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人上癮的雜貨店,到底在販賣什麼?

2021-02-28 一築一事

比起簡歷

買過的「雜物list」更能展現

一個人的特質與個性

對於「雜貨」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小至文具、五金,大至家居等等,日語用zakka來統稱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多類物件。隨著生活品質的遞嬗,那些格外注重細節和質感的人,總喜歡去不同的城市發現「雜貨店」。

這些雜貨店帶著強烈的個人特徵,店鋪的主理人更欣賞雜貨的時間痕跡,更推崇雜貨的背後故事。在他們看來,大部分物件都擁有附加價值,它們不僅實用,而且巧妙、精美,更重要的是它們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而非物品本身。正因如此,不同的雜貨店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標籤或屬性。

· 30select,圖片來自Instagram@30select

在東京、首爾、倫敦、臺北等諸多城市,我們能夠看到這樣的雜貨店不計其數。大大小小的雜貨店對於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雜貨店裡的選品又給生活帶來了什麼?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具備優秀選品能力的「雜貨店」,對於消費者而言,它們不僅將獨特風格的商品創意、設計概念引入城市,也是孕育一種小眾文化的場所,人的品味會在這裡得到改變。

· SOKURI소쿠리,圖片來自Instagram@SOKURI소쿠리

相比傳統百貨公司或專賣店的品牌大眾化,一間擁有獨特品味的雜貨店,更能精準地吸引到生活的同類。雜貨店在某種意義上也擁有「平等性」,在這裡,小眾手作和知名品牌、藝術家與設計師不論地位,各憑本事佔據一席之地。

雜貨店裡不同的選品,吸引著喜愛它的人群頻頻前往,無論是做舊的掛鈎、透明的玻璃杯,或是帶著往事記憶的檯燈和收音機……這些隱身於平凡生活的物件,讓人體會到城市文化差異造成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當一座城市的雜貨店開始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不斷貼上個性標籤時,它傳遞的不同生活態度和喜好,正在打破千篇一律的城市模版,塑造著城市的不同面貌。

東京/D&DEPARTMENT

生活的「長效設計」

日本人對生活細節的執迷,已經滲透到每個層面中,無論是工作態度的嚴謹與守時,還是生活收納、整理的一套範例,他們總擅長將「物品」的價值放大。

· D&DEPARTMENT物件展示,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不用語言和文字,但物品也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它會通過背後的造物故事,讓人看懂內在。有意義的物件,一定不會為了追隨潮流,盲目改變自身的特點,而是通過實用性和美感為人類生活提供長久的價值。

這種被推崇的物品理念,正與長岡賢明推行的「長效設計」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在他開設的雜貨店D&DEPARTMENT(下文簡稱D&D )就能看到。

店鋪只選擇開在遠離市中心、交通不夠便捷的地方,「避世態度」幫它篩選出與D&D理念相同者。D&D比起雜貨鋪更像是一個「倉庫」,選品只在某種精而細的範疇中做詳細介紹。長岡賢明認為消費過剩是一種社會問題,人們需要在恰當的環境中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D&D雜貨店不僅以選品來表達生活態度,它更從雜誌、創意空間等多重角度觀察著人與生活的關係。

· D&D 從2009年開始,就出版第1期「北海道號」,以1縣1冊、1年推出3本的方式製作日本各個縣的旅行觀光手冊。圖片來自網絡。

· SOKURI소쿠리,圖片來自STYLEFISH.KR

在首爾,大大小小的精緻咖啡店擠滿街道。那些獨特的生活小物,總被妥帖安放在平凡的店門背後。你一定在韓劇裡看到過那些透著暖黃色光線的小店,它們可愛、迷人、具備強烈的自我風格。一座城市的人,對生活有多用心,從這些小店的物品陳列中就能看到。

· SOKURI소쿠리,圖片來自STYLEFISH.KR

這間位於首爾市麻浦區望遠洞的SOKURI소쿠리,是一家當地人氣非常高的復古雜貨店。店裡推出的商品都是以很少的數量在販售,除了店主與韓國獨立設計師手工自製的商品外,每年都會不定時的舉辦市集活動。SOKURI소쿠리每隔一段都會推出不同的物品,如果你隔一段時間再去,上次喜歡的東西不一定還在。

· SOKURI소쿠리售賣的雜物,圖片來自Instagram@SOKURI소쿠리

像SOKURI소쿠리一樣的雜貨店太多太多,正是這些不同的精緻空間讓首爾把生活裝扮得別具一格,既融合了自身文化,也把城市個性凝入每件物件的設計中,這些紋路、光澤、細節……讓我們讀取了首爾的城市面貌。

· 30select,圖片來自Instagram@30select

30select又叫「叄拾選物」,這是一家由臺灣知名平面設計師方序中、平面設計師Issa Chen和葉士豪開在臺北的雜貨店。

· 30select,圖片來自30select官網

店內結合美式和日式兩種風格,收納了很多好物,不管是服裝、配件還是包袋……看似生活裡能用到的都賣,放在一起也沒什麼違和感,但引人注意的一點是,30select的東西都帶著「質感」的標籤。

· 30select售賣的物品,圖片來自Instagram@30select

倫敦/Labour and Wait

「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 Labour and Wait,圖片來自Instagram@Labour and Wait

浪漫主義詩人朗費羅有一句詩「Learn to Labour and Wait」(學會去勞動和等待)。這家位於倫敦東區的獨立雜貨店名正來自於此。

兩位合伙人Rachel Wythe-Moran和Simon Watkins都曾是男裝設計師,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想讓物品通過時間的沉澱具有經典意義」。於是一拍即合,開了一間店鋪,他們期待這個地方,永遠能夠提供功能齊全、設計合理,並且永恆的產品,於是有了Labour and Wait的誕生。

· Labour and Wait,圖片來自Instagram@Labour and Wait

不要單純的以為這裡是廉價的日雜店,Labour and Wait尊崇精品的推選理念,堅持選擇那些具備「誠信、質量、獨特」特點的物件,讓人擁有耐得住時間的考驗。

倫敦有太多選品店、雜貨店,這些充滿創意與態度的物件,讓品味和喜好不同的消費者擁有足夠多的選擇權。

從東京、首爾、臺北到倫敦,這些城市裡大大小小的雜貨店,折射著一座城市、一代人的消費法則。

懂得「選品」的雜貨店就像我們身邊非常有見識的那類朋友,在買東西的時候會跟你分享故事、特點甚至是歷史。所以一間好的雜貨店不止是讓人擁有獨特的體驗感,更多的是人們可以在這裡得到啟發。

在成都,這座被泛文創產業時時更新的城市,那些令人愛不釋手的雜貨店都有什麼魅力,未來是否會出現更多具備優質選品的雜貨店呢?

無早,這間從書店起家到擁有自己的cafe和餐廳,現在又有了一間shop。在無早的bookstore,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獨立雜誌,還有那些有趣的手作,不同的選品共同構成了這間店的個性,有些柔軟但足夠包容。而在shop,我們可以看到日系的器皿還有各種小的雜貨。

無早和整座城市裡的人分享著自己的好品味與視野。那些講究精美的包裝設計、陶瓷杯、紙制藝術品,讓人養成收集美的習慣。

同時,無早除了注重空間的選品特點之外,還舉辦過不少展覽,無論是日本插畫家noritake的展覽,還是自己的「落葉展」。只要是展現與城市相契合的魅力,它總是遊刃有餘。

裡空間Inside是UID Union旗下33oz的實體空間,一間大隱於市的Antique Life Shop, 這裡是以西洋古董為主,集合Showroom、藝術展廳、Café等為一體的複合式美學空間。對於那些喜歡復古雜貨的人來說,這裡就是一個巨型的寶藏倉庫,無論是上世紀的古舊鈔票,或是飾品,在這裡有足夠多的故事值得讓人不斷地挖掘。

「西洋印象」在這裡被一個個物件重塑,人們對充滿故事感和歲月氣息的東西,總擁有想要一探究竟的心。當我們恰巧在城市的某條街巷中,邂逅一間裝滿舊日痕跡的寶藏庫,會發現,那些文化差異所產生的美感都在平凡的細節中。

樹下zakka,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它裡面收藏著多少美好的小物。日語用zakka形容一切雜貨,從五金、文具到家具等等。空間裡的小物件都被分類安置在不同的隔板上,但當人第一眼看向它們時,就會感受到,自己有一種打從心底想將好物分享給別人的欲望。

人類懂得什麼是美,也了解怎樣去創造美,同時也能將「美」挨個收藏,顯而易見,樹下zakka的主理人就深諳此意。卸下傳統百貨公司的模式,在個人風格鮮明的空間裡,讓藝術與日常彼此交融,這或許正是樹下zakka獨特的理由之一。

一山雜物裡面的確收集了很多「雜物」,主要是古董玩具和舊物雜貨為主,老闆在10多年的時間裡慢慢收集這些老東西,最終堆滿了這間3層高的小房子。每隔一段時間一山雜物都會匯聚很多古著店,舉辦一次線下市集活動。

店內隨處可見80年代初期的遊戲機、DVD、錄音帶、小人書,滿滿的復古情結充斥著你的內心。過去老舊舞廳裡的折射燈,遊戲機和汽水瓶……在這間雜貨鋪裡依次鋪開,像留存了一部分那個時代的時光,滿滿當當的澆築在回憶中。人類的記憶總需要有一個可以寄託的地方,可以從歲月裡隨時抽取。

一山雜物,就像是裝滿秘密的人,隨時都可以講出過去那些令人心潮澎湃的故事。

保鮮商店&Qiyi-Space Vintage

舊物雜貨鋪的魅力之地

中國的舊物市場跟國外的跳蚤市場其實有不少相同的地方,都喜歡收藏一些粗糙原始、未經琢磨的器具。

熱衷於舊物與工藝品的保鮮商店,就將過去的老物件招攬進店。通過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著那些有「記憶」的東西,讓人們藉此找回想要珍藏的故事。

在這間雜貨店,販售的都是會因為時間推移變得更有味道的東西,多多少少,它們都承載著過去的痕跡與記憶。

在入雲屋,呈現的物件與它的名字一樣,具備著中國的古典韻味。樸素、簡約但原始的木作讓喜歡東方藝術的人著迷。空間裡有不少日常生活的雜物,從碟、碗到裝飾品,皆以主理人的喜愛特徵凝結成「古風」形態。

除此之外,這間雜貨店仍然洞悉著生活中關於美與設計的質感,舉辦過與入雲屋氣質相符的家居展覽。

中國風的日雜讓那些遠道而來的人流連忘返,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平凡簡單的小店,裝滿了家家戶戶都需要的日用雜物。東方典型的古風窗楹讓人恍惚間誤入時光機,穿梭回了古時車馬都慢的日子。

The N.2 Room也叫「那個房間」,這是一間收藏了很多小物的雜貨鋪,三個老闆將它定義為「三位女生的儲物間」:「這個雜貨鋪很小,像家裡的三個小房間。我們三個女孩兒平均年齡都30了,但還是想把自己的小女生情結藏在裡面,不讓它跑掉。」

帶著點兒復古味道的店鋪中,小至杯具、燈具,大至家具皆被妥善收納。除了風格不同的「雜貨」之外,這裡還有不少三人很不容易淘到的東西,無論是那臺不能插電的小冰箱,還是七張古舊的圓桌……每個物件都在營造著一種熟悉感,「希望來到鋪子裡的客人都不感到拘謹。」主理人說道。

如果說每個女生內心深處都有一些可愛柔軟的「少女情結」,那麼The N.2 Room就是那個能讓人信賴地放下少女心事的秘密空間。

雖然前段時間The N.2 Room被拆,但三位女孩如今正在這座城市中尋找新的地方,即將打造一個全新的雜貨店。

在倫敦,每年的5月和9月是設計界最忙的時候,5月要舉辦小規模的 Clerkenwell Design Week ,而9月則是整座城市都開啟「展覽空間」的London Design Festival。倫敦之所以有這麼多大型設計活動可以舉辦,也是因為這座城市擁有廣大的設計社群、創意工作室,以及每個生活在此的人都非常注重生活美學。

· 左右滑動觀看更多圖片,Merci,圖片源自網絡

再細數巴黎經典的Colette(於2017年關停)、文青超愛的Merci、又或是日本頻出新招的GINZA SIX、臺北的61NOTE 、裡斯本的A VIDA PORTUGUESA……那些讓選品變為「限定款」的魅力雜貨店,讓城市的在地文化得以展露。

· 左右滑動觀看更多圖片,裡斯本A VIDA PORTUGUESA,圖片源自網絡

走進一間品味獨特的雜貨店,宛如闖進一個浩瀚無垠的宇宙,看那些物品背後濃縮的精華之處。雜貨店營造的無可替代的體驗感,都將成為未來人與生活緊密連接的關鍵,這種「體驗感」也是雜貨店的未來。

在成都,我們看到那些熱愛生活、不斷探索生活美學的空間,正以格外獨特的「人格化符號」形成一個「懂得選品」的美學宇宙。

這些雜貨店的迷人之處,正來自它們講究的細節,小到主理人的品味與喜好,大到所處城市的歷史背景、經濟發展、藝術文化,全都息息相關。隨著人們對於美的探索和持久的追求,未來成都也會湧現越來越多的「雜貨店」。

除了對城市的觀察和空間的探訪,一築一事也在探尋更多領域的「新鮮事物」。探索生活方式並發現日常細節中的「驚喜」,更是我們樂於研究的「課題」。一築一事於2020年也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品牌 Z: SHOP

主編  |  牧之、鶴鶴

編輯  |  邱子

撰稿  |  邱子

校對  |  穎醬

攝影  |  若無特別標註,皆自網絡

設計  |  三金

無早小食Cafe:五年後,他們終於想起開新店的事兒了

相關焦點

  • 乾貨|東京必逛的那些雜貨店們
    別人愛一個個景點排隊等拍照,我也願意跺著步去尋覓我心中的那一個解憂雜貨店。日本不乏設計精良的雜貨店,販賣著文具、唱片、服飾、動漫等等,你會發現這些平易近人的物品,竟也創造出了高於日常生活的美好。如果你知道蔦屋書店,那這份專為你們定製的日本雜貨店TO逛list看看還喜歡嗎?東京必逛雜貨店系列,總有一個會讓你想要記住去一次。
  • 在成都的雜貨店裡「虛度時光」
    話不多說,現在就跟小九一起去街頭巷尾,尋覓那些靜而美的寶藏小店吧~01—小木屋的一天一家藏匿於老居民樓裡的雜貨店。桌上陳列的治癒系餐具器物最讓人動心,這樣的暖心之作,大概是在提醒我們要好好吃飯。營業時間 :13:00~21:00(周一店休)03—老派文具室位於玉林文創街區的『老派文具室』,是一家販賣文具的雜貨店
  • 東野圭吾筆下的「解憂雜貨店」真的存在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著矛盾和困擾,東野圭吾筆下的人們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小小的雜貨店裡,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美好治癒的雜貨店真的存在嗎?雜貨店內所有陳列的物品都是店主從老北京胡同裡淘來的,而問及為什麼想到開這麼一家小店,店主解釋說: 我想將上個世紀那些已經被淘汰的,失去使用價值的物品作為另一種存在收集起來,讓這些伴隨著我兒時記憶的物品的生命延續下去
  • 《解憂雜貨店》到底有多難看?
    可是它的劇情腳本卻完全比不上二十年前的《黑衣人》,整體格局太小。雖然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是10塊錢以上叔還是不推薦觀看。《妖鈴鈴》可以說是很典型的港產賀歲喜劇設定,群星雲集、元素混搭,一度讓叔想起了那些年被千禧年後的黃百鳴(《八星報喜》《六福喜事》《神探駕到》)支配的恐懼。但是比起那些炒冷飯的片子,這部好在加了那麼一點創意,也就一點。
  • 使我們《上癮》的到底是什麼?
    看了茶雞蛋大大的幾部小說《你丫上癮了》、《逆襲愛上情敵》、《勢不可擋》、《鋒芒》,發現這幾部劇有一個共同點,誤會使你們相遇,相愛相殺,愛恨交加。黃景瑜飾演顧海《你丫上癮了》影視劇《上癮》,主演黃景瑜、許魏洲白洛因找的幾個去破壞姜圓婚禮的人,碰到了顧海找的jia記著,最後婚禮的門都沒進去,兩撥人就掐起來了,因為心裡有鬼,就各自跑了。
  • 生活 小區門口有個解憂雜貨店
    然後,我就會直奔我家小區門口那個雜貨店。雜貨店的門口有三級臺階,從低到高,擺放的商品由輕至重。第一級往往是那種路過時不經意就會買的小東西,比如襪子、手套、口罩什麼的。第三級之上,則是幾大摞陶瓷花盆、幾個醃鹹菜的大缸,大缸裡還插著一捆木把的拖布。除了寒冷的冬天,雜貨店的門都是敞開的。左邊那扇門上層層疊疊掛著各式門帘,右邊那扇門就更豐富了,從鞋帶到電線,不同種類繩狀的商品搭在上面。
  • 解憂雜貨店中國版王俊凱扮演什麼角色?解憂雜貨店王俊凱介紹
    解憂雜貨店這部電影受很多小夥伴的期待,那麼這部電影有哪些看點呢?解憂雜貨店講的什麼故事?王俊凱在劇中飾演什麼角色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該片講述了一家名為「解憂雜貨店」的不可思議小店,人們只要在晚上把他們的煩惱寫在信上然後丟進鐵卷門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取得解答信的故事。  《解憂雜貨店》來自一家名為「解憂雜貨店」的小店,人們只要在晚上把他們的煩惱寫在信上然後丟進鐵卷門的投遞口,第二天就可以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取得解答信。
  • 從《解憂雜貨店》看出了什麼?
    《解憂雜貨店》於2012年獲得第七屆中央公論文藝獎,作者是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東野圭吾的作品,以懸疑、罪案、推理主題居多,已經有很多被搬上了熒幕,包括《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但是日本人從不在乎這些,生活注重質量,任生命長短,相反的日本在世界上也是長壽國家之一。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描述了日本人這種對至美的追求:山本夫人(悅子)出生於一個武士家庭,他回憶自己從小受的教養時說:"自我記事時起,我晚上總是靜靜地躺在小小的木枕上……武士的女兒不論在什麼場合都應該是從容鎮定、身心不亂的,即使在睡覺時也是如此。"日本婦女非常在乎睡覺的姿勢是否優美,必須雙腳併攏,正面朝上地睡。
  • 《解憂雜貨店》:那些你失去的,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解憂雜貨店》講述了一個奇異的故事:三個因入室盜竊而躲避警察追捕的少年,誤入了浪矢雜貨店,收到了來自上世紀70年代的來信,從此揭開了這家不起眼的雜貨店過去和現在的一連串故事。如果你有什麼煩惱,寫信投進浪矢雜貨店前門的信箱,第二天就能在後門的牛奶箱裡收到回復。
  • 為什麼有些人無辣不歡?辣椒到底是如何讓人上癮的?
    為什麼有些人無辣不歡?辣椒到底是如何讓人上癮的?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辣椒作為一種有辣味的食材,很多人喜歡吃辣來禦寒。辣椒一旦吃起來,就很想一直吃下去,而且越辣越想吃,根本停不下來!!!為什麼吃辣椒會上癮呢?
  • 《解憂雜貨店》主要想給我們表達的是什麼?
    所以他想求助於解憂雜貨店。他們三個人都認為這是一封老信,並沒有在意。可是,他們卻突然發現了這間房子的秘密。原來,這間房子從前叫做無名雜貨店,曾經是由一位老人所開,能為人們解決所有的疑問。只要在門外將信放到盒子裡,裡面的人就能收到來信。晚上,小波和彤彤徹夜難眠,不顧阿傑的勸告決定給音樂人回信。
  • 上癮五百年:關於上癮,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人類發展史仿佛一段上癮史,這段歷史裡沒有我們文明宣揚的進步,光榮和發展,與癮品相關的更多是罪惡,無助,絕望,墮落,逃避和墮落。首先,是酒精。歐洲人殖民美洲,讓當地人口折損與文化沒落,靠的不僅是他們帶去的疾病,還有癮品。印第安勇士為了買烈酒而導致全家窮困,自己毀了健康,甚至賣妻子兒女為奴。
  • 何以為家:戰爭陰影下,那些生活悲慘的難民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
    她把拍攝題材和視角聚焦到了,因敘利亞內戰而逃到黎巴嫩的400萬難民的身上,這些人在黎巴嫩沒有身份,沒有工作,生活在垃圾堆一樣的難民營。為了生活,他販賣一種毒品飲料,夢想著有一天能帶著黑弟弟一起去挪威,不幸的是錢還沒攢夠,他就被房東攆了出來徹底沒家了。曾經極幾度走投無路的贊恩想丟棄黑孩子,最終他還是沒有捨得。無奈之下,他最後還把孩子給了答應幫他去挪威的黑中介。
  • 解憂雜貨店觀後感
    ——《解憂雜貨店》故事大致被分成了四部分,由阿傑,小波,彤彤引出,他們砸了一個富貴女子的家,帶走了一把吉他,並且將她綁架,那個女子叫晴美,在逃離路上車沒油了,於是他們進入解憂雜貨店,準備著明天逃離這裡時發現了這家店的歷史和一封信!是的,這是家能夠穿越的店,門後的時間是被放慢的,他們三個寫了回信也知道了自己原來是在給1993年的人寫回信,網上也出現了解憂雜貨店一夜復活的訊息!
  • 久違的日系治癒風,原版《浪矢解憂雜貨店》來了!
    前不久電影院剛播完一輪王俊凱迪麗熱巴主演的《解憂雜貨店》,這次又來個《浪矢解憂雜貨店 》,區別在哪裡呢?
  • 浪矢解憂雜貨店
    ◆ 電影 ◆《解憂雜貨店》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東野圭吾的書
  • 《解憂雜貨店》 一部孝義人執導的電影!
    純粹咱孝義人性格,直來直去不饒彎兒。導演  韓傑: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適合當下的年輕人去欣賞,我相信一定會對他們自身青春的感悟,對生命的感悟,以及對未來擁抱有極大的勵志的功能。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東野圭吾原著的同名小說《解憂雜貨店》,講述了在一家僻靜街道旁的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捲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後的牛奶箱裡得到回答。
  • 電影《解憂雜貨店》想要告訴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而在電影改編中,多次採用時空交錯的表達手法,容易讓觀影者思維產生混亂,那些觀看過原著的讀者又會不自覺地將其與原著進行下意識的比較,特別是時空交錯片段更會使人聯想到原著,幫助自己領會電影情節。在原著中,作品被分為五個章節,在敘述煩惱來信內容的同時,還穿插了雜貨店大爺和三個小偷的故事,內容多而又冗雜。而在電影中,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創作者需要對小說的內容做出取捨。
  • 《解憂雜貨店》:那些通過信件解鬱的人,明白了3種情感的重要性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失去父母的孩子渴望親情,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在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溫暖,會讓人銘記於心,總想著找機會,在天平低垂的那頭加些情感,畢竟,誰都不想虧欠對方太多。欠的越多,內心的洞口越大。
  • 中國版《解憂雜貨店》演員確定!王俊凱董子健迪麗熱巴來報到……
    繼《嫌疑人X的獻身》後,東野圭吾另一部人氣小說《解憂雜貨店》也要翻拍成華語電影了!  今天官方微博公布了首批主演陣容,王俊凱、董子健、和迪麗熱巴,三個90後的組合!  這也是王俊凱首次挑起銀幕大梁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