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海陽省京門縣,京師河水蜿蜒而過,運輸船隻來往忙碌。
在山脈和田野的環抱下,由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越南海陽2臺60萬千瓦燃煤電廠已初具規模。
越南海陽燃煤電廠
越南海陽燃煤電廠是「一帶一路」倡議重點示範項目,也是中企在越南單筆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工程建設過程中,屬地員工的加入,讓中越文化在這裡融合,中越友誼在這裡綻放。
越南籍翻譯黎氏深
安徽電建二公司負責海陽項目廠區建築物、輸煤系統、2號機組等建設工作。2018年,屬地翻譯黎氏深加入安徽電建二公司越南海陽項目部,負責施工現場的越南語筆譯、口譯以及籤證辦理、對當地政府單位的協調和溝通等工作。翻譯要力求精準,但中越兩國企業的管理理念,員工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不盡相同,怎樣才能準確傳達信息,避免誤解呢?
阿深的答案是——追根究底。
阿深為同事們發放防疫物資在施工現場,總能看到她拿著資料到處奔走的身影,許多技術員都有過被她「抓住」詢問專業問題的經歷。就連在日常生活中,與中國同事聊天時出現的新奇詞彙,她也「一個都不放過」,必須問個明白。
「想做好翻譯工作,就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兒,也少不了對我親愛的中國朋友『死纏爛打』,在他們的幫助下多學多練。」談起自己的工作時,阿深妙語連珠,還用嫻熟的中文跟中方同事開起了玩笑。
阿深和同事們討論工作
「與中方同事的交流讓我的翻譯水平得到了提升,也讓我意識到只有多溝通、多積累,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這大概就是漢語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的意思吧。」阿深說。
如今,阿深不僅成為了一名優秀的翻譯,還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多面手」的能力,既能將繁瑣的行政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也能促進中越員工良好地溝通、協作。
阿深給技術員解釋相關方案內容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越南蔓延,部分中方員工留守項目現場,但項目防疫物資、消毒器材儲備不足。
阿深與項目部疫情防控小組成員四處奔走、聯絡,終於在鎮上和縣城購買到1000餘只口罩和3隻測溫儀,解決了燃眉之急。隨後,她又配合安全環境部張貼防疫宣傳畫,向中越員工解釋病毒傳播途徑和疫情防控要點,提醒大家戴好口罩,保持清潔。
「加入項目部以來,中方員工幫助我很多,我們是同事也是朋友,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也要為留守異鄉的他們多做些事。」阿深的真誠與熱忱緩解了許多員工在疫情初期的不安和焦慮,中方同事對她交口稱讚。
阿深為同事們發放防疫物資
在公司,阿深是兢兢業業的員工、同事們的好幫手,在家她是一位溫柔母親。她有4個孩子,最大的14歲,最小的3歲,其中還有一個收養的孩子。
「孩子就是我的生活動力。每當我工作很累的時候,一抬頭就看見孩子的臉,心情一下就放鬆了。」她把孩子的照片貼在工作桌旁。工作之餘,她將所有的愛和耐心都傾注在孩子身上。早上五點鐘起床,給孩子做好早飯與午飯,騎四十分鐘的電動車上班,下班到家就陪孩子們玩耍、學習。在媽媽的影響下,孩子們對語言有著獨特的感知,牙牙學語之時就能模糊地說出「中國」。在中國企業的兩年裡,阿深說她最大的收穫就是「友誼」、「成長」。
「在這裡,我體會到了中國的企業文化、管理體系和人性關懷,也感受到了中越員工間的信任和友誼,大家同心協力、密切配合,我也在不斷成長。我常跟我的越南朋友們說,在中國企業工作,我很驕傲。」阿深說。
【責任編輯:龍靜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