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網訊(胡敏)9月6日、7日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同喜同喜》在忻州劇院首演。省市相關領導與群眾一同觀看了演出。
觀看演出的領導
晚8時,隨著舞檯燈光亮起,一部聚焦當前社會「隨禮」之重禮、怪禮、歪禮現象的現代喜劇展現的觀眾眼前。劇中主角之一退伍軍人賈有權,回鄉後積極投入農村改革的大潮之中,帶頭發展養殖、種植業,是黃河岸邊回龍灣村的致富帶頭人。村民在賈有權的帶領下逐步富裕起來,村裡的喜事也接踵而至。賈有權一直想利用上禮的機會回報鄉親們,禮金都要高於別人。隨著禮事的增多,終於力不從心,只好去省城閨女家裡「躲禮」。同時也悟出了一個道理:觀念、風俗不改革,經濟改革的成果就難以鞏固,富起來也會返貧,農村就難以跟上「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步伐。適逢村裡換屆選舉,賈有權當選了村委會主任,提出了喜事新辦,移風易俗的新理念。
精彩演出
演出中,幽默風趣的日常話語,使現場不時傳來陣陣熱烈的掌聲。本劇在繼承傳統戲曲藝術表現手段和保持劇中原味的基礎上,創作了新的舞臺樣式與戲曲身段,與當代觀眾審美需求,進行了有機結合,讓觀眾始終沉浸在一幕幕故事中。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廣大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收入和生活得到了不斷提高和改善。然而在人民富裕後,各類慶典喜事也隨之增加,也就出現了名目繁多且不斷攀升的禮俗(份子)現象,及婚喪嫁娶中的奢靡之風。近而導致了「因婚致貧」、「隨禮返貧」的潛在危機。為此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州考察時做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的重要指示。去年1月5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印發出通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農民精神風貌》,明確提出,「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補齊貧困地區精準脫貧的精神短板」。
此部二人臺現代戲《同喜同喜》,以農村現實生活為題材,以轉變觀念、改革民風、移風易俗為主題。旨在引導人們珍惜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不易成果,厲行節約,自覺抵制「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喚醒人們回歸純正樸素的人情之禮,還「隨禮」一個清淨的世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新風行動。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精彩演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