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胡歌飾演的梅長蘇劇照
《琅琊榜》是這幾年以來我最喜歡的國產電視劇,有時候想看電視劇又感到劇荒的時候就拿出來再看一下,雖然對權謀劇沒有特別的興趣,但是一遇琅琊誤終身,不喜歡權謀劇的我都會喜歡它,可見它老人家魅力有多大。因此,看過《琅琊榜》以後讓我對國產劇又燃起了濃濃的希望之情,也記住了正午陽光這個名字。所以,當《清平樂》出現的時候,自然是非常期待的。開播前,看到預告片的時候,也覺得應該很好看吧,至少完全意想不到會是今天的結果(插一句:現在很多預告片做得很好看,比正片好看,是不是值得反思一下,為什么正片比不上預告片)。最後,就著好看的服化道設計,勉強看了一幾集就沒看了。
《清平樂》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劇照
那麼《清平樂》為何會跌落神壇,從萬眾期待到無奈棄劇呢?
我們從故事創作的角度,用幾部知名度高的熱門影視劇作比較,看看《清平樂》在故事內容上所踩的坑。《清平樂》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定位不明;二是主線不清。
一部好作品首先應該有明確的定位,歷史正劇也好,宮鬥言情也罷,明確的定位才能夠有一個清晰的大方向。比如,曾經熱播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作為同樣的清宮宮鬥劇背景,它們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延禧攻略》更像宮鬥劇中的偶像劇,主打甜寵;相反,《如懿傳》更接近真實的後宮故事,展現的是後宮女子的無奈和悲劇。這兩種不同的定位讓兩部電視劇走向不同的方向,自然作品風格、內容側重點都不同,吸引的觀眾也不同。再看《清平樂》,你把它當做歷史正劇不夠真實深刻,當做宮鬥言情又不夠甜寵虐心,最後走向一種四不像的尷尬境地。
《延禧攻略》吳謹言飾演魏瓔珞和聶遠飾演乾隆帝劇照
《如懿傳》周迅飾演的如懿劇照
主線不清也是《清平樂》的另一大敗筆。一個主線清楚的故事應該可以用簡單的一段話說清楚它希望表達的主要思想內容。如果把一個故事想像成一棵大樹,主線清楚的故事應該是能夠在腦海裡清晰描繪出樹的主幹和枝幹的。比如《琅琊榜》,如果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梅長蘇為蒙冤慘死的赤焰軍平反,智鬥貪官奸佞,扶持明君的故事。其中,為赤焰軍平反是主幹,智鬥奸佞和扶持明君是枝幹,而縱觀全劇,所有的情節發展都是圍繞這些主幹和枝幹發生的。而《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雖然是同樣的創作團隊,口碑和人氣都不如《琅琊榜》,究其原因,也是主線不清的問題。
《琅琊榜之風氣長林》劉昊然飾演蕭平旌劇照
如果在《琅琊榜》中,梅長蘇發現宮羽喜歡他,所以就順勢接受宮羽,讓宮羽成為他的情人。重回金陵後,和霓凰郡主重逢再續前緣,迎娶霓凰郡主又納宮羽為妾,這樣的劇情你會喜歡嗎?別說是老婆粉了,就連親媽粉的我都忍不住要怒踹梅長蘇,果斷和《琅琊榜》分手,說一聲:再也不見。
除了《清平樂》的定位和主線都不明朗的兩大問題以外,它的主角人設也很混亂,既不尊重真實歷史,也不符合現代審美。如果是一部歷史正劇,人物不必符合現代審美,尊重歷史的真實性最為重要,比如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朝三暮四,雖然現代女性不會喜歡,但是作為歷史正劇,觀眾不會因此感到反感。如果是作為宮鬥言情劇,也應該根據自身的定位選擇側重點去表達,比如前面提到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要麼更加偶像,人物設定更加符合現代審美,男女主日常甜寵撒狗糧,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完美CP;要麼像《如懿傳》更加真實,突出深宮女子和帝王之間的悲情氛圍。然而,《清平樂》因為定位不明,人物設定要真實不真實、要甜虐不甜虐,女主像女配,男主像大豬蹄子,這種人物設定就像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拿什麼拯救我繼續看下去的信心?反觀《琅琊榜》是一部架空歷史的古裝劇,沒有特定的朝代背景,它的重點也不在反映歷史事實上,所以在人物設定上更符合現代審美會比較得人心。
影視劇和所有藝術的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創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所思所想,故事創作的根本應該是圍繞一個核心思想進行表達,這個核心思想決定了一個作品的定位和主線,如果核心思想都不明確,一味地進行表達,就像胡言亂語一樣讓人找不到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這樣的一部作品即使辭藻多麼華麗,最後都是華而不實且無法打動人心的作品。如同《清平樂》一樣,多麼精美考究的服化道也無法拯救它空虛的內核,最後留在觀眾心裡的那點記憶就是毫無記憶的那點漣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