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張文娟同志是彬縣財政系統工會主席,她亦是關注弱勢、傳播大愛的「愛心媽媽」,她一直致力於愛心公益事業,在留守兒童的身邊留下了她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多年來,該同志組織單位愛心媽媽團隊多次前往我縣水口鎮看望留守兒童,在包抓的留守兒童家中,與孩子們促膝長談,解開留守兒童的心結,她總是耐心地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使之能儘快融入到新環境中。努力讓孩子們成長過程中不走彎路。每年「六一」、「中秋」、「春節」等節日,她都不忘給孩子們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和小零食等禮物。在她持續不斷的愛心付出下,她成為了許多孩子的「媽媽」,齊家崖小學的孩子們也都很喜歡這個充滿愛心的「媽媽」。
為了號召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愛心公益事業中來,2011年,在縣婦聯的倡導下、在縣局領導班子的支持下,她推動成立了彬縣財政局愛心媽媽團隊,現已有12名愛心媽媽成員,先後赴龍高鎮高村、徐家村,永樂鎮高輝村、軍村,北極鎮新景村,水口鎮張家堡、齊家崖等村進行公益活動,曾多次看望了貧困戶、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70餘人次。2015年,先後6次前往齊家崖小學看望留守兒童,為他們送去了關愛,在活動開展中也壯大了局「愛心媽媽」志願者隊伍,為社會奉獻了最美的愛心。
沈江紅
凡接觸過她的人,都為她豪爽直率、熱情大方的性格所吸引,和她一起共事了解她的人,都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忘我工作的作風所感動。雖說是一位女同志,她熱愛本職工作,兢兢業業做事,認認真真做人,為領導做好參謀和助手。被同事們稱讚為女中強流,巾幗風範。
曾經擔任婦委會主任的她,關心女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組織大家開展形式多樣的三八節活動和局內的職工文藝活動。2011年開始積極參加縣上開展的愛心媽媽活動,多次赴城關鎮水簾村、水口鎮齊家崖村為留守兒童送去自己的關愛和幫助,將黨的溫暖通過她的耐心細緻,傳遞給了成千上萬的留守兒童, 譜寫了一曲心底無私天地寬的篇章。
雷 鳳
雷鳳,女,1986年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寶雞文理學院,大學本科學歷,現就職於彬縣財政局稅政股,兼任財政系統女工委主任。2009年7月,她大學畢業參加全縣事業單位招考,以優異的成績進入財政系統,先後工作於縣財政局煤炭收費管理局、義門財政所、縣財政局綜改辦、稅政股。2013年,被共青團鹹陽市委授予鹹陽市「我們身邊的好青年」稱號,多次參加市縣組織的知識競賽、演講賽、徵文大賽、話劇表演等活動並獲得一、二等獎,得到全系統上下甚至縣上領導的一致好評。
她雖然是財政戰線上的一名新兵,但能夠一心赴在工作崗位上,用一片摯愛深情、丹心赤誠的精神,在財政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工作中,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財政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生活中,她更是勤勞幹練、熱情率直,譜寫著人生的絢麗篇章;她始終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收穫著青春年華裡的豐碩果實,嬌小的身軀卻散發著大大的正能量。
她作為財政系統女工委主任,一心赴在公益事業上,用一片摯愛深情、丹心赤誠的精神,默默奉獻、辛勤耕耘,先後多次赴我縣水口鎮齊家崖小學看望孩子們;每逢節假日,她一有空就帶上多多少少的小禮品、學習用品等來到孩子們的身邊,陪孩子們談心,聊天、做遊戲、為孩子們表演節目等方式,教會孩子們什麼是堅強和勇敢,用熱情率真、快樂奮進感染留守兒童;她嬌小的身軀散發著大大的正能量,讓孩子們在茁壯成長中收穫著豐碩果實,在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她就是雷鳳——一個奮鬥在財政戰線上的優秀年輕人,用最美麗的笑容、最蓬勃的青春、最純粹的心靈、最飽滿的熱情,譜寫著燦爛的巾幗風採。
田莉萍
田莉萍,女,現年31歲,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現彬縣財政局的一名普通幹部,她亦是關注弱勢、傳播大愛的「愛心媽媽」。
自參加工作以來,她一直致力於愛心公益事業,不論是在去鎮上關愛留守兒童,還是去特殊教育學校給孩子們送溫暖,只要是需要她的地方,都留下了她一串串閃光的足跡。
當田莉萍第一次走進特殊教育學校時,她的心就被這些聾啞孩子們深深觸動了。孩子們見到她們時天使般的笑容,為她們表演漂亮的舞蹈,讓她久久不能忘懷。活動結束,在接受縣電視臺採訪時,她說:她被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樂觀向上的心態所觸動,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來關愛這群孩子,愛是一滴水,匯集起來就是一片海洋。。
迄今為止,田莉萍已為愛心公益事業貢獻了五年的青春。2012年參加了縣上組織的志願者服務隊;2013年被市婦聯聘為彬縣「反對家庭暴力維權者」。
郭娟
郭娟,女,1984年出生,彬縣財政局一位普通的職工。出身於工薪階層家庭的她,一直信奉這樣的處世原則: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從學生時代,到走上工作崗位,仍然如此。從2011年至今,她積極響應省、市、縣婦聯提出的「關愛留守兒童」的號召,在局婦委會的引領下,先後與彬縣水口鎮的四位留守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當上了他們的「愛心媽媽」。已有兩個孩子的她,懷著一顆母親的無私愛心,給那些遠離父母、缺少母愛的孩子送去了無限的溫暖。每逢新學期、六一節、她都跟隨著單位的愛心媽媽團隊提早送去生活費、學習資料等,她還從精神上、思想上關心幫助,給予親情般的愛護,幫助孩子尋回失落的真情,關注她心靈的成長。幾年來,這些孩子在她的愛心呵護下,像花兒一樣健康成長,德智體全面發展,用他們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愛心媽媽的關愛。
齊洋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同樣,一個人充滿愛心並不難,難的是把愛心傳遞給他人,讓他人享受愛的正能量。
在彬縣財政局有這樣一個女同志,她靚麗聰明,為人和善,熱心助人,同事們都交口稱讚;對待家人,無微不至,盡善盡孝,有目共睹,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自己獨自撫養女兒;奉獻愛心,主動參加愛心媽媽活動,跟隨財政局組織的愛心媽媽團隊,去水口鎮為留守兒童送去衣物,給孩子們做飯洗衣;去縣特殊教育學校,跟孩子們談心,做遊戲,表演節目,還送去她們喜愛的文具;去敬老院,陪孤寡老人聊天,給他們拆洗被褥,她就是為人和藹可親、辦事熱心、樂於奉獻的齊洋同志。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可是她似乎是鋼筋水泥做的。在單位工作上不馬虎,在家裡全家人又其樂融融,對她做的任何事都沒有什麼不放心的。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媳婦,好女兒,好媽媽。髒活累活搶著自己幹,工資全部花給了家裡和孩子,捨不得給自己買一身衣服。朋友們都說齊洋結婚後變了,不化妝了,不穿漂亮衣服了,省吃儉用了,她只是微微一笑說,覺得自己是天生麗質,啥都不缺。其實,哪個女人不愛美 ,她之所以那樣是因為把錢都省著給家裡用了,雖然不化妝,不穿新衣服,其實她現在比以前更美,因為從她臉上散發出的善良的美,奉獻的美,自信的美已經足夠照亮她了。
劉曉麗
1、2013年2月參與了彬縣財政局為水口鎮張家堡村留守兒童送去愛心和溫暖活動。為每一個留守兒童背上她們帶去的新書包、提上新文具和春節大禮包等禮物,發放儀式簡單舉行,並和孩子們一起進行了互動遊戲,度過歡快的一天。
2、2013年7月10日在彬縣財政局廣大幹部職工在該局黨委倡議下,儘自己微薄之力為貧困大學生捐款獻愛心。
3、2014年1月8日,參與了彬縣財政局「愛心媽媽」志願者活動,在局婦委會的組織下赴水口鎮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愛,帶去了孩子們所需的學習用品並和孩子們一切共度節日。
4、2014年4月響應了財政局黨委的號召,為白血病患者王豔捐款,送去自己的愛心。
5、2015年3月參與了彬縣財政局「愛心媽媽、獻愛心」活動,也是第六次來到水口鎮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這次為孩子們帶來了愛心禮物,有書包、文具盒、彩筆、作業本、鉛筆、原子筆和旺旺大禮包等,通過此次活動,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的溫暖和快樂,促進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武靜靜
2011年,我有幸參加了彬縣財政局組織的爭當「愛心媽媽」活動,記得第一次走進水口鎮祁家崖小學,校領導領來了一個叫郭書豪的13歲男生,穿著很樸素、很靦腆,剛開始和他交談,他基本都不太說話,為了能化解和孩子之間的隔閡,我們一行去的幾個人決定和孩子們做遊戲、唱歌。通過慢慢的相處,孩子也漸漸的話多起來,通過和他的親密交談,了解到他的爸爸媽媽都去外地打工,家裡就剩他和年邁的爺爺奶奶,儘管家庭比較比較困難,他的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我當即掏出了100佰元錢交到孩子手上,讓他給自己買些學習用品。後來,我們經常書寫往來,鼓勵他好好學習,使孩子感受到來自「愛心媽媽」的關愛。
這就是我第一次擔任「愛心媽媽」的起始點。後來,我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連續幾年一直堅持著走 「愛心媽媽」這條道路,並為另外的幾名孩子送去了關愛。我會做好孩子的知情人,學習的引路人,成長的保護人。用自己的愛心與樸實,和孩子們一起憧憬未來的人生。
池靜敏
池靜敏,女,現年32歲,大學文化程度,現為彬縣財政局一名普通財政幹部。
2012年,池靜敏同志熱烈響應縣婦聯「關注留守兒童爭當愛心媽媽」的號召,踴躍報名參加這次活動,當起了水口鎮祁家崖村袁福康同學的「愛心媽媽」。2012年至今,池靜敏同志每到開學或過年、過節,都會與縣婦聯工作人員或其他財政幹部一起到祁家崖村看望袁福康同學,與他談心交流,詢問他的學習及生活情況,還為他送去學習用品、食品等,鼓勵他幫助他,給予他媽媽的關愛與溫暖。
池靜敏同志說,普天之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母親就像春天的細雨,夏日的清風,冬天的暖陽,溫暖著孩子的一生。當孩子們需要媽媽的關愛時,請伸出您的援助之手,做「愛心媽媽」,一起揮灑愛的種子。
田丹
第一次在電視中看到愛心媽媽下鄉給留守兒童送溫暖的片段時,她被那種場面所感動了,真羨慕那些愛心媽媽,真想成為她們的中的一員。慶幸的是踏進財政局後,她也成為了一名愛心媽媽。
為人母的她,第一次隨單位的愛心媽媽團隊她的心就被這些孤苦無依的孩子們深深觸動了,就這樣,她與那些天真無邪的臉龐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開學前,六一兒童節等節日,她總是給那些留守兒童送去書包和學習用品,陪孩子們做遊戲、給孩子們講故事,詢問她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鼓勵她們要努力學習,快樂生活。平時還會不時的打電話和她們溝通,使她們感到父母不在身邊的溫暖。
徐 瑩
她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個人品德。工作上,任勞任怨,務實創新,扎紮實實,在自己分管的行政股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
作為一名「愛心媽媽」她經常給自己的幫扶對象買些學習和生活用品送去,經常打電話詢問學習情況,和他們談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使那些留守兒童跟自己心貼心,他們也會經常主動給她打電話講述自己的學習情況。閒暇時間她還會將留守兒童帶去自己家裡,做一頓可靠的飯菜,讓留守兒童和自家孩子一起玩一起吃飯,讓孩子們感受到媽媽在身邊疼愛的溫暖。通過縣婦聯組織的「愛心媽媽」活動,讓這些留守兒童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也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魏麗麗
2009年參加工作後她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這個社會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幫助。連續給老年人送溫暖.去農村幫助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幹農活、去給五保戶送麵粉、包餃子、洗衣服。
她發現留守兒童的教育是社會的心病,留守兒童缺少家庭的溫暖,性格養成不健全,與同學難於溝通,有心事從不與老師說,犯了錯誤就跑,家長或找不到或不過問。留守兒童中普遍出現了「生活缺照應,導致營養不良;學習缺輔導,導致學習不好;心理生理知識缺指導,導致性情孤僻;道德行為缺引導,導致行為不良;安全缺保障,導致侵犯兒童權益時有發生」等「五缺現象」,因此出現教育的脫節。針對這個現象她主動去尋找那些留守兒童,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出現的困難,從心理上幫助他們度過孤獨期。
她不僅在物質上支助孩子,更注意在思想上對他們的疏導。並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每周都會去看望他們一次,帶去他們愛吃的並和他們促膝交流。讓孩子們度過美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