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綜合自:威鋒網、刺蝟公社
2018年,大概是網易雲音樂的幸運年。
從1月份的年度聽歌報告刷屏,到2月春節前一周與騰訊音樂握手言和,達成版權互授合作,網易雲音樂的開掛之勢並未停歇,這不,剛進入3月,就又帶來了一場重頭戲。
3月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華研國際達成戰略合作。在音樂版權合作方面,網易雲音樂已獲得華研國際旗下目前全量音樂曲庫的授權。除此之外,二者還將在華語音樂的宣傳推廣和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培養方面,進行多樣化合作。
這意味著,往日裡包括田馥甄(Hebe)、S.H.E、林宥嘉、炎亞綸等在內的多位華研歌手的「灰色」音樂,即日起都可以在網易雲音樂聽到。
回顧過去一年,整個在線音樂行業熱鬧不止,版權爭奪戰縈繞其中。本來在外界看來格局暫定的市場,如今隨著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的開掛並進,很可能會發生位移騰挪。
加之國家版權局的引導,獨家版權不再,紅利消失,手握獨家版權就能坐擁山頭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可以預知的是,接下來行業競爭將更多集中於產品運營、用戶體驗、營銷傳播等版權之外的比拼較量,而這恰恰是網易雲音樂的專長所在。
束縛不再,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攻堅戰
對於85後以及90後人群來說,每個人的青春裡應該都有一首S.H.E的歌,《熱帶雨林》《不想長長大》《戀人未滿》……當網易雲音樂上的這些歌曲由灰變亮,旋律慢慢響起時,恍若一下子回到了年少時光。
當然驚喜不止於此,作為臺灣最大的唱片公司之一,華研國際除了S.H.E,還擁有林宥嘉、炎亞綸、鬱可唯、田馥甄、陳嘉樺、任家萱、動力火車等眾多藝人,也就是說,用戶不僅可以聽S.H.E,還能聽上包括田馥甄《小幸運》、《你就不要想起我》,林宥嘉的《說謊》《殘酷月光》等熱門歌曲。
反映到網易雲音樂自身平臺上,這是一個具有不同尋常節點意義的時刻。要知道,去年8月,網易雲音樂還因為版權問題手腳受縛。
不過網易雲音樂一直在版權布局上從未放棄努力,先是2017年初,拿下了日本最大娛樂集團愛貝克思(avex)的獨家版權,隨後又接連與天娛傳媒、米漫傳媒和Kobalt Music等公司達成合作。
即使網易雲音樂不斷充盈自己的音樂曲庫,但依然還有部分版權難以獲得。好在一切都將柳暗花明。
2018年2月9日,國家版權局宣布,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絡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纏繞了在線音樂行業多年的獨家版權之爭終於告一段落。
但事情還沒過去幾天呢,3月2日起,QQ音樂的用戶卻發現,應用中林宥嘉、SHE、信等知名歌手、樂隊的歌都下架了!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阿里此前花了2000萬元為旗下的蝦米音樂買下了華研的版權,然後在2017年和QQ音樂達成了版權協議,林宥嘉等歌手的作品上架QQ音樂。現在蝦米失去了華研的版權,QQ音樂自然要轉換思路,來和網易雲籤訂互換協議了。
可是前幾天國家版權局不是已經說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達成了版權互換協議嗎?為什麼現在網易雲音樂又反悔了?
實際上這裡就是文字遊戲了,雙方互換的是99%的版權,然而那1%就是最致命的,比如QQ音樂就保留了鹿晗、吳亦凡、張藝興等超人氣明星的版權,這些版權顯然才是最值錢的。其他沒有變現能力的版權?網易雲音樂拿去也沒什麼損失。
所以網易雲音樂這次拿到林宥嘉等明星的版權,自然要反擊。
眾所周知,版權內容相當於在線音樂平臺的生命線,所以在網際網路音樂的發展進程中,不少公司皆因為版權匱乏而銷聲匿跡,只有內容供血充足,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到平臺上聽歌,換句話說,在一定階段內,版權的多少決定著用戶的規模。
而在去年11月就已擁有4億用戶的網易雲音樂,即使在版權不足的情況下,依然保持用戶的高速增長。現在,在加上豐富的曲庫加持,其用戶無疑將再次迎來大爆發。
版權之外的較量,網易雲音樂的可能
在與網易雲音樂合作之前,華研國際的版權歸屬於蝦米音樂,版權到期後,華研轉身選擇了網易雲音樂。
其中的原因不難猜測。通過個性化推薦和音樂社交異軍突起的網易雲音樂,近5年,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社交氛圍,藉助豐富的歌單、樂評內容建立起了難以撼動的音樂社區壁壘。以至於現在,無論是在用戶活躍度,以及用戶付費意願方面都遠遠高於其他平臺。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年度報告》顯示,網易雲音樂活躍用戶30日留存率位列行業第一,同時入選一線城市移動網民最愛TOP10 APP和二線城市移動網民最愛TOP10 APP第一。
極高的用戶活躍度為網易雲音樂帶來了平臺生態的正向循環,用戶通過在上面發表優質評論、建立歌單等行為,被其他用戶點讚,來獲得鼓勵,進而更加活躍,另一方面,當你喜歡的歌曲或評論被置頂時,你也會獲得滿足感,熱烈的社區氛圍越來越牢不可破。
另外,根據QuestMobile《2017年在線音樂應用行業洞察報告》顯示,相比與其他在線音樂平臺,網易雲音樂一線城市用戶佔比較高,平均收入水平也高於其他城市用戶。且網易雲音樂用戶群呈現年輕化趨勢,90後、00後用戶居多,其中,90後更是佔據了近半壁江山。
這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網易雲音樂用戶的付費意願為何如此之高,據艾瑞諮詢《2018年中國數位音樂消費研究報告》顯示,在2017年全網上線的這20張數字專輯中,網易雲音樂共取得13張專輯銷量第一的成績,其中8張歐美音樂數字專輯,網易雲音樂在6張專輯中實現銷量第一。
要知道,年輕群體不僅會更加積極和主動參與音樂社區的分享和互動,他們還是當下內容付費市場的主力消費人群,願意為自己喜歡的音樂付費。
值得一提的是,華研國際的受眾群體多以年輕人為主,這也將為網易雲音樂帶來助力加持。另外,無論是簡潔、高質感的頁面設計,還是對諸如黑膠唱片轉速等產品細節的精緻打磨,都體現出網易雲音樂對產品的匠心精神,也會吸引上面提到的歌手的粉絲駐留下來。
此外,前面也提到,華研國際與網易雲音樂還將還將在華語音樂的宣傳推廣和原創音樂人的扶持培養方面,進行多樣化合作。對於眾多唱片公司來說,在線音樂平臺是必不可少的宣發渠道,所以不管是華語樂壇以及歐美音樂市場都選擇在各個平臺上進行數字專輯的發布。
幾大在線音樂平臺,沒有誰比網易雲音樂更擅長營銷推廣了,曾經刷爆網絡的樂評專列、與農夫山泉合作的樂瓶等營銷事件,可以說是讓網易雲音樂賺足了眼球。以至於在年初的年度歌單刷屏時,有KOL表示,為什麼是網易雲音樂而不是其他音樂平臺。
同時,通過石頭計劃、《音樂好朋友》等自製節目,網易雲音樂不斷推動華語原創音樂的進步。
另外,去年4月網易雲音樂先於其他平臺上線了短視頻功能,現在其他對手的跟隨也說明了這一布局的前瞻性。作為近年的風口,短視頻因為碎片化、易傳播等特點,正在取代傳統的音樂宣發渠道,成為爆款音樂的背後推手,最明顯的莫過於,刷爆網絡的《我們不一樣》《帶你去旅行》《80000》《9420》等歌曲全都由短視頻傳播而火爆。
當獨家版權的護城河作用日漸式微時,掃除了版權唯一障礙的網易雲音樂,靠著產品運營、營銷傳播、多維度內容布局等優勢,正在洶湧而來。
整個在線音樂市場,將因此會發生什麼樣的變量,一切懸而未決。
酷玩實驗室經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