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懂一首歌,往往需要很多年。
譬如劉若英的一首《後來》,多少人感嘆: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周末,重溫了把《後來》這首歌拍成的電影《後來的我們》,再看一遍依然有感慨,大概是這部電影有自己年輕時的樣子,正如劉若英被採訪時說,這裡面自然有她自己的影子,但是這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看的電影,一部關於青春,成長、愛情的電影。
你有沒有認真地愛上過一個人?
後來呢?
01 「你有沒有愛過我?」
電影《後來的我們》講述了方小曉和林見清相遇、相愛、相失的十年,一起吃泡麵,一起住最差的房子,一起笑,一起哭,彼此緊緊拽著的手最後還是鬆開了,從此走丟了。
十年後相遇,彼此問:「你愛過我嗎?」
如果沒有天長地久,曾經擁有就已足夠。因為真正愛過一個人,無論在一起的時間是多久,都是一輩子的事情。就像花期長短不一,四季常開是一輩子,一日綻放也是一生。真愛已足夠奢侈,哪有那麼多天長地久。
如果註定不能在一起,你愛過我就好,這大概就是奶茶劉若英想告訴大家的。
就像奶茶自己說的「我覺得說我愛你很重要」。
對於一些對愛有些執念的人來說,他們只希望被愛過,僅此而已。
電影裡,見清最後成功了,買了大房子,娶妻生子。小曉依然沒有找到那個為她「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那個人。
見清為小曉設計了一款遊戲,最後的結尾是這樣的: 「伊恩永遠愛著凱麗」
原來世上有一種愛情叫做: 伊恩永遠愛著凱麗!
02 「如果當初你沒有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十年後再次相遇,你依然孑然一身,我已身邊有良人,於是,只能剩下追問: 「如果當初你沒有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也許會有很多不一樣,但我們還是會分開。因為青春就是用來成長的。
昨日恰好和幾個同事聊起這個話題。一男同事說:「喜歡一個人,就是和傻瓜一樣,什麼都願意為她做,可是,做到了最後,又通常沒有和那個曾經喜歡的人在一起。」
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就像電影裡的經典臺詞: 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電影裡,曾經想嫁個北京人,住大房子的小曉是真的只想和見清在一起了,可見清卻自卑敏感了。小曉的離開讓見清以為她不願意和他過清苦的生活了,他終究沒有追上地鐵,沒有去拉住她的手。
或許真的是分手給了見清一次喘息的機會,給了他一次契機,他功成名就了,愛人卻消失在人海。
見清:「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小曉:「可是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愛,也難免會有所迷茫,我們,還是輸給了成長。
如果,卻沒有如果。
後來,沒有了後來。
03 「我錯過你了!」
小曉:「I miss you」
見清:「我也想你!」
比想你更難過的事實是,這句英文還有一種翻譯:「我錯過你了!」
無論曾經多麼相愛,再次見面,才發現已不能再牽手了,我們終究是錯過了。
可是,怎麼辦呢?
小曉曾說,如果分手了,就不要再見了。
見清說,我還是希望能再見到你。
錯過了就錯過了吧!好好說聲再見,從此各自安好。
最後,見清把他爸爸寫給小曉的信寄給小曉,只不過是借爸爸的口吻想對小曉說, 緣分啊, 不負彼此就好,不負此生真的很難。你要好好吃飯啊!
奶茶從來都是坦率的,純真的。很多人都知道,她有多愛自己的師傅陳昇,十幾年的師徒情,最後只能發乎情,止乎禮。愛有多深,就有多痛。
就在2017年,在劉若英的巡迴演唱會的第53場,在唱到《後來》這首歌時,情緒失控淚崩,卻依然唱出了最後一句:永遠不會重來,有一男孩,愛著那個女孩。
這首歌,她唱了那麼多年,她都想起了誰?每唱一次,感受都不一樣吧!
04 「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著沉默」
《後來》裡這麼唱: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你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沉默,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電影《後來的我們》小曉問,如果我們分開了,你希望我過得好嗎?
見清說,希望不要太好也不要不好,差不多就行。
你過得太好,想著你過得好不是因為我在你身邊,心裡就不好受。可是,你若過得不好,我也會很難受。
都分開了,還在乎彼此是否過得好嗎?都分開了,還在乎你怎麼回憶我?
大概真愛過的人,還是在乎的。
奶茶劉若英告訴你,分手了,也希望有人能讓你不寂寞。
很愛很愛你,卻要離開你,很難過,很多遺憾,可是,卻不得不往前走。
像歌詞裡說的一樣,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也可以說,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從此與我無關。
然,揮手再見,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也是對彼此最後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