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屆)社會責任大會暨奧納獎頒獎盛典將於2020年12月29日在北京舉辦,大會以「破局與新生:疫情常態化控制的財富精神」為主題,旨在通過嘉賓的跨領域交流,探討疫情常態化控制的責任管理機制與責任體系構建。本次大會設置了奧納獎頒獎典禮,旨在通過此頒獎禮,向眾多責任擔當者、公益實踐者致敬。其中,中國綠髮會#綠會融媒#推薦的國家發改委中國改革報寧夏記者站站長邢紀國成功榮獲「奧納獎-2020年度社會貢獻榜樣人物」獎項。
(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疫」路同行終不悔 熱心公益顯擔當邢紀國,中國致公黨員,歐美同學會會員,中國改革報寧夏站站長,獲黃河善谷貢獻獎、寧夏道德模範、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個人獎、奧納獎-2020年度社會貢獻榜樣人物等榮譽。
新冠疫情發生後,他發揮榜樣作用,為「逆行者」奉獻,以身之力推動民間外交助力國內外「戰疫」。
十年來,他帶動社會力量,累計為寧夏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達1.3億元,診治病人1900餘例,跟蹤救助孤兒65名等。
(邢紀國2016年看望同心縣玲玲一家)
(在寧夏貧困山區設立社會服務實踐基地、搭建電商平臺扶持同心的殘疾人就業)
發揮榜樣作用 為「逆行者」奉獻庚子年初,本該闔家團圓之際,一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卻突然肆虐,社會各行各業紛紛投入這場戰疫中。
在緊要關頭,邢紀國以多重身份加入,他是志願者、資源連接者、防控物資平臺的搭建者,同時也是捐款人、募捐人。面對疫情,他積極獻計獻策、宣傳報導、國內外牽線對接籌集物資等多種形式,硬是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特別的對接平臺,為抗擊疫情貢獻著力量。疫情期間,邢紀國連續撰寫抗疫報導68篇,重點宣傳在疫情期間的政策和突出的志願者團隊。作為吳忠市政協委員,他不忘把疫情期間所見所想寫成提案提交各級組織,為疫情建言獻策。
當得知吳忠地區廣大志願者在40多天中,不拿一分錢待遇、一日工作用餐,完全靠自已解決,尤其是自身防護物嚴重短缺,不少志願者身體受到嚴重影響,有的還病倒在床,遠在千裡之外的邢紀國聞訊後,非常同情和難受。他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榜樣的力量。他自己捐款27500元(企業捐贈1558500元)用於的購買防護物資通過寧夏僑聯向寧夏青少年基金會、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吳忠市紅十字會、吳忠市慈善基金會益凡致寧專委會、利通區王蘭花熱心小組志願服務隊、青銅峽市古峽禁毒幫困志願者聯合會、陳袁灘紅草帽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特困殘疾人員,北京門頭溝齋堂鎮等捐贈7000個口罩、20套防護服,通過致公黨北京市委社服委、致公海澱區委聯繫同方向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海澱醫院、同心縣人民醫院捐贈11套負壓隔離帳篷和防護設備等抗疫物資,為同心縣公益採購應急負壓隔離防疫帳篷節省資金160萬元等等。
青銅峽市禁毒幫困志願者聯合會會長梅建華說,邢紀國站長長期關心和扶持志願者開展活動,曾為同心縣殘疾人電商創業發展付出了很大心血。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如重度殘疾人峽口鎮丁小娟、李少軍,邵崗鄉同樂村白振保,陳袁灘鄉大學生、雙眼失望的尤波等人,捐資捐物,付出巨大。
當防護口罩下發到志願者手中時,青銅峽市古峽禁毒幫困志願者聯合會會員高豔激動的說:「我和丈夫一塊兒當了四十多天義務志願者,戴壞了十副口罩,這會邢紀國送來口罩,我們就不用買了!」廣大志願者和弱勢群體一致表示,一定珍惜邢紀國這份比金子還要珍貴的情宜,一定要咬緊牙關,以頑強毅力打贏抗擊疫情這場「戰鬥」。
(發放學校用品)
(探討養羊脫貧事宜。材料來源於:申報材料)
肩負使命推動民間外交 助力抗「疫」疫情發生後,邢紀國主動開發海外的各類人脈資源,積極協調與海外防疫物資機構的牽線對接,在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一,邢紀國又接到「人民網·人民健康」頻道的電話信息,請求幫助協調阿拉伯國家籌措防疫物資。由於時值春節假期,防疫物資採購極其困難;加之時差問題,也很難協調。
醫護人員在全力營救,危病患者在呻吟哭泣。他再也按耐不住自已的內心,開始每天堅持在深夜中緊張與外方溝通協調、落實每個防疫物資到位。為了快速準確對接,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通宵達旦也是常有的事。他每天都要打上百個跨境電話,還用微信與約旦、摩洛哥、埃及、蘇丹、土耳其等政府、機構、團體進行聯繫和對接,並專門派人到上述國家進行面對面協調,及時為貴州、四川、重慶、廣州等地採購了口罩、防護衣、額溫槍等防疫物資。由於強度的工作對接,龐大的物資信息搜集,核對落實等相關壓力,往往讓他身體難於支撐。據邢紀國的孩子說:「我的爸爸白天很忙,老是愛吃方便麵,到了晚上老是愛打電話」。
時間就是生命,1月27日在和摩洛哥對接時,原本協調好的400萬個一次性口罩僅剩120萬個了,邢紀國馬上協調該國首都拉巴特政府,經與該市市長協調,找到2000個政府備用的口罩,全部無償支援中國……
2月5日,邢紀國從埃及募集了一批口罩,如何運送回國成了難題。邢紀國就找到中國大使館、蘇伊士運河大學孔子學院的友人幫忙,在短時間內解決了問題。邢紀國招募的中國援外中醫培訓班的各期學員也紛紛給他發信息,問如何能幫到中國,如蘇丹一位學員主動打來電話,他們機構預訂了100萬個口罩,是中國生產的,尚在中國倉庫,他表示全部支援給中國。
與邢紀國接觸過的眾多阿拉伯國家的朋友一直義無反顧的支持關心中國的疫情,表達了自已的決心,這些國際友人的支持,讓邢紀國十分感動。
後來,在國外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他通過中國駐汶萊大使館,阿拉伯大學協會為汶萊、約旦、埃及、卡特迪瓦等國家籌集7萬個口罩、1.5萬個醫用手套、2套隔離轉運艙、消毒水、隔離帳篷等價值165萬元的防疫物資,為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共同抗擊疫情、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十年熱心公益 長期扶危濟困2009年,邢紀國隨團來寧考察。西海固的苦瘠深深震撼了他,「塞上江南」與「苦甲天下」的落差,讓他萌生了為這裡的群眾出點力、幹點事的念頭;一念生,隨之而來的是近10年的奔波和忙碌。
自2009年以來,邢紀國經常深入寧夏南部貧困山區採訪,多次在青銅峽市倡導和組織」百名專家牽手西部寧夏獻愛」、"益凡醫療公益萬裡行"等系列公益活動。資助弱勢群體、特困家庭,幫助殘疾人學技能、找出路,解決生活難的問題;引導北京市致公黨在吳忠設立基地和制定產業扶貧計劃,積極帶領各族群眾脫貧。
「只要聽到,就要找到;只要看到,就要幫到。」這是邢紀國紮根回鄉的座右銘。
十年來,他帶動社會力量,累計為寧夏貧困地區捐款捐物達1.3億元,診治病人1900餘例,跟蹤救助孤兒65名等。
邢紀國常年對公益活動的堅守,讓越來越多的人得到幫助的同時,也讓他的公益之路越來越廣為人知。除了被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等數百家新聞媒體報導外,他先後獲青銅峽市政府「慈善特殊貢獻獎」、寧夏十大慈善突出貢獻獎、寧夏向上向善好青年、寧夏五四青年獎章、中國致公黨中央扶貧開發先進個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組織的「致寧益凡醫療公益萬裡行計劃」榮獲寧夏優秀志願服務二等獎,參賽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項目大賽獲銀獎。
整理/Talina 審/Tammy 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