還沒有扎到血管,奶奶就喊:「哎呀呀,疼,疼,疼死我了......」為轉移她的注意力,護士們跟她聊天,每次靜脈注射前都要做很長時間的準備工作,於奶奶還不一定配合。因此,給於奶奶建立靜脈通路成為每個護士最頭疼的問題。
  • 最美護士江青霞: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她就是ICU病房的護士,江青霞。1999年,江青霞選擇了護理這一專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喜歡,喜歡穿上純潔的護士服,更喜歡為患者解除病痛。2004年,江青霞如願的進入即墨市中醫醫院,成為了一名患者心中的白衣天使。一開始,江青霞就被分進了急診科工作。
  • 胸腔穿刺之闢邪劍譜:胸腔穿刺技巧、注意事項大全
    ■ 包裹性積液B超引導下穿刺,那裡水多穿刺那裡,並且可以看到胸水周圍有沒有心臟、肝臟、脾臟等重要器官,這個比較簡單。沒有B超就CT引導下穿刺。都沒有,就叩診,那裡濁音穿刺那裡,但是,這個很危險,心臟區域要注意;第10肋間以下更要高度警惕;有膈肌上抬的患者,第9肋甚至第8肋以下都要高度警惕,可能會穿刺到肝臟。
  • 醫生護士幹工作,要知道給同事留點餘地!
    有時候我們一句無心的話也許就傷害了同事,或者就被家屬誤解了,比如——案例一:「你看這留置針你怎麼固定的,肝素帽壓在血管上了,都培訓過了還不會!」床旁交接班的時候護士A在患者床旁開始指責護士B。聲音不大,卻十分嚴厲。整個病房的空氣似乎都凝固了,患者家屬交談的聲音戛然而止,大家齊刷刷地把目光投了過來。
  • 椎管內麻醉穿刺過程中,硬膜外針的針尾突然裂開了怎麼辦?
    每次使用後,都要進行清洗、消毒,以備下次使用。由於需要反覆使用,那個時候的硬膜外針必須製造的非常結實。但正是由於反覆的使用,針尖前端會變得越來越不鋒利。因此,老一輩麻醉專家在講課的時候會強調手感和突破感。這很容易理解:因為鈍,所以穿過不同組織會有明顯不同的手感。如果是吹毛利刃,也就不涉及到突破感了。
  • 生病的布偶貓被主人遺棄,它腿上綁著留置針,看了讓人忍不住心疼
    大家一定都看過流浪貓吧?那有見過流浪的布偶貓嗎?布偶貓因為價格昂貴,所以深受鏟屎官的青睞,怎麼會淪落到流浪的地步? 今天要分享的這個故事中的布偶貓腿上還綁著留置針,它是偷偷地跑出來的嗎?還是說就連名貴品種貓也逃脫不了被遺棄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