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區的孩子們學習急救課後,和志願者大哥哥大姐姐合影。
志願者給孩子們貼上小國旗。
志願者帶著禮物看望貧困家庭孩子。
水母網10月3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曲彩雲 通訊員 趙繼鋒 攝影報導)「孩子每天都和我說胳膊疼、腿疼。」近日,煙臺開發區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柳昱彤心疼地告訴記者。柳昱彤嘴裡的孩子,是她的女兒、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隊長張曉明。她胳膊疼、腿疼並不是因為生病,而是因為提著禮物奔波在助困、助學、慰問的路上累的。最近幾天,她和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的隊員們要跑很遠的路慰問困難家庭、建國前老黨員,前些日子則忙著給特殊家庭的孩子聯絡講堂。「每天都很累,但每天也都很開心。」接受採訪時,張曉明認為這份累是「甜蜜的負擔」。
微風拂面,暖陽普照。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帶著愛心企業花秀集團捐獻的2100元助學款和價值5000多元的愛心物資奔向開發區中營村和大黃家村,還為福萊山街道四位建國前老黨員送去一些禮品。
家住開發區潮水鎮大黃家村的大彬(化名)今年上初三,爸爸媽媽都是聾啞人,家裡還有一個姐姐。七年前,大彬7歲時,媽媽和爸爸離婚後就搬走了。爸爸身體有病,照顧不了兩個孩子,大彬和姐姐就跟著當時已經65歲的奶奶生活。奶奶一個人省吃儉用供兩個孩子生活、上學,很不容易。2019年,大彬的姐姐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學。「了解到他家的情況,我們前段時間聯繫到華秀美業集團資助姐姐上大學,每個學期給姐姐1500元助學款。我們還給奶奶和大彬送去了禮物——糕餅、烤鴨、大米、牛奶,並將這個學期的助學款送到了奶奶手中。」說起大彬和姐姐的遭遇,張曉明心疼不已。
潮水鎮淳于村的亮亮(化名),今年上三年級。也從愛心姐姐曉明這裡領到了600元助學款和禮物。
孫秀梅出生於1928年4月,在老家海陽擔任過民兵隊長、婦女主任等職務,1945年8月入黨。張曉明和隊友們還帶著喜旺禮盒、烤鴨、大米、牛奶等禮物上門看望了孫秀梅老人等四位建國前老黨員。
近日,張曉明趕到萊山區孵化基地,一邊收拾場地一邊等著愛之源的義工、煙臺山醫院林生副主任給義工和孩子們講急救知識。大家陸續趕到,曉明把提前準備好的小國旗給孩子們貼在臉上。「這是一堂與往常不同的課程,臉上貼著小紅旗聽課,讓我覺得格外神聖。」來自雙語和三中的幾位愛心同學還給特殊家庭的孩子捐了書。
煙臺開發區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以「黨建引領 慈善惠民」為綱領,全身心投入到以脫貧攻堅為重點的各項慈善公益工作中去,打造出完整的助學體系「牽手築夢」助學項目,並開展「聲聲相伴 與夢同行」困境兒童陪伴成長項目,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充分了展現了愛之源公益服務中心作為社會組織應盡的責任和擔當。