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報告劇」抗擊疫情電視連續劇《在一起》和國內首部戰疫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已經分別在去年的9月29日、今年的1月22日和廣大觀眾見面了。這兩部片子都是基於2020年新冠肺炎的真實背景,藉助真實視角展現了平凡的醫護人員以及普通百姓在疫情面前不舍晝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攻克難關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它用平實、直白的手法不僅真實細膩地捕捉到了諸多溫馨瞬間,更是運用鏡頭化的特殊語言記錄了武漢那一段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有質感,更多的是無可替代的感動真情。
《武漢日夜》的片中場景包括醫院ICU病房、醫院普通病房、醫院婦產科、患者家中、跟拍志願者、武漢街區,都是在武漢的諸多醫院實地取景拍攝,甚至有很多素材都是來自於多位攝影師積累的珍貴鏡頭,極具歷史和研究價值。而電視劇《在一起》則以小見大,全景式地描述和展示了這場異常聲勢浩大、全民皆兵的精神狀態!
在這兩部片子裡,編導儘可能的選擇溫情視角,去展示在疫情面前,武漢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歡離合的抗疫生活。在那段屬於武漢的至暗時刻,沒有人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參加演出的演員,特別是在《武漢日夜》裡的演員都是本色出演,即便是《在一起》裡的演員,也都是真真實實的參與者、見證者,無疑更令人感動和震撼。沒有人會想到這些素材會被如此巧妙地組織成生動的現實題材,唯有如此,才會成功地激發成為影片所要表達的真摯情感。
影片在選擇醫護角度為主線展開的同時,病患們的生死視角也隨之成為了一個尤為重要的切入點,對生命逝去與新生的著點,使影片所展現出來的更多的並不是疫情蔓延給武漢帶來的恐懼,而是一種樂觀和溫情。當年邁的重病患者在孫兒的童音錄音支持下奇蹟康復,當年輕的志願者選擇領證結婚,當作為密切接觸者的產婦在沒有家人的陪伴下誕下新的生命,給我們的告白就是片子已然已不需要任何拍攝技巧的加持。影片沒有煽情、沒有說教,只有醫生對患者的人性關照和患者的病情一點點得以恢復的勇敢和堅決。逆境中傳遞的力量,已經遠遠超出記錄本身,它讓親情與陪伴變得具象,讓逝去的生命永遠被影像留存。
當然,在疫情面前顯示出來的人性的真和善以及那些真實的情緒再現,在如今車水馬龍的繁華和現實的世人面前,都會令人產生恍如隔世的感覺,但卻是真真切切地警醒著我們,它不應該只有感動,而多地應該引起我們更為深層的反思。
也許生而為人,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無奈,就是一切無常。不知道死亡和明天,哪一個會先到來。這是全人類所面臨的一場深刻的劫難,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或許你現在洋洋得意地認為事不關己,但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些逆行者,你還能如此高枕無憂的玩手機、看電視嗎?影片本身所透視出來的積極意義就在於告訴世人,「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如此,我們應該常懷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感恩英雄的壯舉,也致敬平凡的付出。
我曾經感嘆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一個莫大的嘲笑和諷刺。當我們疲於奔命在日日夜夜的勞作中,而忘卻了本真 的自我;當我們在夢幻的泡影中,去無謂的追求所謂的增長、利潤和可以顯赫的業績;當我們忘卻了生存和生活的本來意義的時候,殊不知我們卻是在流失、在忘卻、在拋棄最為可貴的自我和應該可以自然抵達的那個彼岸。
於此,我莫名地便十分懷念二十多年前在杭城求學的時光。大街小巷裡因為「西湖之聲」電臺的風靡,在無數個下午的暖暖陽光裡,所帶來的慢時光,一張小小的茶桌、一 本汪國真的詩集,幾位好友天南地北的說談。我想我們大概也可以借這樣的機會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好好回看自己的過往。亦或思考我們的安危,懂得珍惜和擁有如今的美好,學會敬畏,敬畏自然、敬畏法律、敬畏生命,而後重新出發,好好地工作、學習和生活。
我和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都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兩個片子,特別是在辛丑年的春節裡,細細地追著《在一起》,反覆觀看。期間女兒總是「粘儂」的依偎著我,靜靜地沒有往日裡追劇的活潑可愛模樣。我不知道這是否是因為她習慣性的心理安慰,還是因為害怕的緊張?或許,這是因為她的成長,亦或許是因為她從中已然可能得到的某些觀感。身為父母,但願我們的陪伴,可以給她更多的溫暖,可以讓這種不同尋常的過往曾為深刻的記憶,生長成為前行的力量。
逝去的2020年無疑是極不尋常的,艱辛和淚水、溫暖與感動都已定格成了印記。唯願《武漢日夜》的主題曲《你真好》,在新春伊始之際,成為人們彼此之間最深情的一句問候。
我們都要好好的,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