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玥 杜菲菲
剛剛過去的2020年,每個人都感受和體味著這個特殊年份給予的特別體驗。很多人經歷了疫情後,堅定地選擇了相信愛情、相信婚姻。記者日前從民政部門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辦理結婚登記51730對,和2019年結婚登記74761對相比,數量有所減少,但在疫情考驗下,這5萬餘對新人的愛情,更顯得堅貞和珍貴。
5萬餘對新人中,有經歷多年「愛情長跑」的異地戀人,有離婚十多年又復婚的老夫婦,也有經歷過失敗婚姻,終於下決心再次邁進婚姻殿堂的中年人……連日來,記者走訪哈市各區婚姻登記部門,聽工作人員講述疫情下的愛情故事。
他辭職回哈結婚 結束八年異地戀
「能朝夕相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辭職回哈結婚 結束八年異地戀
32歲的張斌和孟小驕是一對相戀八年的異地戀情侶。因工作原因,張斌一直在外地工作。去年,因為疫情影響,春節後張斌一直留在哈市。「經歷這場疫情後發現,我們的終身大事不能再往後推了。」張斌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小孟是個很體貼的姑娘,她一直鼓勵他安心工作。但疫情之下,他覺得不能再等了,再也不要和她分開了。
於是,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張斌辭去了外地工作,在去年8月份和小孟登記結婚。婚後,張斌在哈爾濱重新找了份工作,儘管收入少了一大截兒。張斌說:「能朝夕相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去年登記結婚的新人中,25歲—34歲年齡段的有45244人。在這些適齡新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外地工作,因為疫情原因返回哈市,然後登記結婚組建小家庭的。新人林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才明白,賺錢、忙工作固然重要,但永遠不要讓愛情一直等下去。要說這一年有什麼不一樣,那就是『珍惜』這兩個字的意義變得更重了。願你我都能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離婚十年的他們 年過古稀時復婚
「你又是我老頭兒了,從現在起又歸我管了」
離婚十年的他們 年過古稀時復婚
「你又是我老頭兒了,從現在起又歸我管了!」70歲的許阿姨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還熱乎的結婚證,眼中帶笑地看著身邊的老伴。年過古稀的他們,當初離婚時想過從此不再聯繫。在經歷突如其來的疫情後,已經分開10年的二人又重新發現了對方的優點,找回了逝去的愛情。
過了大半輩子的老兩口,性子截然相反。許阿姨愛熱鬧,熱心腸,快言快語。老伴性格內向,喜歡安靜。兩個人結婚幾十年總吵架,也沒有什麼大矛盾,都是過日子中雞毛蒜皮的小事。
十年前,好容易挨到了退休、子女都成家立業,許阿姨和老伴卻辦理了離婚手續。本以為此生不會再有交集的二人,沒想到因為一場疫情重新走到了一起。
「我每天通過孩子們叮囑她出門要多注意,誰知她也是一樣惦記著我,自己好不容易買到的消毒液,還分我半瓶。」許阿姨的老伴表示,在那一刻才知道,其實二人心裡都有對方。
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2020年全市共有11356對復婚的夫妻,佔全年結婚人數的22%。
道裏區民政局婚姻登記科張科長對記者說,雖然去年上半年實行了預約登記,但來復婚的夫妻仍然不少。有的甚至已經離婚十多年,在經歷了這次疫情後,兩個人發現心裡還是放不下對方,才明白什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送口罩酒精幫搶菜 勝過送鑽戒
「靠譜的愛情不是『我愛你』,而是『我如何去愛你』」
送口罩酒精幫搶菜 勝過送鑽戒
39歲的陳女士和40歲的羅先生都經歷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兩年前經朋友介紹,兩人相識相愛,但因為之前受過感情的傷害,陳女士對再次走進婚姻殿堂心存畏懼,結婚的事也就一直耽擱著。
「疫情來臨,口罩、消毒液、酒精都成了稀缺品,那時候我家裡什麼都沒有,真是心裡沒底兒。」陳女士告訴記者,一天早上男朋友羅先生來電話,讓她下樓到小區大門處接收兩個大包裹。回去打開一看,是口罩、酒精、還有蔬菜、水果。後來陳女士才知道,羅先生當時把託朋友輾轉買到的口罩、酒精都給了她,還特意去超市買了蔬菜、水果。此後,每隔三四天,只要羅先生出門,總要採購雙份的生活用品、水果、蔬菜、肉魚,給陳女士送去;陳女士每次也是將自己在家炸好的丸子,蒸的包子、饅頭,包裹好遞給羅先生。二人隔著小區大鐵門進行交接。
「那兩個多月,我們不是每天都見面,每次見面也都是簡短地問候一下,根本不會談情說愛。」陳女士說,「人到中年,再次擇偶慎之又慎,愛不是口頭上的你想我、我想你;愛你,就是護你周全,是整日朝夕相處還沒有彼此厭倦。」去年7月份,他們終於登記結婚,發了朋友圈進行「官宣」。有好友在下面留言「有大鑽戒嗎」,陳女士回復「他將口罩、消毒液都讓給我,這份情誼勝過大鑽戒」。
追求純粹愛情 他們為婚前財產公證
「婚前『談錢』不傷感情,可以避免婚後出問題」
追求純粹愛情 他們為婚前財產公證
小楊和小孫這對「85後」新人,去年曆經七次預約登記,才領到結婚證。好事多磨的原因是,二人因為婚前財產協商而將登記的日子一改再改。
「我們二人都是自己創業,打拼幾年下來,挺幸運,還都小有成就,當然也有一定的貸款。」小楊說,原來也沒想過要做婚前財產公證,兩個人在事業上屬於「勢均力敵」,但這次疫情,讓他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他認真思考了婚姻,覺得應該做點什麼,讓他和小孫婚後的感情更純粹,不讓各自經濟上的事幹擾到愛情。於是,他向小孫提出婚前財產公證的想法,女方也欣然同意,二人都認為談錢不傷感情,而且房產、財產包括債務,這些在結婚前都明確權利歸屬,其實就是為了避免婚後「出問題」。
受疫情影響,哈市各區、縣(市)婚姻登記部門都在去年實行過幾個月的預約登記,雖然結婚登記的總體新人數量要低於上一年,但新人們對於結婚更趨於理性。道外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負責人王利平告訴記者,去年大部分預約結婚登記的準新人們,不會去選擇所謂的諧音「好日子」「大日子」,大家都很自覺,不扎堆不聚集,有一些準新人們會選擇生日、紀念日等相對來說比較有個人特色的日期,和工作人員提出請求能否預約,一旦預約不上,也都通情達理地同意換個日子預約登記。
實行預約登記,也讓個別頭腦一時發熱的年輕人有了冷靜期。一位小夥子曾打電話預約了兩個月後的結婚登記,可在登記日期的前一天,工作人員與他確認時間時才得知,這對戀人因為多了兩個月的「相戀時間」,進一步了解後,發現彼此並不合適,已經分手。電話裡,小夥子一再表示,挺感謝這兩個月的等待,如果婚後再發現不適合,對彼此的傷害更大。
(文中新人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