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的標題是作者帶著回憶筆觸起下的名字。看完原著你會明白,這個標題有一種歲月慨嘆感。兩個女孩從少年時相識,見識了彼此最好的歲月,一路走來,然後,在她們中年一個有閒的階段,明白了很多事以後,其中一個主角跟你娓娓道來她們的人生。
《流金歲月》是兩個女性相伴成長、互相對照的講述方式,因此,雙姝的塑造和變化,非常重要。兩個女性角色首先要顯出她們的趨同,又要刻畫出迥異,從目前電視劇的播出集數來看,這一點達到了。
與原著從少女時代開始講起不同,電視劇截取中段,從兩個女孩大學畢業前夕、二十出頭的年紀開始講述。但在第五集,主創對她們的少女時代進行閃回。兩個少女演員,演鎖鎖和南孫的閨房絮語。一下子,不僅時間線鋪得更遠,兩個女孩的友誼顯得更厚重;而且少女們談論未來愛情,又很家常、自然,相信每個女生都有這樣的經歷。
劇版將城市從香港搬到上海,在角色、背景、時代性方面,都做了不錯的落地。朱鎖鎖從幽怨的廣式舊樓,搬到逼仄的上海弄堂;蔣南孫從香港的老錢(old money)大家,變為上海的老錢大家,住在有樓梯的舊日公館內(這種老洋房現在價格驚人)。
改編的一處之妙在於,朱鎖鎖的紅顏和上海裡弄的環境,形成了一種很好的映襯。這種美貌和陋室的對比,也頗非常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特色。隨意在上海閒逛,你都能見到很多這種小家碧玉命運感的閣樓、陽臺。斑駁的紅漆排窗,破落的小門臉,劣質的玻璃四角渾濁,但有時,在這樣一個二樓陽臺的午後,你會看見一個極美的女子,用紅色的搪瓷臉盆洗頭。白色泡沫堆在她頭上,這樣一個姿勢那個人都是美的。正如張愛玲形容王嬌蕊,雪白泡沫堆在她頭上,讓她像一尊「雲石塑像」。
如此陋室明娟,總不免讓人遐思:她的未來,將會怎樣?是否跌宕起伏然後取得驚人成就?在上海或類似城市的這種市民環境,美貌女孩總易讓人產生這樣一種期待。鄰裡間如果有一個美女長成,不僅她全家,甚至連同周圍的鄰居、整條巷子,都會對她有種隱隱的期待,覺得我們這兒是不是必將出一個大人物,或至少有爭議的紅顏。市民美女就是有著這點鮮活、貼近的可愛。
父親角色,是女性成長過程中個性構築的一個重要元素,《流金歲月》中兩個女性的父親角色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鎖鎖爸爸長期在外跑船,這個父親,是乾脆缺失的。
南孫的父親雖然一直都在她身邊,但他的行為、價值觀,卻和南孫非常不同。由於家裡的經濟大權不在他手上,一家子其實都得看奶奶臉色生活,這又導致南孫從很小的時候就對父親產生不認同感,於是成年後的叛逆,順理成章。
父系角色的缺失、缺陷,共同形成了兩個女性角色「沒有家」的設定。一個是孤零零地寄人籬下,一個是看似有家,但和祖母、父親價值觀的深層不合。隨著兩個女性角色的一步步成長,她們原來的「家」必定變得再也待不下去。她們都沒有家,於是要「創造」自己的家。下一步劇情,便是我們看這兩個女性,如何在這個故事的框架內,創造屬於自己的「家」。
從家裡的男性,過渡到職場中的男性,劇版《流金歲月》倒是推出了幾個還不錯的職場男性人物,這點或許是對原著的一個突破。亦舒筆下的職場男性,有兩個極端。要麼頂尖出色、高高在上,這類人,通常是女主的仰慕對象、導師、男主角、恩人。另一端是和女性角色平級的職場男性。作家為了塑造典型人物,會把各個人的缺點,放在一個男性角色身上,於是這類平級的職場男性,大多充滿缺點,是弱的。
劇版刻畫出了職場男性的多樣性。朱鎖鎖的上司楊柯這個角色很出挑,也和演員的演繹有關。他不掩飾自己的欲望,說話簡單明確,又透露出一股有底氣、迷人的自信。他的殺伐決斷、職場上的看得透很有一種魅力,是當下國產劇中不多見的優秀的中層管理人員形象。
全公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總裁貼身秘書範秘,也有著較強的人物特點。田雨把總裁秘書狐假虎威的勁兒演出來了。陳道明飾演的葉謹言,前期烘託做得不錯,頗有些借鑑《紅樓夢》的手法,從小的人物寫起。
一開始和女主角對手的第一個男性人物,並非葉謹言,只是小馬哥。但通過小馬哥的「小」,成功襯託出葉謹言的「大」。隨後葉謹言開始正式登場,但也都著墨不多,只是閒閒幾筆,可這看似閒閒的幾筆,又寓意頗深、埋下伏筆。隨著情節的展開,這個人物一個隱隱大的輪廓,現出來了。
不過,看到目前,覺得劇的一絲微瑕是時代感稍有些不明。亦舒原著裡凸顯女孩子如何被追,確實是家裡的電話一疊聲被男孩子打個不停,父母笑稱,「乾脆要給她配條專線」。但劇的背景顯然設置在現代。主角用微信,臺詞裡也有很多這幾年才流行起來的語言,可前兩集凸顯朱鎖鎖追求者甚眾,男生們居然還打來座機?雖然,我也覺得座機古典,配在上海那樣的老弄堂房子裡,很適合。
都市女郎好不好拍?也好拍。都市女郎難不難展現?當然難展現。例子、人物太多,所以好拍。但也就因為太多人都經歷了,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小說或電視劇是要有一點脫離真正現實的,就是這「一點」,才最難拿捏。
劇版《流金歲月》看到現在,覺得是亦舒改編裡不錯的一部。它抓住了幾個頗精準的點,然後細細切入。今後其他改編作品如果都身處這樣一個趨勢,我們喜歡的作家辛辛苦苦寫出的字,亦終究不算太被辜負。
已出版散文集《一個人的喧囂》,長篇小說《花若瞳》。作品關注女性自我成長、情感困惑、都市心靈。
三聯生活周刊
個人公號:月寒輕話題(ID:zhangyuehan1214)
個人微博:@作家張月寒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